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老師的後半生留下的作品實在太少了,然而,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真實的、活靈活現的曹禺老師本人,一個真實的、活靈活現的靈魂。曹禺老師說:“靈魂是石頭為人摸,為時間磨而埋下去的。”是的,這“靈魂的石頭”足夠我們受用上終生了。
14年前的冬日,曹禺老師辭世了。在遺體告別的那一天,最後等待取走骨灰的時候,他的子女們坐在殯儀館院子裏的空地上,望著藍天白雲,日上中天,幾隻喜鵲叫著飛來飛去,煙囪裏飄出淡淡的灰煙,大家不約而同地感覺到,這就是曹禺老師的身影。有人說:那灰煙會飄落到地上,等到春天的時候,草長出來,花開了,他也就在那些生命裏邊了。是的,現在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曹禺老師也已經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心裏了。不是嗎?“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
這裏,再引用曹禺老師的一首詩,供讀者賞析:
如果
——病中偶作
如果大家戴著盔甲說話,
我怎能亮出我的心。
如果我的心也戴著盔甲,
火熱的心怎敢與我接近。
可以放下一切戒心,
再不要有什麼怕,
讓熾熱的真情把
我燃燒,
情願被火焰燒化。
我願死一萬次,再不願
終身這樣擔心害怕,存有戒心。
最後,還要提及的是:在本書寫作的過程中參閱了周恩來、巴金、田本相、李玉茹、萬方、陸正偉、晏學、於是之、英若誠、蘇民、梅阡、方琯德、鄭榕、劉錦雲、張光年、王蒙、黃永玉、舒乙、趙浩生等人的相關文章和講話,使作者受益匪淺,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謝意。
作者
2010年春末於國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