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鬆潘戰役計劃》頒布的當天,剛剛在會上舉了手的張國燾就致電中央,強調打鬆潘的困難,指出:“據現實看一方麵軍南打大包(炮)山,北取阿壩,以一部向西康發展;四方麵軍北打鬆潘,東擊岷江,南掠天、蘆、灌、邛、大、名……除此似別無良策。”
張國燾的分兵主張,為中央拒絕。
七月十日,張國燾又致電中央,提出:“我軍宜速決統一指揮的組織問題。”向中央含蓄地暗示了他的權力要求。
張國燾回到茂縣後,立即找來了陳昌浩。兩人一見麵,張國燾就拿出了凱豐發表在《前進報》上的那篇《列寧論聯邦》,遞給了陳昌浩。在下東門,他沒有把它拿給徐向前看,憑著多年的了解,他知道一心放在帶兵打仗上的徐向前對這類事不會那麼在意。
陳昌浩匆匆看了幾行,就跳了起來:“凱豐這不是拿列寧的話來壓我們嗎?我懷疑這是中央的意思。”
張國燾說:“這是很明顯的,這篇文章在我到撫邊去之前就發表了,可是在開會的幾天時間裏,沒有任何人告訴我,對我嚴密封鎖著。他們這樣對待一個中央政治局委員,正常嗎?這張報紙還是一方麵軍的一個幹部私下裏悄悄送給黃超的,並且告訴黃超,上麵做過規定,這份刊物隻發給一方麵軍的幹部看,不給四方麵的幹部看。”
陳昌浩說:“批判我們的文章不讓我們看,這不是陰謀是什麼!”
張國燾說:“看到這篇文章,我專門找了張聞天,問他,是不是要對四方麵軍展開一場辯論或批判。張聞天支支吾吾,隻說列寧的話沒有錯,並且盡量避免在這個問題上與我深談。”
陳昌浩說:“我們還應明確向中央表明我們的意見!”
兩人正在談話時,張國燾接到了電報,說中央慰問團要到雜穀腦慰問口雜穀腦是川陝省委的所在地,四方麵軍的後方,黨政軍單位很多,方麵軍總部一部分也在那裏。張國燾看完電報後,冷笑了一聲,說:“哪裏是來慰問的,明明是來探聽虛實的,我們得趕緊去一趟。”
陳昌浩說:“今天我就走,正好規定的北進時間也到了。”
當天下午,陳昌浩就帶著部隊離開了茂縣,向雜穀腦開進。
第三天,張國燾帶著黃超,也匆匆趕到了雜穀腦。這時,由李富謇、林伯渠、李維漢、劉伯承、金維映等人組成的中央慰問團也到了。中央慰問團的到來,受到了四方麵軍廣大指戰員的熱烈歡迎,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猶如年節。中央慰問團的同誌分頭傳達兩河口會議精神,解釋為什麼要北上而不南下。張國燾一到,卻對中央慰問團進行消息封鎖,千方百計阻止慰問圃與四方麵軍官兵的聯係,還背著慰問團秘密召開了“川陝省委活動分子會議”,片麵傳達兩河口會議精神,極力醜化中央,說中央怕飛機,大官腐化竹,老婆“坐轎子”,全軍“作風渙散,精神不振”。張國燾還利用凱豐的那篇文章,以及中央的個別人對四方麵軍的過分指責,挑撥離間,在四方麵軍和川陝省委高級幹部中大肆煽動不滿情緒。
與此同時,張國燾還迫不及待地向中央慰問團團長李富春提出了“統一組織”、“改組司令部”等問題。李富春感到事關重大,七月六日淩晨一時,急電中央:朱、周、王、毛、張:
張國燾來此見徐、陳,大家意見均以總指揮迅速行動,堅決打胡為急圖,尤關心統一組織問題,商說明白具體意見,則為建議充實總司令部,徐、睬參加總司令部工作,以徐為副總司令,陳為總政委,軍委設常委,決定戰略問題。我以此事重大,先望考慮。立複。富春
張國燾以四方麵軍八萬人馬為籌碼,加緊向中央發難。
七月八日,川陝省委致電中共中央,指出“西北聯邦政府”“在理論上、在組織上都是正確的”,“凱豐同誌對聯邦政府的批評,據說井未經過組織局正式計劃,這一批評,我們認為是不正確的”。
七月九日,川陝省委又致電中央,再次重申張國燾七月六日向李富春提出的要求:“必須加強總司令部,向前同誌任副總司令,昌浩同誌任總政委,恩來同誌任參謀長,軍委設主席一人,仍由朱德同誌兼任,下設常委決定軍事策略問題。請中央政治局速決速行。”
十日,急不可耐的張國燾又向中央提出:“我軍宜速決統一指揮的組織問題。”
對於《鬆潘戰役計劃》,張國燾則極力延宕,不予執行。
七月十日,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隨軍委縱隊在翻越了長征路上的第二座大雪山後,到達上蘆花。
對於張國燾拖延北上,毛澤東十分焦急,到達蘆花的當日,便與朱德、周恩來一起,聯名電催張國燾:
分路迅速北上原則,早經確定,後忽延遲致無後續部隊跟進,切盼如來電所指,各部真能速調速進,勿再延遲坐令敵占先機……弟等今抵上蘆花,急盼兄及徐陳速來集中指揮。
張國燾、陳昌浩等人繼續在向中央討價還價。
七月十六日,陳昌浩致電中革軍委,再次表明“浩甚望指揮統一。”
十八日陳昌浩致電朱德總司令,赤裸裸地提出要張國燾當軍委主席:“職堅決主張集中軍事領導,不然無法順利滅敵。職意仍請燾任軍委主席,朱總司令(任)前敵指揮,周副主席兼參謀長。中政局示決大方針後,給軍委獨斷決行。”
以後,徐向前曾說過:“我當時被蒙在鼓裏,對這些事情一概不知。”
七月中旬,徐向前與張國燾、陳昌浩先後到達蘆花。
徐向前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這些他仰慕已久的中央領導人,毛澤東親手把一枚金質五星獎章授予了對創建紅四方麵軍立下汗馬功勞的徐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