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給……(1 / 1)

12.給……

“我願意給——盡我所能擁有的。”

第一次從心底喊出這句活,是在我的老杏樹的亡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圖騰或日感情圖騰,我的圖騰就是院門口這株老杏樹。

說不清它有多大歲數了。反正自從我記事起,它就已是一株老樹。宿舍大院裏的樹木成百上千,老杏樹算是很醜陋的一株。樹身被從腿部一分為二,斜刺裏向大空伸出滿是疤痕的雙臂。以至於誰看上一眼,心情都會為之暗淡下來,痛惜生活於它怎麼是如此沉重?

可是我愛它。每年一進初春,老杏樹就抖擻起積蓄了一冬天的精氣神兒,最先給人送來粉白色的小花。花朵雖也簡陋,但那是報春的第一枝呀!

如今,當我品嚐過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後,我痛悔當年很少帶給老杏樹我的歡樂,卻曾把所有的委屈向它訴說。誰說孩子的心裏沒有痛苦?最難耐的就是小小生命的第十二年,父親突然在“文革”的災難中成為“黑幫”。我抱住老杏樹的滿身傷痕,委屈得黑地昏天。

人都不再理我,悲傷的我猶如離群的孤雁。唯有老杏樹,依然待我溫馨。一年,兩年,三年……它依時給你送來希望的春意,花開花落,蓄芳又待來年。從那時起,我就學會了把對人生的全部眷戀,都寄情到老杏樹的大自然世界。

對於人類來說,大自然是多麼的慷慨!不僅給了我們陽光和空氣,給了我們糧食和蔬菜,給了我們紅花和綠樹,給了我們藍天和白雲,同時,也給了我們生存下去的慰藉和勇氣。當著我們從人類社會中飽嚐冷嘲、熱諷、嫉妒、中傷、排斥、打擊、孤獨、寂寞之時,大自然卻每每以它永遠的愛心,慷慨地把我們擁在懷抱裏,慢慢將我們的傷口撫平。它把這視為它的責任,而我們人類對此也早已安之若素,以至於君不聞上至睿智超群的哲人學者,下至平凡庸常的黎民庶子,誰沒有領略過紅日冉冉的壯美,誰沒有寄情白雪皚皚的灑脫?

大自然的給予,是世界上最慷慨的給予。

可是不曾料到,人,熬過了不堪的十年,樹,卻被伐倒了,——說是要重新美化環境,植一片花草。

老杏樹就這麼被迫去了!

這一亡日,我沒有流淚,也沒有去祭祀。

心裏被盛不下的情感堵得滿滿的,滿心裏想的隻是一個字:給。

給呀!……

老杏樹給了一輩子。

大自然給了百萬年。

我們人呢?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給”是一個很稀罕的字眼。以至於當我們受傷的時候,我們隻能躲在大樹的濃蔭之下舔幹傷口;當我們歡笑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在大庭廣眾麵前盡情開顏;即使是當我們想為別人做一點好事,想要給予想要受的時候,也不能不提起設防之心,否則,好事也能變成壞事。這麼沉重的活法,誰不曾詛罵過誰不想改變它?可是人類也不能像大自然一樣,進入無私給予的境界!

老杏樹去了。悲莫悲兮,再沒有人聽我幽怨聽我傾訴。人大了,心也大了,裏麵的委屈其實更多,沒有了生命的圖騰感情的圖騰,無以傾訴的人生是最沉重的人生。

“因為得不到,所以我願意給。”

隻好在心裏一遍又一遍地唱著這歌,要求自己,也企盼別人:像大自然一樣地給,像老杏樹一樣地給,使我們的社會人生也擁有綿綿無盡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