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難辦的是借拜年還人情,人情債如同金錢債,欠了是要償還的。辦事難,活得也不容易,幾乎抬腳動步就得求人,就得欠人情。說一件小事,人活著離不開水,去年夏天我的水管子壞了,住公家的房子,規規矩矩按月交房租,走正門到應該給解決這一
問題的房管站去了三趟。也請不來修理工。最後隻得找關係托門〒走後門送好煙,沒水吃的困難才得以解決。你應該把要求得到的變成請求。應該責怪的變成感謝,他們應該幹的變成施恩於你。更不要說孩子上學、分配工作、求醫看病、聯係業務、評職稱、分房子等等對一般中國人來說無法躲避且難度更大的事情,怎能不求人!
公事私辦,私事公辦,節外生枝,起伏跌宕,困難重重,環環緊扣,連跟文學毫不搭界的人也喜歡說:這件事真夠寫一部小說的!每年都有許多不相識的人自願為我提供寫作素材。事事都像小說,人人都在製造小說材料,可見生活之複雜和離奇。
萬事無求於人灑脫自在清高自重的境界不屬於一般人。一般人活著就不能不求人。而且辦一件事隻求一兩個人往擇還不成,誰也不是萬能,要朋友托朋友,引線穿針,撒網捕魚。我裝修一回暖氣竟欠下了近二十份人情。
人情愈欠愈多,需要去拜年的名單愈拉愈長。我活在世上好像隻欠別人的,沒有人欠我的。智者早有名言:人情是一把鍋,有來有去。鋸是物質,人情債可以用錢還。而且求人辦事,聯絡人、說服人,用錢有的時候比用感情用道理更有效。錢能解決問題,人自然就輕,情自然就賤。但生活中金錢和人情並不總是成反比一一不能簡單地認為金錢意識滿烈人情就淡漠。現實生活中往往有物質交往人情就在,人情味就濃,有錢能買到一切還愁買不到人情嗎?相反,沒有物質交換,隻剩下人情,那人情也常常靠不住。
這畢竟是商品社會。
問題是限於自己的財力籌辦許多份不太耩俗的新奇實用
的拜年禮品,談何容易!偏偏我所在的單位又是個清水般的群
眾團體,過春節什麼東西也不發(難怪文人們沒有凝聚力)。平時
-拖再拖。拖到年關再也拖不過去了,春節必須大還債,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
誰也無法規定無法預測人與人應該保持-種什麼樣的關係,也不必為人情味的多少擔心。世事識不破,人情看不透。正因為如此。不管世界發生什麼變化,人們都活得有滋有味。
198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