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4.《賦給孩子勇敢和堅強,不讓孩子做膽小鬼》(1 / 1)

第十八章 4.《賦給孩子勇敢和堅強,不讓孩子做膽小鬼》

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

——德國人,世界知名作曲家兼演奏家,人稱“樂聖”,貝多芬

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那麼,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後事業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難。

因此,孩子膽小的問題與媽媽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因為媽媽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急躁,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我不止一次地聽見媽媽說孩子膽小的問題,有人說孩子怕人,有人說孩子怕生、怕黑等等。我印象中也有好多膽小的孩子。

貝貝是男孩,已經四歲了,膽子特別小。

出去走親戚,從不叫人,也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一直跟在他媽媽的後麵;電視裏放的動物世界如果有血腥場麵,他馬上會說“我不要看這個”;到了動物園,他好像都不感興趣;看到高大的駱駝他都不敢走過去,嚷著要回家。看到長頸鹿吃樹上的樹葉,他也害怕。

丁當上小學一年級了。

“你是小學生了,應該自己睡。”開學第一天,丁當的媽媽賈女士就這麼跟丁當說。為了讓兒子自己睡覺,賈女士還和兒子做“鬥爭”——不僅給兒子買了他喜歡的帶滑梯的兒童床,還按他的要求重新布置了整個房間。

即使如此,“我怕黑!”隻要媽媽一說讓他獨自睡這件事兒,丁當就會硬硬地頂回去。尤其讓賈女士苦惱的,是問丁當為什麼怕黑,他說黑夜裏有許多怪物,會把他捉走。而且,告訴丁當“怪物”並不存在,他還不相信。

源源今年7歲,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

但是他特別膽小,家裏隻要來了客人,無論認識與否,便會躲在自己的房間裏不出來。在外邊,走路喜歡溜邊兒,尤其是靠著牆角走他才會感到安全。有一次,爸爸帶他出去散步,正好遇到熟人停下來說話,熟人剛問了一句:“源源學習好不好?”他立刻躲在爸爸的背後,並拖著衣角要求趕快離開。在學校裏,源源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和老師交流,而且和老師一說話就臉紅。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膽小的例子還有好多,我認為這些膽小的孩子之所以膽小和媽媽對待他們的方式有關。有的媽媽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事事都是媽媽包辦代替,這樣就讓孩子養成了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媽媽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媽媽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媽媽應努力不去幹涉他怎麼玩。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媽媽要盡量克製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媽媽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媽媽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媽媽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台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媽媽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給媽媽的小建議】

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特別是男孩,如果能像個小男子漢就更好了。要想讓孩子像你期望的那樣,你就得給予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不要負麵批評孩子,多引導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愛。還要經常陪伴孩子玩耍,不是做媽媽,而是做孩子的玩伴,平等地對待孩子,做他的朋友。

除此之外,還要經常帶孩子和他熟悉的小夥伴玩耍,孩子在熟悉的環境和人麵前會感覺放鬆,給孩子慢慢適應,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在和媽媽、熟悉的小夥伴的交往中學會慢慢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