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清水街拆遷(1 / 2)

第143章:清水街拆遷

第143章:清水街拆遷

過了年,喜來找了一間門麵,招了兩個徒弟,又讓王慧欣管賬,到四月底,喜盈門汽車美容店開張了。

王慧欣一走,張來鳳又不得閑了。她把弟弟張春海的女兒小娜叫過來幫忙。小娜高中畢業一年多了,一直跟父母囔囔說要出去打工,張春海死活不鬆口,毛春敏也怕女兒出事,不讓去,剛好張來鳳來請小娜,他們就讓小娜跟著姑姑走了。

到了七月份,王慧欣生下一個七斤二兩重的女兒,取個小名叫茜茜。喜來知道爺爺奶奶老了,父母又沒空,一開始就請了個月嫂。張來鳳心裏不大滿意,私下裏對夏天說:“你們夏家的香火,看樣子隻能指望開來了!”

夏天取笑張來鳳重男輕女。張來鳳說:“這是為你們夏家著想呢,孫子再多,也不姓張,關我什麼事?”

張來鳳在大兒子那裏張羅了幾天就回到十裏香。雖然覺得不如意,走之前,她還是叮囑月嫂,好好看好產婦和孩子。

一個月後,銀鈴也生了二胎,她生的是個兒子。之前她引產了一個女嬰。老杜高興得不得了。孩子滿月那天,老杜不顧痛風的折磨和老婆的阻攔,硬是喝了三杯白酒,氣得許麗萍罵他:“老豬狗!隻顧自己高興,不要命了?看你痛起來怎麼辦?我不會管你的!”

老杜滿不在乎地說:“媽拉個巴子,滾開!不要你管!實在受不了了,大不了一根繩子吊死,有什麼了不起的?”

從二零零七年開始,一直有傳聞說要拆遷清水街,有人盼望,有人反對,也有人悄悄地作搬遷的準備。二零零八年春節剛過,這種傳聞就被人說得神乎其神,好像跟真的一樣。果然,到了五月份,濱河區政府的網站上,公布了把清水街及其周邊這一片地區改為街邊公園的規劃。

清水街外圍的居民,多數都歡迎政府來拆遷。這意味著他們馬上可以得到一筆錢,可以住上更大的房子。而清水街的居民,除了像郭辛耘夫婦這樣的極少數人以外,沒有人同意政府的規劃。雖說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影響到了清水街,但這裏依舊是濱河區最繁華的地方。把這樣一塊商業寶地改作公園,用杜小龍的話說,是濱河區新任區長王華東“瘋了”。

王區長當然沒有瘋。是清水街狼藉的聲名和治安的亂象,讓新任區長下決心要對這裏進行徹底整治。

十月份,市政府批複了濱河區政府的規劃。沒幾天,就有幾個人拎著白灰桶,手拿毛刷,在每家每戶的牆壁上寫上一個大大的白色的“拆”字,寫完了,又用一個圓圈把字圈起來。

不久,拆遷補償的標準出來了。針對清水街的房子,政府的補償標準是:經營性用房每平米一萬五千元,居住用房每平米八千元。具體到每家每戶又不一樣。兩層樓房的,一樓算作經營性用房,二樓算作居住用房。平房則是臨街的算作經營性用房,後麵的算作居住用房。

清水街的居民除了可以得到拆遷補償外,凡是新購買房屋的,無論是二手房還是新房,都可以享受一次性五萬塊錢的購房補貼。

補償標準一公布,清水街炸了鍋。購房補貼一項是對全體低收入市民的優惠待遇,大家有意見也不能提。對政府的補償方案,整個清水街沒有一戶人家同意。區政府要求的限期三個月完成的拆遷計劃到了期,卻連一磚一瓦都沒有動,拆遷隊伍根本就進不了清水街。

張來鳳早早作了準備。在剛剛有人來清水街刷字的時候,她就和夏天商量,在濱河區區政府旁邊的一個樓盤那裏,買了三百平米的門麵,打算在那邊再開一家飯店。

夏天雖然同意買門麵,卻並不想開飯店。他想把門麵租給別人,自己每天可以到麻將室去搓幾把轉轉麻將。

夏蓮很發愁。上個月張來鳳看中了北城區郊外的一個別墅樓盤,她約夏蓮去看,看完就要買。夏蓮在嫂子的鼓動下,一狠心也買了。兩家的別墅麵對麵。兩家又各買了一輛小轎車。夏天買的是2.4升排量的車,夏蓮買的是1.8升排量的車。買了房子,又買了車,夏蓮的家底就真的是掏空了。她現在指望著做生意來付按揭。清水街一拆,夏蓮都不知道按揭的錢還能不能負擔得起。

夏蓮也想馬上得到一筆現金。可是,老房子的拆遷補償總共才大約七十萬,三家人來分,每家不過區區二十來萬。她打聽嫂子這邊準備怎麼辦。張來鳳斬釘截鐵地說:“不搬!看他們能把我怎麼樣?!”

夏蓮和萬仕民商量,也想學嫂子的樣,做釘子戶。萬仕民說:“能釘住當然好,就怕釘不住。”

果然,萬紅萍急著要錢。萬大民被萬紅萍說動了心思,也想早一點拿到錢。萬仕民則被局長叫去談話,讓他帶頭響應區政府的號召,服從組織,早日搬遷。

夏蓮急了。她必須馬上換地方。好門麵不會坐等你上門的,除非它想賣個好價錢。而好門麵必然是價錢好。夏蓮想找一個價廉物美的地方。這是她的一廂情願,卻不符合商品經濟的規律。夏蓮忙了一陣,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心裏很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