第20章 鬼妃(1 / 2)

握著筆的手停在半空中,筆尖距離試卷隻有厘米不到的距離,沈湘這個姿勢已經持續了不少時間,眉頭微蹙著,顯然是再一次拿不定主意。

第一道題她已經按著心中所想解答了出來,此時讓她苦思的,正是第二道題。與第一道題時的那種恐懼不同的是,認為已經揣摩到書苑目的的她此時已經沒有了顧忌,而是另外一種猶豫不決。

一個時辰的時間,已經隻剩下刻鍾不到的時間,第一場考試的人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停下了筆,在最後檢查著試卷,等待考試時間結束。剩下的人則仍在奮筆疾書,或猶豫不決,試卷的最後兩道題仍然一片空白。

或許她們意識到這兩道題才是這次考試的重點,但出於事關當朝皇帝的因素,她們沒法給出答案,不敢給出一個答案。

如果說第一道題是觸怒聖上,讓那一次慘案再一次出現在全國上下所有人話題中的話,那第二道題無疑是在揭露著他的一塊傷疤。

天運十年,武朝建立之後那一場鏟除權臣軍閥的風波已經徹底平靜了下來。就在百姓們逐漸忘記這場血雨腥風,投入到積極的生活中時,一場從皇城內傳出來的風波再一次成為了街頭巷尾樂此不疲的話題。

武文帝最寵愛的雲妃,暴病而亡。

這個消息一傳出,民間頓時議論紛紛,根本無人相信這個雷同了不知多少次的死亡方式,一時間各種謠言四起,各種版本的雲妃之死以驚人的速度傳遍了全國,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幾乎都在圍繞著這些消息。對此,帝國也下過命令不準言論,但奈何自由的思想一旦已經開始萌芽,想要再用懷柔政策禁錮就已經不大可能,而再掀起一次文字獄,言論罪也已然不可能,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朝廷也隻得放棄了對這個消息的管製,任由各種版本的雲妃之死在民間傳播。

在各個版本被傳得神乎其神,在百姓心裏烙下一個印記之時,一個新版本的雲妃之死再一次傳播開來。很奇特,這一個版本一出現就以更加驚人的速度傳播開來,也迅速證實了先前所有版本都隻是空穴來風,更多人就此認定,這才是真正的雲妃死亡之謎。

之所以讓更多人相信這一個版本而認定其餘都是謠言,據說是因為這一次的消息是從皇宮內部的一個回鄉的小宮女那裏傳出。很奇特,先前的各種版本都說是從皇宮內傳出,也有過不少人認定,而區區一個小宮女自然是證實不了什麼。之所以人們明知這個消息不見得就是真,還普遍認可這個消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一個版本的雲妃之死更加曲折,更加淒慘!

千百年來,淒離曲折的故事往往能夠牽動人心,引起人們的共鳴、同情,這並不能說是人都願意或者樂意見到有人的命運更加的曲折,而是不忍去否定這麼一個故事,更願意淒淒哀哀,無病呻吟的去為一個故事主人翁的命運惋惜、憐憫,這種東西叫做人性,一種無論你有多壞,掩藏得再深,就算一生無人能夠從你身上挖掘出來並將之喚醒也終究不能被你徹底抹滅的人性!

鬼妃,活烹。

建國之初,一個奉武朝為天國的小國因為武文帝巡訪到此時被刺殺而激怒龍顏,麵臨著將被武朝無數鐵騎踏得粉碎的危機,關鍵時候,這個國王唯一的女兒為父請罪,請求武文帝隻殺她一人,放過百姓,放過族人。

那一年,漠北的冬天格外的寒冷,身為一國公主的她在武文帝行宮之前一跪便是三日,最後在冽冽寒風中暈倒。就在這時,一直對此視而不見,在行宮中召見各地率兵前來的將領的武文帝卻突然收回了大軍直搗黃龍的命令,親自冒著寒風走出行宮將那個已經昏迷在地卻無人問津的少女抱回行宮,讓隨行禦醫救治。

之後,武文派出信使告知此國國王,削去國號稱臣可免於一戰。最終此國納入武朝國境,改為漠北省,國王一族受封爵位,永久鎮守此地。而那個幸運未死的公主也隨著蕭鼎一同回國,離開了故鄉。

回到臨安之後,這個年僅十七的少女表現出了奇特的親和力以及聰穎的一麵,短短半年時間便甚得獨孤皇後歡心,贏得不少宮女太監的敬佩,名聲鵲起,最後更是得到皇帝歡心,賜其雲貴妃名號,成為後宮的第三個貴妃。

地位的攀升並未使少女發生什麼變化,一如既往的待人寬厚,能歌善舞,即使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宮女也能夠得到她的尊重,雲妃的名號,一天天的在內宮裏散播開來,除了另外幾個因為失寵而遷怒與她的貴妃之外,誰人提到她都忍不住的豎起拇指大加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