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並不是天方夜譚,在我國社會的底層,就有這樣的人——他們在饑餓寒冷的考驗中恪守人道。我至今難忘他們——我的橡膠林中教會我勞動與人道的“膠場佬”。
我想這也許是我老也忘不了橡膠農場目不識丁的老膠工的原因。
自古以來有男尊女卑一說,其實這不僅是女人的悲哀,同時也是男人的悲哀。我想作為一個男人假如沒有男尊女卑的精神桎梏,會有許許多多的快樂。
首先他不必強打精神去混仕途,考文憑。讀中文係的人,本來是十分欣賞古典和西洋的文學,在學校讀書可以這般憑興趣,可是一到了社會上,就不行了,首先是女朋友嫌你,這麼迂腐,書呆子一個,光會讀幾本書有什麼用,又弄不到官銜,好像男人讀書而沒有官銜就是一個三等殘廢一樣,你就等著聽你的夫人或者未來的嶽母的嘮叨吧。
這樣的所謂“男尊”實在使很多的男人活得很累。
不得不讓人想起《紅樓夢》中賈寶玉的苦惱,賈寶玉好一個分明有富貴之命的人也少不了挨板子的皮肉之苦,因為賈家靠他去做官,而不會靠林妹妹做官,林妹妹還可以去葬花,焚詩,寶哥哥則不能,所以他由不得自己的性情,身不由己,這是男尊女卑給男子帶來的第一種痛苦。
第二種是必須裝模作樣。本來在家中給孩子和妻子做幾道可口的菜自己也是自得其樂的,然而一有朋友或客人進門,(有時,客人分明是找他妻子的,)他立即正襟危坐接見來賓,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來一些漫無邊際的客套,相互吹捧和漫無邊際的時事新聞,叫別人和自己都覺得虛假難受。明明知道妻子在忙工作,沒有外人看見時可以,你在家中辦公,我做家務。一旦有外人,就非得吆三喝四地,喊妻子倒茶水,端椅子,遞扇子。不這麼吆喝,好像他就有失主子身份,當然免不了客人起身之後要挨妻子的埋怨,這被埋怨的當然是男人當然活該,可女人哪裏知道男人的苦衷呢,他在人前要麵子,事後即便妻子她要罵人,也就隻好任她去了。
世界上的人本來是各種人有各種性情,女人也不是一個模子的,為什麼男人非得一個模子呢,假如一個男人,不是很喜歡到仕途去混官做,也不喜歡做生意,而願意呆在家裏和寶貝兒子在一起,這又有什麼不好,假如又有這麼一位夫人,她實在是個工作型,讓她務外,男人務內,又有什麼不好?我們從美國的雜誌看到美國的男人中有因為自己是一位成功的父親而頗具成就感的,比如他培養了女兒成為遊泳健將。然而我們的國情不一樣,有些男人實在低能,公眾輿論也不允許他低能,結果是他壓力甚高,勞而無獲,甚至連本錢都輸光。而他的妻子天天抱怨“角色緊張”,她得裏裏外外,忙出忙進,難怪有人說中國男人怎麼那麼相似,從隻具備小學文化的男人到博導,當丈夫的回到家中全部是一個姿勢:坐在沙發上,手裏拿一張報紙。旁邊擺一杯茶。不忙,卻必須裝很忙很忙的樣子,大事幹不了,小事又不做,做了小事也讓人瞧不起,所以不如不做。我本來可以和妻子分擔一些的家務又沒有分擔,這不能怪我,社會是這風氣,我是男的,得有一副轟轟烈烈的模樣。當然這不是中國男人的全部,卻是相當具有普遍意義了。
所以,我並不以為這男尊給了男人什麼好處,假如這位男士喜歡穿得鮮豔一些呢,假如喜歡輕鬆一些呢,尤其是當妻子假如也有男尊女卑思想,就更讓人受不了,她得說,她甘心服伺你,為你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讓你時時刻刻記住,太陽最紅,她最親,你時時刻刻得銘記她的恩情。她終生的榮華富貴全拜托了,不為自己,就是為了她。你也得奮不顧身地爭取高級職稱以及科級處級局長級之類,你必須穿著樸素,待人謙恭,若她的榮譽靠她自己去爭,她有她的事業,我有我的事業,咱們誰也不必為誰犧牲,不是男女雙方都會活得輕鬆一些麼?結果在那一些人文色彩濃厚的西方人看來,我們男人都太不男子漢了,倒是很有些小腳女人的味道。這消磨我們的陽剛之氣的,造就了我們的卑微和萎縮的,其實正是道貌岸然的女卑與男尊。
我還看到一些女性明明是自己的能力各個方麵都強於丈夫,卻偏偏四處奔波為丈夫謀一高官職位,似乎隻有這樣自己才會有身份。看悉尼奧運賽事專題,總是覺得中國的女運動員特別意氣風發的,無論大球小球,射擊、舉重、遊泳什麼的拿獎牌的本事似乎比中國的男同胞更有份量。我多次見有人談到新中國婦女地位高的時候拿中國的女運動健兒的拿獎牌的威風來做實例證明。這樣是不是給人造成一個印象:隻有新中國婦女才是這樣八麵威風?中國古代婦女是不是都是逆來順受、低眉下眼的、秀秀氣氣,走路都像戲劇舞台上的小姐走碎步子?
看近期熱播的電視《超級女聲》,你會有一個驚人的發現,人氣極旺的女聲,居然有舉止行為都很陽剛味的“假小子”作風。而當紅的男聲劉德華居然可以以“男人哭吧不是罪”的非男子英雄氣概贏得歌迷的喝彩。
電視劇《唐明皇》一下子讓我們現代婦女眼鏡大跌,其實電視中唐代婦女的放縱不拘的作派,低領坦胸的服飾並不是現代人的臆想和加工,相反實際上在唐代,婦女的衣著的敞胸露背的程度比電視上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沒有到過中國的外國朋友總以為中國古代婦女都是裹小腳的,其實在古代的中國尤其是遠離皇權的廣大山野之間的勞動婦女擔負著繁重的勞動,支撐著家族的主要經濟來源的時候,她們是不可能纏成小腳的。在那些男耕女織的農耕社會,當女織占了農業勞動相當大的比例的社區,婦女在家庭中靠女織養家活口,也掌握了主要的經濟命脈。在我國許多山區,當男人每年都要外出放木排的時候,勞動婦女上山下田,主內也主外。在南方的許多地區至今都可以看到男人閑著,女人幹活的習俗。在我國古代婦女中,應該說勞動婦女相對來說比封建貴族婦女要自由得多,勞動婦女對財產的支配權也是相應有了一些地位的。我在石啟貴的《湘西苗族實地考察報告》一書中,就見到當年的作者拍攝下來的本世紀40年代苗族婦女的照片。一雙赤腳上帶著銀腳鐲,相信這種“大腳女”在湘西是很常見的。
當然今天的中國女運動員的確八麵威風,她們那種敢打敢拚,那種自尊自信,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那種智慧和力量當然還有她們所受到的良好的訓練和身體素質,我想給熱心奧賽的觀眾留下極深的印象。這一切都我想到,這大概得益於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50多年中國婦女地位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榜樣的力量常常比若幹經典著作更能影響當代年輕的中國女性,當年輕的女孩子從小耳濡目染了年長的女性如何開創自己的事業創建女性的輝煌之後,她們便以全新的精神風貌出現在世界麵前。
和諧的社會必須靠兩性之間的和諧來共同創造,靠兩性的自我價值都最大可能的實現為前提。當然,在塑造人,培養人方麵,女性的付出更多,而且女性的素質直接關係到下一代人的素質,所以我覺得一個理想的社會的出現,很大程度在於婦女的真正解放。和諧的社會,應當是男尊,女亦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