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記2 “皮影王”傳奇 9.魔影風暴:帝國之行
德國。法蘭克福機場。
雖然遲延些時日,但三位中國客人終於盼來了。
德國人急需中國皮影專家的幫助。經過半個多世紀兩代德國人的努力,他們已經從“皮影本土”中國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亞、埃及、泰國等收藏了近四千件皮影。可是,影子裏包含著古老中國的許多神話傳說,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搞不清楚“多神教”眾多華夏神靈鬼怪們的複雜關係。中國敞開國門後,他們認為,應該讓中國人自己來辨認他們的“老祖宗”。
於是,德國外交部門鄭重地向中國發出邀請。
出國前,女兒們要為父親做一身考究的西服,說到西方國家去,得“西裝革履”的才是;他卻不接受女兒們的好意,非堅持“穿中國人的衣服”,最後還是一身中山裝一雙黑布板鞋開始了他平生第一次的出國遠行。
廉振華一走進奧芬巴赫皮革藝術博物館,立即被裏麵豐富的收藏驚訝得目瞪口呆。德國人似乎有著“收藏癖”,凡曆史上曾經存在過的皮革製品,皮鞋皮靴皮襖皮馬鞍皮手套皮提包皮帶皮夾子等等,一律給予珍視與珍藏,就連那些中世紀在德國大街小巷剛剛興起的皮革作坊也都“複活”在館中。該館三處貯藏室,其中兩處專門收藏中國皮影,出展的影人,又占據一個大展廳。中國各路影係的影子、包括在中國已經“失蹤”、留存於世的最早的影人,都在此備受禮遇與珍愛;
麵對如此豐富的皮影收藏品,廉振華不由動容動情。然而,西門先生笑了:
“廉先生,你在這裏看到的,隻是西方國家收藏的中國皮影很小很小一部分。不要說美國、法國、英國的國家博物館中有大量的收藏,就我們德國,柏林、慕尼黑、不來梅、斯圖加特……”西門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一口氣羅列了十幾個城市,“所有這些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都收藏著你們中國的皮影,尤其柏林博物館,比我們豐富得多!”
這一刻,廉振華心裏又苦又澀:在中國,還沒有一座皮影藝術博物館。
令廉振華感慨頗深的是,他這個在皮影的本土為皮影曆經磨難的人,這次卻在陌生的西半球一群陌生人中覓得了“知音”。
一日,卡爾遺憾地說:“這些皮影在我們的影窗裏呆了半個多世紀,真不知它們動起來是個什麼樣子。”
三位專家立即允諾,願為東道主“獻藝”,剛好他們帶去的有幾個皮影戲片斷。
卡爾一聽興奮了:“咱們舉行一次內部小型觀摩演出,觀眾隻限於本館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