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學士論劍(3 / 3)

“快把酒杯撤去,換大碗來!”

賀喜兒深知主人及這些朋友的脾氣,都是豪飲之人,忙命順兒換上越窯青瓷大碗。

眾人開始喝酒。詩仙李白眼也不眨,一氣喝光了三大碗,這才砸砸嘴,讚道:

“這越州加飯酒名不虛傳,芳香醇厚,回味無窮,真是‘此酒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嚐’了!”

眾人也都邊喝邊讚。酒過三巡,話題又轉到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上來,李白好鑒賞古劍,特意問道:

“公孫大娘這劍術是舞得極好,不用說了,我看她那把寶刃也非常了得,但不知哪位仁兄識得?”

侍郎蘇晉道:

“要說識劍之人,當屬春秋時齊國薛邑的燭庸子,我等外行,怎識得準?不過,見公孫大娘她的寶刃,也隻不過三尺長短,長又不算很長,短又不算甚短,我猜,竟象是晉代的‘萬刃’之劍!”

皇子李璡道:

“非也!‘萬刃’者,共一雙劍也,上各刻有銘文,一曰許旌陽字,一曰萬仞字。此劍吾前日得見,上麵並不見有銘文,當為貞觀十年九月辛卯日南詔人所獻的‘浪人’劍也,不知對否?”

左相李適之笑曰:

“此既不是晉之‘萬刃’,又不是貞觀十年南詔人所獻的‘浪人’劍!它亦是公孫大娘的師父裴雯老先生,親傳給她的隨身寶刃也,取名曰:‘裴雯’者也!”

侍禦史崔宗之拍手大笑道:

“這就是了,其實‘裴雯’者,即‘鴉九’劍也!君不聞:‘歐治子逝千年後,精靈暗授張鴉九,鴉九鑄劍吳山中,天與日時神借功’?這‘裴雯’者,亦鑄師張鴉九所造之寶劍也,鑄成,遂敬於裴將軍所佩,傳世已六十餘載矣!”

李白聽後,遂拍案而起曰:

“凡事皆須追根溯源,亦有所得也!此劍乃名‘鴉九’,因裴將軍原佩之,人亦惑稱之為‘裴雯’,裴雯將軍將其‘裴雯’傳之於他女徒公孫大娘,所以,她嚐於用‘鴉九’演練,以令其西河劍器更加飽滿也!”

“什麼?飽滿——?——啊,飽滿?——更加飽滿也!”

張旭一直都在想公孫大娘剛才舞那西河劍器之法,他覺得,她那劍法與他那狂草用筆之法,二者皆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所差之處,雖僅僅隻有一步之遙,就如同神魂心魄兩分離,似缺點什麼.思之半晌竟不得要領.李白方才這“飽滿”二字一提,竟說到了他要尋覓的要害,就象是喚醒了他的神魂一般.便迫不及待的大叫道:

“拿紙墨來!”

賀喜兒見呼“紙墨”,他早已備好,便端過來放在旁邊空桌之上.張旭便乘著酒興把頭發浸在墨汁裏,待墨蘸得飽滿,竟用他那頭發甩向平鋪著的白絹.緊接著,就見張旭,邊連聲大叫邊揮動他的墨發,頻頻地在白絹上飛舞,就如同公孫大娘在用那西河劍器舞練一般,飛快地書寫起來。

眾人看時,竟見他的“發書“飄逸奇妙、跌宕起伏、連綿回繞、異趣橫生.待仔細品味時,見金絲銀勾,拉白如瀑,龍須鐵發,盡非虯髯.整體看來,字裏行間,線條厚實飽滿,極盡提、按、頓、挫之妙.天地之間,浩氣凜然.書成,見上寫《桃花溪》一首雲: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