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記2 “皮影王”傳奇 2.亂世出世:“複興”的夢想(1 / 1)

附記2 “皮影王”傳奇 2.亂世出世:“複興”的夢想

關於皮影的傳說很美麗。

相傳,漢武帝的愛妃李夫人死了,武帝情意纏綿思念不已,食不甘味,寢不安枕,傳令天下有能召回李氏魂魄者重金賞之。一個叫少翁的山東方士聞知,求見皇帝,說有奇術在身,武帝允之。夜晚,設帷幕張燈,搖搖曳曳的燈光下,武帝果見李夫人影影綽綽飄飄忽忽現形於幕帳上,其形貌神態,宛若生前……武帝大慟,思妃之情得到慰藉。

據說,這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就是皮影的起源。

有著如此美麗傳說的皮影在它漫長的生命史上曾經綻開過無數奇葩,然而,到了近代它卻慘遭不幸。

清嘉慶年間,反清的秘密組織“白蓮教”揭竿而起。朝廷忽發奇想,把罪責歸咎於遍及城鄉的皮影藝人,認為是他們施展“撒豆成兵”的妖法,呼風喚雨變幻出起義的“妖民”,於是張榜緝拿“懸燈匪”。“死刑”的執行分為兩種:肉體凡胎的藝人或殺或砍,皮革製成的“妖孽”則或蒸或燒。

若幹年以後,皮影從遊絲一般的瀕危狀態中起死回生,它又一次遭到滅頂之災。

“文化大革命”中,那些皮革雕製品又被推上了“審判台”,這次的罪名是“四舊”。劇團被砍,藝人被遣散,影人再遭焚燒……

這場文化大劫難正在進行得有聲有色的時候,廉振華卻在晉南村莊裏做著民族藝術的複興之夢。

那晚,清冷的月光透過方格紙窗灑進低矮的小閣樓裏,灑在蜷縮在一堆稻草中的廉振華身上。

生命之舟擱淺在人生的中年。二百元安家費將這位“五七戰士”送回了澮河岸邊的故鄉。

那天,家人套了輛大車到山西日報社門口接他,他隻有一個行李卷和一隻木板箱子。

報社宣布下放名單後,這位美術編輯將自己多年珍藏的書籍拉了三平車到廢品收購站賣掉,然後在太原城中精心選購了幾件農具和一套釘鞋的工具。

在廉振華的檔案裏白紙黑字寫著:三朝元老,內控分子。

廉振華無法為自己辯解。因為山西淪陷後,他確實在日本人開辦的電報局裏當過電工。後來“國軍”接管電報局,他跑了。

父親為他五花大綁罰站木籠,母親用幾丈自織的土布贖回了雙腿打殘的父親。

他躲進深山兩年。1947年,他毅然投身到共產黨的事業。

身穿灰軍裝,胸前佩戴著“文工隊”標誌,他在演出中扮演過英雄角色。大軍南下,他挺立大路口高坡上“拉洋片”(換宣傳畫)拉得手僵腿腫終至匐然倒地。解放後,他配合宣傳畫過成千上萬的漫畫標語。

然而這一切,突然在那個秋日結束了。

身底下的麥草散發著溫熱,空氣裏有一股好聞的泥土味。蛙鳴,月色,秋風拂麵,他猶如躺在母親的懷抱裏,享受著困頓後的歇息。他抽了根麥秸,塞進嘴裏吮吸著。“叫、時候你喜歡刻皮影,現在為什麼不把這搞起來?”鄉親們的話使他怦然心動。

或許,人生的大徹大悟必須發生在大痛大悲之後。這個月色如水的秋夜,對四十七歲的廉振華畢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可是,當他真地開始挨家挨戶搜集皮影道具時,農民們卻畏縮了,誠心誠意地為他擔上了心思。

“反‘四舊’那麼厲害,你還敢搞那個東西?”

“搞這不要緊吧?不會給你帶來麻煩吧?”

農民樸實淳厚,說得他心裏一陣發熱,一陣發酸。他們喜歡他畫的春牛、艾虎、穀雨人,他虔誠地為他們畫了。沒有任何理由懷疑農民們對這些具有原始圖騰色彩的民俗的喜愛,可是,鄉親們放在櫃裏沒有一家掛出來。

鄉親們更怕皮影為他們惹禍招災。“不怕。皮影戲沒問題,我們不搞舊的,搞新的!”他四處遊說。村裏幾個老藝人被他說動了,一個臨時湊起的“皮影戲班”在晉南農村草創而成。隆冬時節,廄祁村村民們幸福陶醉地觀看了皮影演出。影人是廉振華自己設計自己雕刻,劇情也是他編排的。《趕豬》——不要讓豬啃莊稼。《砍瓜》——不要坑害人。內容極單調乏味,廄祁村民們卻看得津津有味其樂無窮。他們滿足了。因為在當時的中國大地上,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皮影戲班,絕無僅有的皮影戲演出,他們也就成了絕無僅有的皮影戲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