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抽調回城
(1970年10月15日至1973年7月1日)
197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今天勞動局給我安排了工作。在城建交通革命委員會支左的解放軍找我談了話,直到現在心情仍不平靜。順便打開臨行前貧農老大爺單吉庭贈給我的詩,往事不禁湧上心懷:其一:高舉紅旗朝太陽;
學得愚公笨拙方;
曾經人民紅爐火;
頑鐵如今變金鋼;
其二:願為人民獻青春;
靈魂深處煉紅心;
祖國優秀好兒女;
眾口齊稱白求恩;
看到貧下中農對自己的鼓勵,心潮澎湃。如何幹好今後的工作呢?對!寫一份決心書,交給親人解放軍。
197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今天下午張誌學政委把我叫去談話,他先肯定了我在農村時的成績,並說因為我是黨員,打字又屬於機密工作,所以看過我的檔案後,才把我留到了機關,今後最主要的還是加強和提高。
張政委說,先把我放到基層去,放到工人群眾中去鍛煉改造,帶領群眾活學活用毛主席的哲學著作,促進自己的思想革命化和科學化。革命化是科學化的基礎,科學化是對革命化的促進。要善於靈魂深處鬧革命,防止主觀性、片麵性、表麵性,認真接受好工人階級的再教育;另一方麵去基層蹲點,工作要潑辣大方,敢作敢為,不要過於縮手縮腳;另外不能隻會埋頭“拉車”,不會抬頭“看路”,那樣就會迷失方向。
197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印度侵略軍雖已預感到侵略中國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們明明知道自己是雞蛋,卻為什麼硬要去碰石頭呢?其結果,當然要碰得頭破血流。【金春明考證:中印本是友好鄰邦,由於英國製造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把9萬平方公裏(相當一個福建省)的中國領土劃歸印度,而造成一個曆史遺留的邊境問題。1962年印度當局錯誤估計形勢,企圖用武力實現領土要求,我被迫實行自衛反擊,取得勝利。但邊界問題尚未解決,糾紛仍時有發生。】
還有,蘇修在內外交困、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很可能要突然發動侵略戰爭。隻要我們有了準備,就能恰當地應付各種複雜局麵。不管帝修反哪一天發動侵略戰爭,對於一切敢於來犯的侵略者,我們將堅決、徹底、幹淨、全部殲滅之。【金春明考證:這是當時對中蘇矛盾的一種估計,而且全國已進行了反擊蘇軍入侵的準備,特別是東北地區首當其衝。】
1970年11月6日 星期五
昨晚解放軍張政委找我個別談話,由於我是黨員,經過基層蹲點的鍛煉之後,先安排到保密室做打字員,然後準備安排到局團委做專職幹事。
關於住宿問題,決定安排我與其他回城的知青一起住在房產處。好在房產處也歸城建局管,打個招呼加進一個人就可以了。
同時,張政委還指出了我身上的缺點,說我有優越感和驕傲自滿情緒,要將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到對人民負責,對黨負責,對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高度來認識。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把自己置於小學生的位置,和機關的同誌們一起共同掀起學習毛主席哲學思想的高潮。
局裏有一位解放軍叫荊玉璽,三十五六歲,他在局保衛處當領導。他的性格特別樂觀,與他談上幾句,常常令你掩口大笑。
今天下班後,保衛處的廖豔華大姐還特別向我介紹了她參加工作以來的體會,說要多靠近黨組織,自覺主動地找工作幹,平時與周圍的同誌多談心,努力學習,加強改造,不要浪費年輕有為的好時光。
1970年12月2日 星期三
從農村回到城市,從集體戶到機關,似乎一切很不平常,但實際感覺卻平常得很。
如今每天坐在房內不停地敲打打字機,這個工作雖然比在農村幹體力活要輕鬆一百倍,可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很不習慣,覺得老坐著太膩歪,老想站起來幹點活。心想,老這麼坐著打字,自己的頭腦會不會停滯起來?每每用毛主席光輝哲學思想進行分析吧,好像又無話可說。
此外,自己漸漸由勤變懶了;由不怕吃苦漸漸往貪圖享受上變;由特別要求上進漸漸變得能隨大溜就行;由和貧下中農建立起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變得見了人無話說。
這一切變化,說明自己正在演變之中。記得以前自己批判過別人的這種思想,也瞧不起這種中不溜的人,而現在竟由看得慣到慢慢被同化了,服從了。
今天跟同是知青抽到機關工作的馮福淩和女大學生韓淑華談話,對照人家的進步與目標,自己慚愧得很。僅僅兩個月,自己思想上的變化是多麼地大呀!以前的誓言難道就這樣去實現嗎?
197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李玉和、楊子榮、方海珍、郭建光、洪常青等一係列工農兵英雄形象,他們是在我國長期、激烈、艱苦、複雜的革命鬥爭中,湧現出來的千百萬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典型代表,“壯誌撼山嶽,雄心震深淵”,“立下愚公移山誌,敢叫日月換新天”。在我們這些英雄們的身上,鮮明地體現了以毛澤東思想為偉大旗幟的新時代的特征。
1970年12月7日 星期一
今天中午市裏下達通知:參加今冬明春鬥批改的全體成員,下午到市生產指揮部會議室開會。
會上聽了王亞茹、李長富、相明、郭生等同誌的典型事跡介紹,既受感動又受教育。一位姓曲的同誌還進行了憶苦思甜,回憶了舊社會。他說,當年父親隻因想過一個痛快年而賣了幾斤麥子,後來被日本人打成經濟犯、最後關進去被活活打死。
事跡介紹生動,具體,活潑,使到會的同誌們明白了為什麼不急於進點(鬥批改的點)、而要把大家集中起來集訓7天;為什麼說要解決“老大難”,就必須先解決思想上的“老大難”。
197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柬埔寨右派集團越來越陷入極其孤立和四麵楚歌的困難境地。他們不僅驚慌萬狀,而且使美帝國主義狼狽不堪。麵對這種局勢,美帝國主義加緊施展種種伎倆,妄圖穩定柬埔寨右派集團風雨飄搖的反動統治。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蘇修叛徒集團竟公然適應美帝國主義的需要,也迫不及待地跳出來鼓吹召開所謂的……他們這種令人作嘔的捧場和所謂的“建議”,不正表明蘇修叛徒集團到底是什麼貨色了嗎?
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不管馬立克如何鬼頭鬼腦,躲躲藏藏,蘇修叛徒集團背叛印度支那三國人民的肮髒靈魂暴露無遺。
197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三次威逼強奸女兒已逞、但至死不肯認罪的頑固分子×××,在房產處黨總支及革命群眾充分有力的證據麵前,不得不乖乖地低下了頭。
這事我也參與了處理,也受到了鍛煉。我看到廣大革命群眾在黨支部的領導下,認真執行黨的各項政策,終於取得了勝利。一開始我也產生了急躁情緒,認為父女既然都不認賬,無從下刀,很難攻破。有遇到困難急於想擺脫困境和責任的情緒。正如毛主席所指出:“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
我們不能把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都看成是階級鬥爭的現象,這樣就會把事情混淆起來。也不能用全民觀念解釋社會現象,不能把壞分子看成是孤立的個人。
1971年1月5日 星期二
元旦放假兩天,我見到了楊豔華。她告訴我,自我走後,戶裏去年開春養的那頭豬長得可肥了,肥得眼睛都陷進去了。年前殺了這頭豬,眼瞅著掛起來的肥肉就往下淌油。另外,今年戶裏分到的糧食很多,而謝立群和我又抽走了,既然餘糧多,有時就拿著高粱米換大豆腐吃。我說開春以後又要刨茬子、踩格子了,不知道今年春天是不是還讓咱們知青用小鋤把兒間高粱苗。記得有一天楊豔華蹲得時間長了,累得吃飯上不去炕。她說,最初隊裏怕知青用大鋤頭鏟地傷高粱苗,就讓用小鋤把兒,估計今年間苗還得用小鋤把兒。
我們還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談到了“農業學大寨”。比如武家坪的幹部說:“你們人心齊,泰山移,俺們村大人多,心不齊,學習大寨不容易。”大寨人說:“七股八岔心不齊,是因為有人要搞社會主義,有人要搞資本主義,兩種思想走的不是一條路。要想人心齊,就得狠抓階級鬥爭,滅資本主義的威風,長社會主義的誌氣。”
1971年1月14日
1970年過去了,這一年我入了黨,回城當上了打字員。
【張頤武點評:總結過去的一年,作者認為有兩件事對她很重要:入了黨,是她獲得重大進步的標誌,而回城則是改善生活境遇的第一步。其實,無論什麼年代,人們改善自己處境的願望都是一致的。】
今年的7月1日是黨誕生50周年紀念日。今晚6點,機關黨支部召開了全體黨員會議,1.討論黨內納新事宜;2.進行機關四五好總評;【何鎮邦考證:“四五好總評”,1961年1月,根據林彪對部隊工作的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決定開展“四好連隊”和“五好戰士”的評比活動,簡稱“四五好總評”。“四好連隊”是: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風好、軍事訓練好、生活管理好;“五好戰士”是: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風好、完成任務好、軍事訓練好、鍛煉身體好。這一評比活動後來發展到了地方。】有9名同誌被評為五好戰士,另有幾名同誌受到表揚。軍代表、政工組組長張誌學代表支部指出我工作較為潑辣,下去蹲點任勞任怨,在勞動上勇於挑重擔,和男同誌一樣幹。
第一次參加黨內生活會,讓我感受到黨內生活的溫暖,體會到黨組織對黨員在政治上的關懷。總評後又學習討論了實踐第一、人的因素第一和內因與外因的關係。
1971年1月22日
星期三(20日)下午,機關同誌看了電影《紅旗渠》,大家被河南省林縣人民“劈山造渠、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雄心壯誌所感動。回來之後,幹部們參加裝煤運煤勞動。行動是思想的試金石,在林縣人民“要把河山(太行山)重安排”的硬骨頭精神感召下,大家紛紛揀重擔挑。【張頤武點評:紅旗渠是當時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的象征,後來拍的電視劇也曾經有過不小的影響。當時中國的封閉環境,特別需要這一類的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頑強奮鬥的典型,這在當年也確實起到了激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