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有很多激動的話向你傾訴 4.《對一個古鎮的感動》
騰衝和順鎮,在絕美山水比比皆是的雲南,是一個邊陲小鎮,算不上最為秀美的地方,但如今在雲南的古鎮中,乃至全國的古鎮中,卻展現出十足的魅力,去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名鎮之一。一個不曾起眼的小鎮,為何一躍成為名鎮,它的迷人之處是什麼?我好奇地走進這個小鎮,探尋它的魅力所在。
和順古鎮,雖地處中緬邊界,卻一派徽式經典建築風格,據說曾在六百多年前,它是荒蠻之地。而和順的不同凡響和它的魅力所在,在於山水秀美,更在於它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其文化建築、文化氛圍,讓人驚歎。和順雖遠離內地,但它卻有中國最早的鄉村圖書館,有中國較早的中學名校,有早在遠古時的西絲綢之路,有名揚天下的騰越商幫,有大馬幫馱來的全國唯一的翡翠之鄉。出了中國大哲學家艾思奇,出了緬甸四朝國師尹蓉,出了華僑領袖寸如東、教育家寸樹聲等一大批名人,出了至今有數萬人移居海外著名的“和順移民村”,創造了“四和三順”的建築史詩,即:和諧、融合、隨和、和睦“四和”和順勢而建、順巷而建、順其自然“三順”的獨有的建築特色文化,這裏有滇緬血戰中的一批批活現的英雄和安息的英魂——滇緬戰役的老戰士,有滇緬抗戰民族英雄精神之花——滇緬抗戰博物館……
這些外在和內在的東西,構成了和順古鎮的曆史、文化、風貌和品質。這些品質,使這個古鎮散發出十足的光芒;這些品質,讓人眼睛一亮,讓人產生聯想和些許感動。
懷著一種敬意,輕輕地走過和順的古街小巷,走進這一個又一個沉積厚重曆史和文化的庭院,身臨其境想象影視劇描述的和順惜日那滇緬戰火硝煙驚心動魄的情景,聆聽和順人講述它的曆史人物等傳奇故事,追尋古鎮走出去的那些英傑的腳印,讓我感覺,越是往這個古鎮的深處走去,越是讓人思考,越是讓人感動。這種情感,讓我想急於找到這個僅有六萬人的古鎮,是什麼精神養育出了那麼多英傑人物,創造出了如此燦爛的和順文化?
我觀看了古鎮火山和溫泉的奇妙,多處留有徐霞客大師的遊記。這奇水妙景,經大師筆下精致的描述,已不再單純是景觀,早已成了文化。但這景的文化不是和順人創造的文化。
邁進和順圖書館,它的氣派,它的悠久曆史,它的藏書規模,迷得我腳走不動了。飛簷翹角的中式大門,緊跟的是三孔圓門的西式風格的二門,加上中式主體、西式布局和窗戶的主樓,中西建築文化在這裏得到了完美融合。圖書館二門格外別致,鐵門是在英國倫敦定製的,用輪船運到緬甸仰光,再通過馬幫馱到和順,如今的鐵門和門鎖還在用著。據考,它是曾經蘇州東吳大學校門的仿造。而當年東吳大學的校門隻能在照片上看到,這道二門曆經七十多年風雨吹打卻仍然完好無損。這是和順鎮最精美的建築之一。
一個鄉村圖書館,集聚了中外建築很多精美之處。圖書室中式風格、西式布局,館門卻是仿造名校的,鐵門是外國定做的,它如果是富商和達官的宅第,如果是一座教堂和政府的行宮什麼的,建造之氣派,讓人毫不奇怪,但它是一座鄉村圖書館。是誰設計了如此氣派的鄉村圖書館,又是哪些人不惜金錢和力氣,支持和參與建造了如此完美的鄉村圖書館?和順的文化人,和順的有錢人,和順移居海外的僑民。和順的後人說,他們祖輩建造圖書館的主旨隻有一個,要造一個堅固耐用、引人流連的知識殿堂,讓和順的父老鄉親,子孫後代,都來讀書,多讀書。這氣派,這規模,這獨具匠心,這不惜代價,這宏大圖書館對後人的昭示,表達著老一代和順人對知識的敬重、渴望,對後人的寄希、提醒、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