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不須謙講了。請菩薩都到園中去看看。”
那大仙即命設具香案,打掃後園,請菩薩先行,三老與三藏師徒隨後,到得園內觀看時,見那棵樹倒在地下,土開根現,葉落枝枯。
菩薩叫:
“悟空,伸手來。”
那行者將左手伸開。菩薩將楊柳枝,蘸出瓶中甘露,把行者手心裏畫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字,教他放在樹根之下,但看水出為度。那行者捏著拳頭,往那樹根底下揣著,須臾有清泉一注。菩薩道:
“那個水不許犯五行之器,須用玉瓢舀出,扶起樹來,從頭澆下,自然根皮相合,葉長芽生,枝青果出。”
行者道:
“小道士們,快將玉瓢取來!”
鎮元子道:
“貧道荒山,沒有玉瓢,隻有玉茶盞、玉酒杯,可用得麼?”
菩薩道:
“但是玉器,可舀得水的便罷,取將來看。”
大仙即命小童子取出有二三十個茶盞,四五十個酒盞,卻將那根下清泉舀出。行者、八戒、沙僧,扛起樹來,扶得周正,擁上土,將玉器內甘泉一甌甌捧與菩薩,菩薩將楊柳枝細細灑上,口中又念著經咒。不多時,灑淨那舀出之水,隻見那樹果然依舊青枝綠葉濃鬱陰森,上有二十三個人參果。清風、明月二童子道:
“前日不見了果子時,顛倒隻數得二十二個,今日回生,怎麼又多了一個?”
行者道:
“日久見人心。前日老孫隻偷了三個,那一個落下地來,土地說這寶遇土而入,隻纏到如今,才見明白。”
菩薩道:
“我方才不用五行之器者,知道此物與五行相畏故耳。”
那大仙十分歡喜,急令取金擊子來,把果子敲下十個,請菩薩與三老複回寶殿,一則謝勞,二來做個人參果會。眾小仙遂調開桌椅,鋪設丹盤,請菩薩坐了上麵正席,三老左席,唐僧右席,鎮元子前席相陪,各食了一個,悟空三人亦各吃一個,鎮元子也陪吃了一個,本觀仙眾總分吃了一個.不多時食畢,菩薩起身告辭,由護法鸚王巧姬引著,駕祥雲徑往中土而來.
行至長安城,菩薩命巧姬先回,她自按落雲頭奔向皇宮,想巡看那真龍天子每日裏都做些什麼.
原來,自夏商開始,下界的人間之治,全由玉皇大帝負責在諸天之中,輪流選派神聖轉世托生為下界的君主.但因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梅菊珍華萬仙盛會”上貪吃了仙果“香甜夢影”,每天一心隻顧在床上做那又香又甜又麵又水多的美夢,至使春秋戰國一來,天下大國三十六,小國七十二,共一百零八國的局麵太加紛亂,佛祖便多次提出議政要修整天道.自從眾肉龍皈依佛法以來,佛祖亦叫諸天之第十九天的首領娑竭羅天掌管下界君主的選換,即每屆著一真龍轉世下界管理天下.上次菩薩離了長安往西天見佛祖複旨時,如來尊者設盛宴款待菩薩,席間命“二十諸天”輪流給菩薩把盞,並賜“二十諸天”長侍觀世音左右,打這起,那中界每屆真龍天子的選派,實為由觀世音來負責掌管了.因此,她每次到長安時,都親去巡視皇宮和皇上內宮之治也是正理.
菩薩來在禦書房裏,見大唐開國皇帝太宗李世民很愛書法,尤其喜歡臨摹王羲之的書法,正趴在龍書案上寫字.菩薩細觀之,就見他輕舒龍臂,用巨杆大抓仿王體寫了八個大字:“夢寐以求,蘭亭集序.”,便不由得心有所動.於是走到午朝門外麵,搖身一變,化做一老翁上前對門官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