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命逯魯曾為淮東添設元帥,統領兩淮所募鹽丁五千討徐州。
正月,拘刷河南、陝西、遼陽三省及上都、大都、腹裏等處漢人馬。
正月,命四川行省平章政事月魯帖木兒為總兵官,與四川行省右丞長吉討興元、金州等處賊;宣政院同知桑哥率領亦都護畏吾兒軍與荊湖北道宣慰使朵兒隻班同守襄陽;濟寧兵馬指揮使寶童統領右都衛軍,從知樞密院事月闊察兒討徐州。
二月,以河南廉訪使哈藍朵兒隻為荊湖北道宣慰使都元帥,守襄陽。
二月,命諸王禿堅領從官百人,馳驛守揚州,賜金一錠、鈔一千錠。
二月,命西寧王牙安沙鎮四川。
二月,賜鎮南王孛羅不花鈔一萬錠。
二月,定遠人郭子興,集少年數千人,自稱節製元帥。子興兄弟三人,皆善殖貲產,由是豪裏中。子興知天下有變,元乃散家財,椎牛釃酒,與壯士結納,至是與孫德崖及俞某、魯某、潘某等以眾攻城。
二月,鄒平縣馬子昭為亂,捕斬之。
二月,徐壽輝兵陷江州,總管李黼死之,遂陷南康路。
時賊勢愈盛,西自荊湖,東際淮甸,守臣往往棄城遁,黼中外援絕。賊將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圖沁布哈自北門遁。黼引兵登陴,布戰具,賊已至甘棠湖,焚西門,乃張弩射之。賊轉攻東門,黼救之,而賊已入,與之巷戰,知力不敵,揮劍叱賊曰:殺我,毋殺百姓!賊刺黼墮馬,黼與兄冕之子秉昭俱罵賊而死,郡民哭聲震天,相率具棺葬於東門外。
黼死逾月,參政之命始下。冕居潁,亦死於賊。事聞,贈黼淮南、江北行省左丞,追封隴西郡公,諡忠文,立廟江州,賜額曰崇烈,官其子秉方集賢待製。
二月,霍州靈石縣地震。
二月,徐壽輝兵陷嶽州,房州賊陷歸州。
二月,詔:徐州內外群聚之眾,限二十日,不分首從,並與赦原。
二月,置安東、安豐分元帥府。
二月,遊皇城。
二月,郭子興陷濠州,據之。
二月,鄧州賊王權、張椿陷澧州,龍鎮衛指揮使俺都剌哈蠻等帥師複之。
二月,以禦史大夫納麟為江南行台禦史大夫,仍太尉。
二月,命翰林學士承旨八剌與諸王孛蘭奚領軍守大名。
二月,賊侵滑、浚,命德住為河南右丞,守東明。德住時致仕於家,聞命,馳至東明,浚城隍,嚴備禦,賊不敢犯。
二月,徐壽輝偽將歐普祥陷袁州。普祥,黃岡人,以燒香聚眾,從壽輝起兵為元帥,人稱歐道人。至是引兵掠江西諸郡縣,攻破袁州,焚室廬,掠人民以去,令別將守之。
二月,命帖理帖木兒以中書參知政事分省濟寧。
三月,徐壽輝偽將許甲攻衡州,洞官黃安撫敗之。
三月,徐壽輝偽將陶九陷瑞州,總管禹蘇福、萬戶張嶽敗之。
三月,河南左丞相太不花克複南陽等處。
三月,中書省臣請行納粟補官之令:凡各處士庶,果能為國宣力,自備糧米供給軍儲者,照依定擬地方實授常選流官,依例升轉、封廕;及已除茶鹽錢穀官有能再備錢糧供給軍儲者,驗見授品級,改授常流。從之。
三月,命親王阿兒麻以兵討商州等處賊。
三月,徐壽輝偽將項普略陷饒州路,遂陷徽州、信州。
時官軍多疲懦不能拒,所在無賴子乘間竊發,不旬日眾輒數萬,皆短衣草屨,齒木為杷,削竹為槍,截緋帛為巾襦,彌野皆赤。饒州守臣魏中立,率丁壯分塞險要,戒守備,俄而賊至,達嚕噶齊馬來出戰,不能發矢,賊愈逼,中立以義兵擊卻之。已而賊複合,遂為所執,以紅衣被其身,中立叱之,須髯盡張。信州總管於大本以土兵備禦,賊又陷其城而執之,並送蘄水。壽輝欲使從己,二人皆大罵不屈,遂被害。中立,濟南人;大本,密州人也。
三月,四川未附生蠻向亞甲洞主墨得什用出降,立盤順府。
三月,以出征馬少,出幣帛各一十萬匹,於迤北萬戶、千戶所易馬。
三月,詔:南人有才學者,依世祖舊製,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皆用之。於是吏部郎中宣城貢師泰,翰林直學士饒州周伯琦,同擢監察禦史。南士複居省台自此始。
三月,中書省臣言:張理獻言,饒州德興三處,膽水浸鐵,可以成銅,宜即其地各立銅冶場,直隸寶泉提舉司,宜以張理就為銅冶場官。從之。
三月,以江浙行省左丞相亦憐真班為江西行省左丞相,領兵收捕饒、信賊。
三月,方國珍複劫其黨下海,入黃岩港,台州路達魯花赤太不花率官軍與戰,死之。
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太不花發兵扼黃岩之澄江,而遣義士王大用抵國珍示約信,使之來歸。國珍拘大用不遣,以小舸二百突海門,入州港,犯寫鞍諸山,太不花語眾曰:吾以書生登顯要,誠慮負所學。今守海隅,賊甫招徠,又複為變。君輩助我擊之,其克,則汝眾功也,不克,則我盡死以報國耳。眾皆踴躍願行。
時國珍戚黨陳仲達,往來計議,陳其可降伏,太不花率部眾張受降旗乘潮,而船觸沙不能行。垂與國珍遇,呼仲達申前議,仲達目動氣索,太不花覺其心異,手斬之。即前搏賊船,射死五人,賊躍入船,複斫死一人,賊舉槊來刺,輒斫折之。賊群至,欲抱持過國珍船,太不花瞋目叱之脫,起奪賊刀,又殺二人,賊攢槊刺之,中頸死,猶植立不仆,投其屍海中,年四十九。僮名抱琴,及臨海尉李輔德,千戶赤盞,義士張君璧,皆死之。
三月,隴西地震百餘日,城郭頹夷,陵穀遷變,定西、會州、靜寧、莊浪尤甚。
三月,會州公宇中牆崩,獲弩五百餘張,長者丈餘,短者九尺,人莫能挽。
三月,改定西為安定州,會州為會寧州。
三月,詔定軍民官不守城池之罪。
閏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興。
閏三月,以大理宣慰使答失八都魯為四川行省添設參知政事,與本省平章政事咬住討山南、湖廣等處賊。
閏三月,徐壽輝偽將陳普文陷吉安路,鄉民羅明遠起義兵複之。
閏三月,命工部尚書朵來、兵部侍郎馬某火者,分詣上都、察罕腦兒、集寧等處,給散出征河南達達軍口糧。
閏三月,立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治揚州,轄揚州、高郵、淮安、滁州、和州、廬州、安豐、安慶、蘄州、黃州。
詔淮南行省設官二十五員,以翰林學士承旨晃火兒不花、湖廣平章政事失列門並為平章政事,淮東元帥蠻子為右丞,燕南廉訪使秦從德為左丞,陝西行台侍禦史答失禿、山北廉訪使趙璉並為參知政事。
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晃火兒不花提調鎮南王傅事。
閏三月,以大都留守兀忽失為江浙行省添設右丞,討饒、信賊。
閏三月,阿速愛馬裏納忽台擒滑州、開州賊韓兀奴罕有功,授資用庫大使。
閏三月,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鐵傑,以湖南兵複嶽州。
閏三月,詔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以兵東討荊襄賊,克複忠、萬、夔、雲陽等州;命江西行省左丞相亦憐真班以兵守江東、西關隘;
閏三月,命諸王亦憐真班、愛因班,參知政事也先帖木兒與陝西行省平章政事月魯帖木兒討南陽、襄陽賊。
閏三月,刑部尚書阿魯討海寧賊,江西行省右丞火你赤與參知政事朵討江西賊;以浙東宣慰使恩寧普代江浙行省左丞左答納失裏守蕪湖。命江西行省右丞兀忽失、江浙行省左丞老老與星吉、不顏帖木兒、蠻子海牙同討饒、信等處賊。
閏三月,方國珍不受招安之命,命江浙左丞左答納失裏討之。
閏三月,也先帖木兒駐軍沙河,軍中夜驚,軍潰,盡棄軍資、器械,收散卒,北奔汴梁。時文濟王在城頭,遙謂之曰:汝為大將,見賊不殺而自潰,吾將劾汝,此城必不容汝也。遂離城南四十裏硃仙鎮屯焉。朝廷以其不習兵,詔以中書平章政事蠻子代總其兵,也先帖木兒還京師,仍命為禦史大夫。
四月,江西臨川賊鄧忠陷建昌路。
四月,以禦史大夫搠思監為中書平章政事,提調留守司。
四月,鐵傑及萬戶陶夢楨複武昌、漢陽,尋再陷。
四月,江西宜黃賊塗佑與邵武建寧賊應必達等攻陷邵武路,總管吳按攤不花以兵討之,千戶魏淳以計擒塗佑、應必達,複其城。
四月,四川行省參知政事桑哥失裏複渠州。
四月,諸王禿堅帖木兒、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兒討和州有功,各賜金係腰並鈔一千錠。
四月,荊門知州聶炳複荊門州。
四月,大駕時巡上都。
四月,永懷縣賊陷桂陽。
四月,咬住複歸州,進攻峽州,與峽州總管趙餘褫大破賊兵,誅賊將李太素等,遂平之。
四月,詔天下完城郭,築堤防。
四月,命亦都護月魯帖木兒領畏吾兒軍馬,同豫王阿剌忒納失裏、知樞密院事老章討襄陽、南陽、鄧州賊。
四月,陝西行台監察禦史蒙古魯海牙、範文等糾言也先帖木兒喪師辱國,乞明正其罪,詔不允。
四月,左遷西台禦史大夫朵爾直班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蒙古魯海牙十二人為各路添設佐貳官。
五月,命龍虎山張嗣德為三十九代天師,給印章。
五月,命江南行台禦史大夫納麟給宣敕與台州民陳子由、楊恕卿、趙士正、戴甲,令其集民丁夾攻方國珍。
五月,四川行平省咬住複中興路。
五月,四川行平省參政答失八都魯至荊門,增募兵,趨襄陽,與賊戰,大敗克之。
參政答失八都魯請自攻襄陽,許之,進次荊門。時賊十萬,官軍止三千餘,遂用宋廷傑計,招募襄陽官吏及土豪避兵者,得義丁二萬,遍排部伍,申其約束。行至蠻河,賊守要害,兵不得渡,即令屈萬戶率奇兵間道出其後,首尾夾攻,賊大敗。追至襄陽城南,大戰,生擒其偽將三十人,要斬之,賊自是閉門不敢出。答失八都魯乃相視形勢,內列八翼,包絡襄城;外置八營,軍峴山、楚山以截其援;自以中軍四十據虎頭山以瞰城中,署從征人李複為南漳縣尹,黎可舉為宜城縣尹,拊循其民。城中之民,受圍日久,夜半,二人縋城叩營門,具告虛實,願為內應,答失八都魯與之定約,以五月朔日四更攻城,授之密號而去,至期,民垂繩以引官軍,先登者近十人。時賊船百餘艘在城北,陰募善水者鑿其底。天將明,城破,賊巷戰不勝,走就船,船壞,皆溺水死;偽將王權領千騎而走,遇伏兵,被擒,襄陽遂平。
五月,監察禦史徹徹帖木兒等言:河南諸處群盜,輒引亡宋故號以為口實,宜以瀛國公子和尚趙完普及親屬徙沙州安置,禁勿與人交通。從之。
五月,建昌民戴良起鄉兵克複建昌路。
五月,命留守帖木哥與諸王朵兒隻守口北龍慶州。
五月,命左答納失裏仍守蕪湖險隘。
五月,大名路開、滑、浚三州、元城十一縣水旱蟲蝗,饑民七十一萬六千九百八十口,給鈔十萬錠賑之。
五月,紅巾周伯顏陷道州。
五月,修太廟西神門。
七月,徐壽輝將項普略,引兵自徽、饒犯昱嶺關,攻杭州。
城中倉猝無備,參政樊執敬,遽上馬率眾出,中途與賊遇,射死賊四人,賊逐之,複射死三人,已而賊來益眾,填咽街巷,且縱火,眾皆潰去。賊呼執敬降,執敬怒叱之曰:逆賊,守關吏不謹,汝得至此,恨不碎汝萬段,何謂降邪!乃奮力斫賊,因中創死。仆田也先馳救之,亦中槍死。
時董摶霄從江浙平章嘉琿征安豐,乘勝攻濠州,會朝廷命移軍援江南,遂渡江至德清,而杭州已陷。嘉琿問計,摶霄曰:賊見杭州子女玉帛必縱掠,不暇為備,宜急攻之。今欲退保湖州,設賊乘銳趣京口,則江南不可為矣。嘉琿猶豫未決,諸將亦難其行。
摶霄正色曰:江浙,相君方麵,既陷而及今不取,誰任其咎!複拔劍顧諸將曰:諸君荷國厚恩,而臨難苟免。今相君在是,敢有慢令者斬!遂進兵薄杭州。賊迎敵至鹽橋,摶霄麾壯士突前,諸將相繼夾擊,凡七戰,追殺至清河坊。賊奔接待寺,塞其門而焚之,賊皆死,遂複杭州,餘杭、武康、德清次第以平,摶霄亦受代去。
賊之入城也,偽帥項葵、楊蘇,一屯明慶寺,一屯北關門妙行寺,稱彌勒佛出世以惑眾,不殺不淫,招民投附者,注姓名於籍,庫中金帛,悉輦以去。平章嘉琿自湖州統軍還,舉火焚城,殘傷殆盡,誅附賊充偽職者範縣尹等,裏豪施尊禮、顧八迎敵官軍,剮於市,家產並沒入官;省都事以下,坐失守城池,罷黜不敘;省官複任如故。
賊複自昱嶺關寇於潛,行省乃假摶霄為參知政事,複提兵討之。摶霄即日引兵至臨安新溪,新溪為入杭要路,分兵守之,而以大軍進至叫口,及虎檻,遇賊,皆大破之,追擊至於潛,遂複其縣治,既又複昌化及昱嶺關,降賊將潘大間二千人。賊又有犯千秋關者,摶霄還軍守於潛,而賊兵大至,焚倚郭廬舍。摶霄按軍不動,左右請出兵,摶霄曰:未也。
遣人執白旗登山望賊,約曰:賊以我為怯,必少懈,伺其有隙,則麾所執旗。又伏兵城外,皆授以火砲,複約曰:見旗動,砲即發。
已而旗動砲發,兵盡出,斬首數千級,遂複千秋關。未幾,賊複攻獨鬆、百丈、幽嶺三關,摶霄乃先以兵守多溪,多溪,三關要路也。既又分為三軍,一出獨鬆,一出百丈,一出幽嶺,然後會兵搗賊巢,遂乘勝複安吉。賊帥梅元等來降,且言複有帥十一人欲降者,即遣偏將餘思忠至賊寨諭之。賊皆入暗室潛議,思忠持火投入室內,拔劍語眾曰:元帥命我來活汝,汝複何議!
已而火起,焚其寨,叱賊黨散去,而引賊帥來降。明日,進兵廣德,克之。
七月,蘄、饒諸賊複犯徽州,賊中有道士,能作十二裏霧,摶霄引兵擊之。已而妖霧開豁,諸伏兵皆起,賊大潰,斬首數萬級,擒道士,焚其妖書而斬之,徽州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