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物篇 9.新村人瑞迎千禧?(1 / 2)

第1章人物篇 9.新村人瑞迎千禧

1999年是國際老人年,又是我告老還家,開始過退休生活的一年。我走進了老年人的圈子,對老年人生活有了一定體驗和較多關注。

新村22樓西北角,設有老年人活動中心,依次排列著象棋室(兼收發室)、乒乓球室、報刊閱覽室、台球室、醫療室、麻將室,每天定時開放,經常來這裏活動的約百餘人。每逢雙休日,寬闊的乒乓球室變成舞廳,伴著美妙的樂曲,一對對老年舞伴,在閃爍多變的燈光下,翩翩起舞。隔三岔五,老年模特隊還要在此操練。多少年來,她們樂此不疲,越“走”越俏。

在“中心”之外,大多老年教職工各有自己的活動方式。在新村北部,樓群空間有一個門球場,一批門球愛好者像上班一樣,每天準時在這裏執杆開打,他們在球場上說說笑笑,其樂無窮。還有些人,或晨或昏,在校園裏找塊僻靜地方,打太極,練木蘭,做氣功。法輪功沒人敢練了,香功還有幾個人在做,田大師吹牛我不信,但那一套動作堅持做下來,對健身肯定是有益的。有些教職工很實惠,早起上含光門趕早市,既鍛煉身體,又采購新鮮蔬菜,一舉兩得。晚飯後,在校園內散步的人不少。報上說,散步大有好處,對老年人最適合。過去,張伯聲副校長和範妙齡大夫黃昏戀,伉儷情篤,出雙入對,漫步校園,帶了一個好頭。如今,二老已先後仙逝,後輩們沿著他們的足印,繼續行走,走啊走,走到88,走到99。

我問離退休辦公室賀來盤同誌,我校各個年齡層次的老年人各有多少?小賀說,60歲以上教職工800多人,70多歲達到“古稀”的200多人,80多歲老壽星37人,90歲以上堪稱人瑞者6人。如果繪製一張圖表,以全校教職工總數為底線,各個年齡段依次從下到上排列,愈老愈少,呈金字塔狀,那麼塔尖就是全校最高齡的王耀東教授了。

一代體育宗師王耀東先生是世紀同齡人,屬國寶級人物。9月間,學校為王老慶祝百歲華誕,紀念他執教80周年,適逢四次城運會在西安舉行,體總伍紹祖局長、省上的領導、教育界和體育界的老朋友,紛紛前來祝壽、慶賀,央視、省視及各報均作了報道。我因回鄉,未能親赴盛會,卻從衛視屏幕上看到王老講話的鏡頭,一塊看電視的人都佩服王老這麼大歲數頭腦還這麼管用,口齒還這麼清晰,我說這隻有三言兩語,不算什麼,他還能即席作一場報告呢。什麼國際形勢、國內大局、體育事業、籃球現狀,都會講得清清楚楚、頭頭是道。11月8日晚,打開電視,央視五頻道“籃球公園”節目正播王老的故事,這位世紀初叱吒賽場的籃球國手,在世紀末仍體格健朗、神采奕奕、侃侃而談,真是人間奇跡。讀者欲詳細了解王老生平事跡,請看王建軍著《王耀東傳》。

新村人瑞中排名第二的是葉守濟老人,經濟學教授,1904年生人,高壽95歲。葉老早年皈依馬列,曾是中共地下黨員,遭受反動當局迫害,去了日本,回國後積極投身抗日統一戰線工作,1946年加入民盟,一生追求進步,光明磊落。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體育鍛煉,注重強身健體。三年前我曾寫《長跑無盡頭》的短文,介紹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現在,葉老身體虛弱,很少下樓,在室內仍堅持走步,每天要走8000步。他的夫人王顯輝老人說,葉老走到最後,實在力不從心,非常艱難,看著不忍,勸他不聽,仍是我行我素。生命不息,運動不止,葉老頑強地和衰老抗爭著。偶爾在戶外遇到葉老,總是自己慢慢挪動腳步,獨立行走,不要家人扶持,見了我還是那麼客氣。遺憾的是,葉老晚年提出恢複黨籍,未能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