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血火涅? 第二十章(2 / 3)

但凡業內人士都清楚,打開飛船大底,非同小可!飛船大底在合攏、密封之前,裏麵的每台儀器、每根導線、每顆螺絲釘、每個焊點,都是經過無數道嚴格程序檢測過的。現在要打開飛船大底,就意味著裏麵已經安裝好的火工品要重新裝配,七十多根電纜線要重新拔出,對陀螺儀的精度要重新測量。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碰壞一個焊點,接錯一根導線,發生一點紕漏,便有毀掉整艘飛船的可能。據有關部門計算,打開大底再重新複原,新的損害概率是百分之九十六點三!

於是,飛船的大底是拆開還是不拆開,成為首次發射飛船爭論的焦點。

一種意見認為,飛船上有備份,這個壞了,可以用備份頂替,還是不開大底為好。因為“神舟一號”飛船本來就是用電性測試船改裝的,經不住折騰,萬一大底開壞了,就會廢了整艘飛船,首次發射也就前功盡棄!另外,離發射時間隻有一個多月了,若要打開大底,勢必拖延發射日期。

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雖然打開大底確有風險,但不帶問題上天,是發射場幾十年來一條鐵的法則。隻有打開大底,排除了隱患,飛船才能上天。雖有備份,但備份是留給飛船天上用的,如果飛船還在地麵上就用了備份,上天後萬一出現問題怎麼辦?

最著急、最難受的,是飛船係統總師戚發軔和總指揮袁家軍。因為無論采取哪種方案,都很為難。不開大底,飛船會帶著隱患上天,有風險。若打開大底,稍有不慎,出現紕漏,也有風險!從內心來說,他們很不願開大底,因為這艘飛船從設計、研製、生產、檢驗再到完全合攏,凝聚了飛船係統三萬科技人員七年的心血!如果真要給飛船“開膛破肚”,他們實在於心不忍!何況開大底風險非常大,搞不好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袁家軍說,拆開大底有十四個風險,這些風險中又有四個風險是致命的。在拆開大底的過程中,如果碰到電器,還可以測量。如果碰到火工品或導爆索和非電傳爆產品,就沒法測量。一旦其中任何一個發生爆炸,人員和飛船都不安全,大家七年的心血就會付之東流!但若不開大底,萬一上天後再出現問題,這個責任誰承擔得起啊!

結果,折騰了一天,飛船大底是拆開還是不拆開,誰也定不了。不僅飛船總師戚發軔定不了,大總師王永誌也定不了。

事情很快驚動了北京。

最先乘專機趕到發射場的,是航天工業總公司總經理王禮恒和副總經理張慶偉。兩人一到發射場,便在現場召開了會議。會上兩種意見針鋒相對,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王禮恒隻好說,科學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拆不拆開飛船大底,咱們也不好舉手表決。我看今天晚上暫不決定,各位總師和總指揮回去再考慮幾個小時,明天再定。會後,又將北京衛星製造廠副廠長張誌禮緊急調來發射場。張誌禮多年從事飛船總裝工作,對飛船開大底頗有經驗,曾經總結過幾十條對策。很快,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沈榮駿、參謀長胡世祥也乘專機飛到了發射場。再接著,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曹剛川也乘專機來到了發射場。

是夜,工程指揮部召開七大係統“兩總”緊急會議 ( 即總指揮和總師會議 )。會上,對於開不開大底爭議仍然很大。爭吵到最後,大家不說話了,都看著總指揮曹剛川。

曹剛川到發射場後,隻聽彙報,不表態。不是不表態,而是很難表態!但現在他必須表態了。他說,我知道,你們都等著我表態。不拆開飛船大底,就不會捅出新婁子,就能保證發射的進度。如果備份在天上聽話,還能保證試驗飛船的正常飛行。這樣的話,上下全好交代。不錯,“爭八保九”,我喊得最厲害。用電性測試船改裝試驗船,最後也是我拍的板。現在飛船肚子痛,難道我們要讓它到天上去拉稀嗎?大家盼著我來,我知道,有盼著我說一個字的,也有盼著我說兩個字的。我現在就說一個字:開!而且誰開誰得立軍令狀,絕對不能開出問題來!

會議結束後,全部壓力都壓在了飛船係統上。由於壓力太大,航天專家張宏顯走出會議室,眼淚都流出來了。

拆開飛船大底這天,測試大廳氣氛異常緊張。上至副總指揮,下到技術員,全圍在了飛船的身邊。

返回艙的起吊,是拆開飛船大底的關鍵。如果返回艙吊起來不晃動,就算成功了一半。要是返回艙左右晃動,火工品就容易爆炸。所以起吊之前,大總師王永誌緩緩走到飛船返回艙跟前,親手把每一根吊帶摸了一次,又摸了一次。而飛船總師戚發軔則把起吊的各個關鍵崗位檢查了一遍,又檢查了一遍。當時有人看見,兩位總師的眼裏都暗暗噙著淚水……

飛船大底終於拆開了。專家們發現,故障的原因並不複雜,是一根小小的信號線在合攏大底時,不小心給壓斷了!專家們如釋重負。一位女技術人員還當眾哭出聲來。

由於飛船拆開大底耽誤了時間,原定11月8日至12日發射的計劃隻有往後推。這一變更使得發射窗口必須重新確定。所謂發射窗口,是指適合發射飛船的時間範圍。發射窗口有長有短,長則幾天,短則幾分鍾,依具體氣象、天體情況而定。有關部門重新預測的最佳發射窗口是11月18日至22日。於是指揮部將發射時間改定為11月18日。

然而,發射窗口剛剛確定,太平洋上又傳來一條消息:“遠望一號”測量船在海上遇到強烈風暴,無法繼續向前!

怎麼辦?

此前,“遠望一號”測量船曾遭遇過兩次台風的襲擊。沒想到這次根據氣象預報,未來三天之內,還會出現更大的海風!於是“遠望一號”測量船能否抗住海上風暴的襲擊,按時到達指定海域,又成為發射場人們心頭的一大懸念。

而就在這時,正在發射場忙得不可開交的飛船應用係統總設計師顧逸東又接到了北京中科院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發來的一份加急電傳。這份電傳說:根據天文預測,1999年11月18日,太空將會出現獅子座流星雨!如果“神舟一號”飛船在18日發射,飛船極有可能與獅子座“流星雨”相遇!

顧逸東說,看到這份電傳,我腦袋都大了!此前天天都在開展預想,什麼都想到了,就是沒想到還會有來自天外的“流星雨”!“流星雨”就是在太空中像亂箭般迸射的小隕石,它是航天器飛行中的“天敵”。據說一個核桃大的小隕石就能將飛船擊穿。實在是防不勝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