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逸東急忙放下手頭工作,接通了北京空間環境預報中心主任龔建村的電話。
顧逸東問,電傳上的信息是否可靠?
龔建村說,可靠,這是我們近期通過監測和天文計算的結果。如果18日發射,飛船碰到“流星雨”的可能性極大!而且,後麵還有可能遇上“流星暴”!
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組建於1998年,曆史雖短,卻實力不凡。進入11月後,預報中心的專家們在搜尋資料時看到國外多次報道說,11月太空可能出現“流星雨”!果然,國際空間站的發射時間很快被推遲,美國國防部隨後也為其間諜衛星發出了應急規避的軌道指令。於是這一信息引起中國預報中心專家們的高度警覺。他們加班加點,一邊實施監測,一邊加緊天文計算。計算結果,11月18日“神舟一號”飛船的發射窗口正好在獅子座“流星雨”的時段內。而且,其後還有可能發生“流星暴”。即是說,還有從彗星上迸出的隕石射向地球外層空間,其數量為每小時一萬五千顆左右,時速為每小時七萬至二十萬公裏,其危險程度比“流星雨”還要可怕!
顧逸東問,18日遇到“流星雨”的概率是多大?
龔建村說,18日發射,風險率為百分之百;推遲二十四小時,風險率為百分之六;推遲四十八小時,風險率幾近於零。
顧逸東放下電話,當即將情況報告了副總指揮沈榮駿。沈榮駿又當即將這一情況報告了總指揮曹剛川。工程指揮部馬上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曹剛川說,我國首次發射飛船,事關重大,別說百分之六的風險,就是萬分之六的風險我們也不冒!
會議最後決定,“神舟一號”飛船的發射時間再往後推遲兩天,即發射時間定在11月20日。這樣,既可避開“流星雨”的襲擊,又給“遠望一號”測量船多留了兩天時間。
會後,指揮部當即將發射時間呈報中央。
果然,11月18日這天,北京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獲悉,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均觀測到了那場可怕的“流星雨”!
消息傳至發射場,專家們個個瞠目結舌,一陣後怕。
11月20日淩晨6時,即將起飛的火箭、飛船巍然屹立在發射塔上。成千上萬來參觀的群眾不顧冬夜的寒冷,早已等候在發射場的四周。吳邦國、張萬年、吳儀等中央領導也坐鎮在指揮大廳觀看發射。盡管此次發射的飛船裏沒有航天員,但由於是第一次發射飛船,所以從指揮大廳到各個技術崗位的氣氛都很緊張。尤其是火箭和飛船係統的幾位老總,眼睛緊緊盯著大屏幕,表情十分嚴峻。
6時30分,指揮員準時下達了“點火”口令,載著“神舟一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拔地而起,扶搖直上,開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處女之航!
十二秒後,程序開始指揮火箭拐彎。指揮大廳頻頻響起調度員的聲音:逃逸塔分離正常!助推器分離正常!一級火箭分離正常!
大廳隨之響起一片掌聲!
然而就在這時,大屏幕下方的一組曲線突然發生急劇變化。接著前方測控站傳來信息:火箭飛行速度正在急速下降!
掌聲戛然而止。專家們的心跳驟然加快。尤其是火箭總師劉竹生和總指揮黃春平,兩人不禁一起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大冬天的,額頭居然滲出一片細汗!
很快,曲線恢複正常。
接著,從北京航天指揮控製中心傳來調度員的聲音:
火箭、飛船分離正常!火箭反推點火成功!飛船準確入軌!
掌聲再次爆響!
劉竹生和黃春平這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走到大廳的前台,大聲宣布:“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成功!它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國邁向21世紀的一座新的裏程碑!
然而,當“神舟一號”飛船進入第十三圈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再次把北京航天指揮控製中心的專家們的心揪了起來:按事先預定的程序,飛船進入最後一圈後,地麵要給飛船注入一個變軌的返回控製指令。但渭南測控站第一次向飛船注入返回控製指令時,沒有成功。青島測控站第二次向飛船注入返回控製指令時,仍然沒有成功。飛船很快飛臨日本海上空,位於太平洋上的“遠望二號”測量船第三次向飛船注入返回控製指令,還是沒有成功!
北京指揮控製中心的緊張氣氛一下子達到了頂點!專家們坐不住了,全都站了起來!
很快,“神舟一號”飛船進入第十四圈,即最後一圈。即是說,給飛船注入返回指令隻剩最後一次機會了。這個最後的機會留給了“遠望三號”測量船。而“遠望三號”測量船注入指令的時間隻有四十七秒!如果在四十七秒內再不能給飛船注入指令,飛船的落點將會偏離四十公裏,甚至很可能失去控製!
此時,最緊張的是北京指揮控製中心飛控組的專家們。他們快速完成了故障分析、測控條件計算、數據注入仿真試驗後,馬上提出了故障處理方案。但飛船進入“遠望三號”監測區後,當飛控組的專家對原來的第一條指令進行刪除時,一連刪除了好幾次,就是刪除不掉!再繼續刪除,還是刪除不掉!注入指令的時間眼看著一秒一秒地流失,最後隻剩下了十秒!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飛控組果斷地向飛船發出了應急指令,終於打開了飛船艙內的接收設備,轉換了應急電源!
1999年11月21日淩晨3時41分,“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繞地球飛行十四圈後,成功返回地麵。中國航天人終於完成了“爭八保九”任務,兌現了向中央立下的軍令狀,從而進一步贏得了中央的信任。副總指揮沈榮駿說,發射成功後,我們向中央申請補助經費的報告剛遞上去,朱鎔基總理當天就大筆一揮,又批給了我們四十個億!
此次發射試驗在“神舟一號”飛船上搭載了兩麵旗,一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另一麵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回歸祖國這天,即12月20日,由航天工業總公司總經理王禮恒親手交到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官員的手上。而被航天人稱為“太空國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則在21世紀來臨的第一天,迎著新千年的第一縷曙光,緩緩升起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