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永遠的輝煌(終章)(1 / 1)

甘露三年,最讓宣帝開心的是匈奴來朝,其次便是皇長孫的出生。

這一年,王政君生下一子,早已對太子劉奭失望的宣帝,便將全部希望寄托在了這個剛出生的孩子身上,希望他成為一匹千裏馬,親自為他取名劉驁,並且常常將他放在身邊撫養。

此時四方賓服,海內大定,終於過了兩年安樂的生活,年僅四十三歲的宣帝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黃龍元年(前49年)十二月,宣帝病重,此時太子劉奭雖已二十多歲,但是宣帝此時的擔憂並不比漢武帝臨終時的差。

宣帝左思右想,最終定下了輔助大臣戚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和少傅周堪,封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周堪為光祿大夫,令其三人領尚書事輔政。

此時,還有兩個宦官在敞書機構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那就是中書令弘恭和中書仆射石顯。

漢武帝臨終時擔心外戚亂政,殺掉了昭帝之母鉤弋夫人,獨留大臣輔政,結果導致昭帝繼位,輔助大臣之間的平穩被打破之後,大將軍霍光把政。

這一次宣帝考慮良久,將留三種勢力輔政,外戚,大臣,替皇上喊話的宦官中書令。

看上去很美,若外戚專權,以蕭望之事事都要管的個性肯定會不允許,而蕭望之的能力和個性都不足於把持朝政,至於宦官,不過是皇帝的代言人,背後站著皇帝。

下輩子都處於鬥爭中的宣帝,將平衡術玩得如火純青,這一後事安排確實是很高。

然而,再美的安排,也得看下一任皇帝的駕馭能力,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然後此時的宣帝再也管不了那麼多了,這是他為帝國,為太子劉奭做得最後的安排。在安排好這一切後,他便懷著深深的憂慮沉入永恒的夢境,再也不能指導劉奭,為帝國指引方向了。

黃龍元年十二月初七,四十三歲的漢宣帝劉詢駕崩於未央宮……

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也是輝煌的一生,奮鬥的一生!

他生於皇家,卻繈褓入獄;他流落民間,卻少時繼位;

他的前半生即是不運卻又萬分的幸運!

而他的後半生就是充滿在鬥爭與挑戰!

他最終從那個監獄中的孩子,那個輕歌走馬的輕狂少年,那個謹小慎微的青年皇帝,成長成了一個文治超漢文帝,武功直追漢武帝的一代帝王。

在他的治理下,政治風氣煥然一新,政台清明,國富民安,四方賓服,海內大定。

他將漢帝國帶到了一個巔峰的時代,這是他的時代,也是大漢最美好的時代!

他留給了他的兒子,他的臣民一個空前強大和自信的國家!

因此,他成了西漢四個有廟號的帝王之一,廟號中宗,對應隻興之宗,實致名歸!

然而當他曾經的輝煌隨著他的逝去被深埋黃土之下的時候,當他在靜靜的杜陵安睡的時候,大漢卻進入一個無可挽回的時代,不可避免的進入了衰退期。

於是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非議!

有人說他最大的敗筆就是選儲問題,沒有及時的更換儲君!

另立太子,就能輝煌延續!換儲所帶來的政治動蕩真的於帝國無礙!

然曆史沒有假設,劉奭當一個守成之君,也不算太差……

然曆史往往也充滿偶然性,就如當初命運選擇了漢宣帝劉詢,後來命運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選擇了王政君,和那被宣帝寄於厚望的劉驁,可是偏偏是這兩人最後埋葬了西漢!

也有後世之人,站在總攬全局的高度,事後諸葛說宣帝重用外戚和宦官,導致西漢的覆滅!

然宣帝的經曆決定了他的性格,他必然會重用外戚,再者於他來講這些都不應成為錯誤!接班人有問題,重用什麼人都是罪!

也有人說的生性苛刻,滅霍氏滿門,殺蓋寬饒等人?

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試試!

大將軍霍光以輔助大臣的名儀當了二十年的“真皇帝”,皇權與權臣之爭,霍氏滅族隻是當時社會曆史的必然性!

至於殺蓋寬饒等儒生,皇帝也是人,也會生氣的,這些儒生都沒一點錯!儒家的前輩蕭望之因妒忌殺了韓延壽,沒見史書提他的半點不對,反而記到宣帝頭上了,怎麼說都是儒者有理!

信鬼神?車服盛?

這都是什麼事,信鬼神原本都有曆史局限性,特別還是宣帝這種傳奇的命運了!

車服盛,以宣帝年少輕歌走馬的遊俠經曆,能忍到國力昌盛才開始車服盛也不錯了,誰家有錢了不想享受一下,皇帝也是人!

然而此時宣帝已永遠沉睡,已無法反駁這些了。陪伴他的隻有靜靜的杜陵,還有遙遙相望的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