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記2 “皮影王”傳奇 6.墜人煉獄:乞丐收藏家(1 / 1)

附記2 “皮影王”傳奇 6.墜人煉獄:乞丐收藏家

皮影的劫難結束了。

在皮影曾屢遭磨難的晉南,已經沒有人再願意與其為仇了。可是,中國的皮影家族,已是聲微氣弱,遊絲如縷。

人類的某些自戕行為中,傷害最深最慘的還不是“人”,而是“物”。藝人遣散可再聚;劇團倒閉可再建——而“影子”,那些曆朝曆代皮影藝人精雕細刻出來的牛馬驢皮雕刻晶,卻“死而不得複生”了。

廉振華決定將“劫後餘生”散落民間的影子收集起來。

沒有人計算過廉振華為搜集皮影跑過多少路程,大半個中國蓋滿了他的腳印;沒有人統計過他為此花費了多少時間,近二十年他中了魔似的聽說哪兒有“珍影”,不管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即起直追;他為買皮影所破費的賴以養家糊口的錢財,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曆來私人收藏家都廣有資財作後盾,廉振華隻有微薄的工資收人,但他不吝,節身上衣減口中食,卻富豪似的用大把大把的金錢收集那些奄奄待斃的影人,廉振華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乞丐收藏家”。

然而,洪荒過後的中國大地上,想當“乞丐收藏家”也不易。皮影的主人們早已被嚇得魂飛魄散,即使當時舍不得付之一炬,也像窩藏違禁品一樣,掘地三尺深埋尚覺不保險而終日惶惶然心驚肉跳,突然間有人找上門來求購,誰知道此人是不是包藏禍心。

一個落雪紛紛的日子,廉振華叩開了河南省靈寶縣半山腰上一戶人家的木板小門。

“聽說,你老藏有一箱道情皮影?”

八十歲高齡的老漢彎腰駝背,耳朵有點聾,問了幾遍之後總算聽清楚了,一時間竟驚訝得哆嗦著手用長杆煙袋劍戟般直指麵前來人:“你……你咋知道?”

廉振華欣喜過望地笑了,一顆提到嗓子眼的心落回了肚裏。老人的問話分明承認了“他有”。他拍落雪花,坐到炕沿上,長長地舒了口氣:“唉,找到你老真不易呀!”

廉振華從史料上查到,金、元時期在晉南一帶產生了道情皮影戲,然而,一千多年之後,道情皮影在它的出生地神秘地失蹤了。廉振華跑遍晉南農村多方打聽,最後偶爾從一趕集老嫗口中得到線索:“聽說,有一個姓王的跑到河南做買賣,傳到河南去了。”廉振華真是“捕風捉影”,當即東渡黃河,進入河南境內。他打聽到當地一個皮影戲的班主,順藤摸瓜,才找到這裏。

老人聽完,眯縫著又紅又小的眼睛,把廉振華看了又看,問:“你,也有些歲數了吧?”

“五十有三。”

老人吧嗒著煙鍋,好一會兒沒說話,然後突然高喊一聲:“狗娃,來!”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進屋:“爺爺,幹嗎?”“去,把咱那箱皮影扒出來!”影箱搬出來了,黑糊糊的,積塵半尺,散發著黴腐味。老人指著箱子對廉振華說:“本來想把它帶進棺材,現在,我贈送給你。草木都有靈性嘛,皮影若有知,也算是遇到明主啦。這箱皮影到了你這樣的人手裏,祖宗在九泉之下也不會怨我的。

廉振華忙下地深深一躬:“多謝您老啦!隻是我想知道,這箱皮影有多久啦?”

老人說:“這皮影沒有時間了,我爺爺手裏都不記事了。”這箱影人,至少是三四百年前的老古董!

廉振華千裏追影勝利凱旋。臨走時,他把三百元錢悄悄塞到老漢的炕席下麵。

廉振華外出開會,聽說呂梁山上住著一個老藝人,老藝人有一箱“不知年代”的紙窗皮影。這箱影人勾魂似的害得他幾天寢食不安,坐臥不寧。會議一完,他便急著上山,誰知剛要騎車上路,肚子一陣疼痛,他找了個同伴為他推車,他拉著自行車後架往上攀,越走肚子的絞痛越劇,痛得他額上滾著豆大的汗珠,手一鬆,一屁股蹲在山道上,臉色慘白,嘴唇烏青,雙手緊按肚子,低聲呻吟。同伴嚇得調兒都變了:

“回吧!眼看這山你是上不去了。下山吧,一路下坡,很快就回去了。”

“停停,看一會兒能過去吧……”

他疼得眼淚往出進,隔著一道山梁,眼巴巴望著對麵山頭上土崖上的幾孔窯洞。一個多小時後,他手拉車架半拖半拽地挪著步子。叩開窯門,他一頭栽進去,慌得老藝人忙攔腰抱住他。廉振華在土窯洞裏躺了三天,病愈後,得了一箱明代影子。送他下山時,老藝人老友一般,執手垂淚道:

“沒見過你這樣為個皮影這樣舍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