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孝子團圓(2 / 2)

當下菩薩就在海濱找了一座空屋存身,又去尋了十萬八千根天蠶之絲,結成了一條絹索。便取出寶瓶中的楊柳枝,削成九個倒刺鉤兒,貫在絹索的一端。然後取海濱的沙土,堆捏成一個人形,九個倒刺鉤兒,就深深的埋在泥人腹內。菩薩做這件東西,附近百姓有幾個膽大的人,時常到海濱探看,見菩薩如此舉動,不免動問。菩薩便將捕捉金鼇的話告訴他們,大家聽了都有點兒不信,以為那火槍都不怕的怪物,難道這幾件些微之物,就可製得下它?又爭著訊問,菩薩道:

“天下之物都有克製,你們不瞧那巨大的象,卻怕老鼠;巴山的蛇卻怕蜈蚣。這正可見一物降著一物。”

菩薩做好準備之後,等了數日,忽在一天傍晚時候,那金鼇螫伏海底,連日捕捉魚蝦充饑,吃得怪膩煩的,到海麵上望望,又不見有船舶經過。一想,還是到陸地上去尋找,或者有些人畜可吃。它便湧著波浪,一直向海濱而來。那時恰有百十人聚在海濱與菩薩講話,一聽那波浪的聲音不對,都嚷道:

“怪物來了!”

果見波掀浪湧,壁立數仞。菩薩便右手持了絹索的一端,左手提著泥人,自己迎將上去。金鼇到了近岸之處,便冒出水麵,一見了菩薩又沉下水去。隻聽得一陣呼呼吸水之聲,水麵上就現出大大的漩渦來,它吸足了一口水,重又冒出水麵,昂著頭伸著脖子,隻見一道水,如遊龍一般向菩薩射過來。菩薩兀立不動,那股水打在身上,水花四散飛濺,如同頓時下起一陣大雨,濺得那般看的人,都淋漓盡致。大家在此時,一個個都替菩薩擔心,看了她那副安閑鎮靜的樣子,就知有十分把握,急欲看他捕捉。金鼇噴那股水,足足有一袋旱煙功夫,方才射完。它見一股水沒有將菩薩打倒,也似十分驚異,接著忿怒起來,大叫一聲,張牙舞爪,一直撲奔菩薩而來。菩薩等它到得切近,喝道:

“孽畜!休得無理,連我也認不得起來!如今卻賞你一個人吃。”

說罷把手中泥人迎頭摔去,那金鼇一見有人可吃,便張開血盆大口,“啪”的一聲,囫圃吞下,接著,它還想再奔菩薩,不料那泥人一入腹中,立刻融化開了,絹索上九個倒刺楊枝鉤兒,可可的捧在它一顆心的四周,攏得緊緊的,無從擺脫。它撲上去時,隻見菩薩將手中絹索,輕輕一扯,金鼇卻殺豬般的狂叫起來,不住的在沙灘上打滾,卻失了威猛的狂態。菩薩道:

“孽畜,你上當了,這是我學孫悟空的一招,叫‘肚裏藏刀’,對付吃人的妖魔鬼怪,是最靈不過!你在人間已久,不知殘害了幾許生靈,照理應受天誅,可本著我佛慈悲之旨,我欲度你到南海去修行,也好懺除你的夙孽,你倒底是願與不願?”

說著放鬆了手中絹索,那金鼇畢竟有些通靈,聽了此話,便伏在沙灘之上,眼望著菩薩,一動也不敢動,好像表示滿意的一般。當下,一般看的人都覺得詫異,暗想:“怎麼如此一根絹索,就製得下這麼一個巨大的怪物?”但是天下事,理無二致,且瞧一頭絕大的牛,隻因為鼻子裏穿了一根繩,就是數歲小兒,也能呼叱它,俯首貼耳,一強也不敢強。若去了這根穿鼻繩,那可對不住,莫說小兒,就是大人它也不買你的賬,這就叫“一物降一物”。何況那金鼇被菩薩的楊枝鉤勾住了心,自然不能發威了。菩薩收了金鼇,向眾人作別道:

“我替你們將此物捕了,你們盡可重歸故土,安居樂業了。如今我要回南海而去,不能在此久留,傳語世人多行善事,少種惡因,虔誠信佛,自有你們的好處。”

說著便跳上金鼇之背,現出本來麵目。隻見那隻金鼇發開四足,轉身入海,浮在水麵,一路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