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3 會議明星(3 / 3)

受禮多的人說明正暢銷。

春節期間的冷清是最殘酷的。

如果真能禁絕一切送禮,包括親戚之間的親情表示,那春節的吉慶氣氛將要大大地打折扣。

年年有春節,卻不是年年一個樣。

每年的春節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今年大街上的送禮隊伍多,朋友們來大談送禮的趣聞,就給我特別深刻的印象。不知明年的春節又將突出什麼?

哥兒們,你好!

幾年前一位彳艮不錯的朋友向我要書,我未加思索便在自己新出的一本小說集的扉頁上寫了:XX同誌請正,托人捎去。那位朋友收到書後卻甚為不悅,對捎書的人說:子龍怎麼跟我生分了?居然跟我打起官腔來了……自那以後這位朋友就跟我疏遠了。

毛病出在同誌兩個字上。我一聲同誌把一個好朋友真的變成了同誌。

好朋友就不是同誌嗎?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比同誌更近了呢?

以後我在贈書和寫信的時候,對稱謂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什麼人該叫同誌,什麼人該稱先生,什麼人可以稱兄道弟,什麼人什麼都不叫直呼其名反而顯得更親近,都要認真對待。我真想暫吋放棄寫作,下功夫發明一種類似魔方般的儀器。這儀器誕生後必將風靡世界,人手一件,隨身攜帶。在複雜的現代人際關係中,見了什麼人該怎樣稱呼,開會怎樣排名單、排座次,一轉動我的儀器便一目了然,為你提供最佳方案。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現在,比朋友更近的是哥兒們。

無論辦汁麼事,有哥兒們就不難。哥兒們多,在社會上就兜得轉;沒有哥兒們就兜不轉。

以前哥兒們多在下層,所謂江湖義氣,肝膽之交多在草莽。現在哥兒們遍布各個領域,以上層為最多。因為現在最打腰最活躍的是上層人物,使用哥兒們的時候最多,哥兒們產生得也就最多。

比如:提供項目、通報信息、妙股票、倒賣,靠哥兒們發財。通過哥兒們請領導批字、題詞、參加會議。拍了一部電視劇,怎樣拉讚助,怎樣順利通過領導審查,怎樣在黃金時間讓電視台播放,怎樣在報刊上造輿論,倘若在重要的環節、重要的部門都有哥兒們就好辦了。總之,在當今社會升官、發財、追名、出國等等大事小事都常常需要有哥兒們幫忙。

哥兒們不是行幫,更不是黑社會。它沒有組織,沒有宣言,沒有綱領。它是公開的,合理合法的,是目前最興旺、勢力最大的一種沒有固定形式的群體。看似鬆散實則最緊密。沒有條條框框,沒有繁文縟節,大家心照不宣,心心相印,一遇到事情是不是哥兒們就涇渭分明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多一個哥兒們多一條路。有哥兒們天大的事不難廣沒有哥兒們再小的事也難死你。‘

這樣說江湖味兒未免太重了!

當一個人把社會視作江湖,就說明他對自身缺乏安全感,不得不奉行出外靠朋友的哲學。值得玩味的是:多是現代社會的寵兒把哥兒們效應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社會已經無法規範人與人應該保持一種什麼關係。隻是不再封閉,不再搞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豐富多采的物廣主義時代必然會造就新的人際關係,造就出新人類。

法國曾出現過‘弄波爵士〔新青年英國有諾普斯(富

裕而受過教育的一代〉;日本有暴走族;美國有過嬉皮士、雅皮士(住城市周圍有專業技術的青年〉、揚皮士(有強烈上進心的青年〉,近年又出現了奉行新原始主義的傑克群體(打扮上極盡奇形怪狀、標新立異,喜歡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各種自虐性摧殘)中國有倒爺’、侃派等等。

人以群分,社會鬆散了,義氣相投的人必然緊密起來,形成一股力量,亙相幫襯,勢力強大,借以保護自己。於是社會上便有了不同階層的各式各樣的哥兒們群體。農民有自己的哥兒們,個體戶有自己的哥兒們,知隻分子也有哥兒們……

世代轉換,競爭劇烈,社會節奏緊張,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展現自己。正如二八月亂穿衣,哥兒們現象不過是一種社會現象

你接受這個社會,也就得接受哥兒們現象。

如果你硬不接受,也不會有人強迫你,你也不能強迫別人非按你的好惡行事做人。

總之,你可以廣交哥兒們,也可以做獨行體,按自己的喜歡選擇生活方式。

即便它算不上是社會的進步,也體現了社會的一種寬容。比以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劃線,把人分為兩種要好得多。

為了對抗險惡、奸滑、推諉、打官腔、疏遠,哥兒們間必須夠哥兒們,至少是互相利用。一旦不夠哥兒們,便不再是哥兒們了。按理說哥兒們間無論怎樣好都沒有關係,但不能坑害他人,危害社會,過了界限也不再是哥兒們的問題了……

哥兒們——真是內容豐富又富有中國特色的一個稱呼。

199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