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記2 “皮影王”傳奇 4.兵敗侯馬:被困襄汾城(1 / 2)

附記2 “皮影王”傳奇 4.兵敗侯馬:被困襄汾城

這年春節一過,廉振華在同一天宣布,侯馬誕生了三個民間藝術團體:皮影業餘劇團、業餘雜技隊和曲藝演唱隊。

盡管他小心翼翼地避開了“帝王將相神仙鬼怪”而選擇了樣板戲《杜鵑山》作為皮影劇團的開場戲,然而,還是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皮影人子一隻眼睛,五分臉,這不是醜化勞動人民?”

(皮影本是一種二維空間的平麵藝術,類似繪畫。影子借助燈光打在幕布上,隻有“半張臉”。)

推理:把勞動人民的麵孔劈掉一半,其用心顯然惡毒!

“簽子都插到脖子裏,是不是要置勞動人民於死地?”

(影子無法站立活動,鐵絲紮在影人脖頸處,連帶著竹棍,由掌簽師操縱,“簽”動“人”動,如同木偶戲的牽線。)

推理:舊時死刑犯押赴刑場時,脖子後插一“死標”。簽子的來曆就是“死標”。

“皮影人子不能代表勞動人民。”

“皮影戲是醜化人民。”

……

侯馬的皮影風波驚動了省上。時值召開全省文化局長會議,皮影劇團被請上了“被告席”。觀戲之後,文化界權威人士用沉默作了無聲的判決。

廉振華帶領他的皮影劇團落荒而逃。

由四五十個民間皮影藝人組成的劇團駕兩輛大馬車在青紗帳裏穿行,從侯馬出發,沿著汾河,走鄉串縣作“巡回演出”。

然而,正當膠皮大輪碾著鬆軟的黃土地逶迤北上時,臨汾地區各縣的電話鈴聲響成一片,一道“通牒”下達:

“侯馬皮影劇團,我們不承認。該劇團所到各縣,一律不能為其安排台口。出了問題,誰安排誰負責!”

汾河水嘩嘩流淌,麥田碧綠一片,空氣像浸了香料,香噴噴甜絲絲的芬芳。藝人們被這暮春時節的田野弄得微醉,扯起嗓門唱起“碗碗腔”。

這天黃昏時分,他們到了一個村莊,一群棒小夥子站在村口,為首的小夥上前拽住馬韁。

“廉局長,很對不起,我們接到通知,不讓留你們,也不準看你們演出……”

廉振華一時間愣住了。他望望夕陽中的村莊,此刻,他才明白,在臨汾境內這片土地上,他和他的皮影劇團已經被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

暮色中,馬車緩緩駛進了汾河邊的襄汾縣城。落魄的皮影劇團處處受到冷遇。最後,他們在一個破敗的鄉村客棧裏安頓下來。人困馬乏,大家擠在燈光昏暗的大客房裏,一個個像霜打了似的耷拉著腦袋。

有人給廉振華端來一碗水,遞上一塊玉米餅。他咽不下去。搖搖曳曳的煤油燈照著一群身穿粗布衣的藝人,粗黑的大手裏捧著粗瓷碗,水一口饃一口地吞咽著。他不由得心裏一陣酸楚。

皮影劇團初創時沒有一分錢。散落在農村各個角落的藝人們,從十裏、百裏外,身背幹糧袋聚集到文化館的露天劇場。沒有工資,不管吃飯。住的是劇場邊幾排陋室。沒有別的,他們就是想讓皮影戲能流傳下去,不“斷子絕孫”……

一連幾日,襄汾城裏沒有一處為他們安排台口。幹糧吃完了,客棧的錢也交不起了。這天,老廉回到店裏,一個老藝人抓住他的手放聲大哭:

“廉局長,多難多難,演個皮影戲就這麼遭罪?像挖了誰家的祖墳!”

廉振華默默無語。是的,他們全體都在為這尺把長的影人“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