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物篇 5.離黨後的羅章龍?(1 / 3)

第1章人物篇 5.離黨後的羅章龍

1995年2月,羅章龍去世後,筆者根據手頭有限的材料,寫過一篇悼念文章。此文在《西安晚報》發表後,該報資深老編輯、羅章龍的學生李世秀學長,不顧年老體弱,登門送上有關文章;與羅章龍一直保持聯係的經濟係劉淑端教授,也熱心地為我提供了許多資料。我不能把這些文章和資料束之高閣,我有責任把這位世紀老人後半生的情況寫出來,以供校內外關心他的讀者閱知。

授徒自給的經濟學教授

1931年1月27日,35歲的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羅章龍,因堅持反對王明所把持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被臨時中央開除出黨。從此,他被迫離開了他為之奮鬥12年的革命主流。離黨之初,他先在東北隱匿兩年,後回上海被捕,在獄一年。如此蹉跎三年之後,遂泛舟學海,“授徒自給”,成為一個經濟學教授。

1934年,羅章龍來到開封河南大學,為該校創建了經濟係,先為教授,後兼係主任,開始了中國國民經濟史的專門研究,以教書育人為樂。但是,誠如常言所講“老虎不吃人,威名在外”,像羅章龍這樣一位曾經翻江倒海的政治人物,不可能完全脫離政治。據無文《西京兵變與前共產黨人》一書首次披露的材料,在西安事變前,張學良曾與羅章龍多次秘密會晤。1935年4月,張學良專程去河大拜訪羅章龍。1936年4月,羅章龍帶領河大經濟係30多名學生來西安參觀實習,在此期間,張學良曾親自駕駛飛機,陪羅章龍遊覽了華山一帶風光,當晚羅章龍就住在東北大學校園(即現在西大校內)。據羅章龍回憶,張學良還派他的秘書吳雨銘約請羅章龍在東北大學演講,並正式遞交了東北大學聘書,羅章龍也表示應聘,後因身體欠佳,未能成行,而且不久西安事變就爆發了,應聘東大之事更不可能實現了。值得注意的是,張學良此時的心腹謀士、西安事變中“張楊八項通電”的起草者黎天才,正是羅章龍以前的部下和追隨者。種種跡象表明,在這場曆史風暴前夜,張羅的秘密交往,言必及義,絕非凡常的品茗閑話。

東大未去成,羅章龍來到西大,待了將近10年。他來西大的時間,資料上有三種說法。一是他自己在《贈潘伯夫》一詩的前記中稱“1937年暑假,自成都赴西北大學任教”,顯然有誤,1937年西安臨大還在西安,而他赴的是城固;一是《西北大學學人譜》寫明“1938年8月起任西北聯合大學、西北大學經濟係主任、教授”,時間亦不確當;一是楊建民所撰《羅章龍漢中城固六年記》,此文經過羅章龍親筆修正,作者特別注明羅章龍來西大“當為1939年”,這一說法比較可信。當時,羅章龍離開河大,繞道重慶、成都,前來漢中,他搭乘蘇聯軍事顧問團專車,奔波川陝道上,曆時半月。少年時期通過“征友”得以結識毛澤東的羅章龍,與毛澤東同樣擅長舊體詩詞,有《椿園詩草》行世,其中收入“川陝棧道詩”10首,可見他一路上詩興大發,詩思不斷。到城固西大法商學院落腳後,亦不斷有詩作感懷紀事,收入《椿園詩草》的有:“城固秦麓草堂詩”7首。羅章龍在城固生活了六年之久,這是他一生的一個重要階段,直至晚年仍念念不忘,稱城固為“第二故鄉”。

羅章龍在西大任教時使用“羅仲言”這個名字,學生們並不知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羅章龍,就連與他朝夕見麵的體育教授王耀東也不清楚他的來曆。1943年畢業於西大經濟係的北京校友胡龍翔最近回憶道:“1939年原國立西北大學校址在陝南城固時,羅仲言老師是西大法商學院經濟係的教授,他在一次講課時曾經說過‘威尼斯的商人都是做生意的’,這句話曾經成為同學們課餘閑談的笑料。自從聽說羅仲言就是羅章龍其人時,使我感到驚奇!羅章龍何許人耶?我曾在一本有關中共黨史的教材上看到在中國共產黨的十次路線鬥爭中,第四次的路線鬥爭就是和羅章龍的分裂主義路線的鬥爭,從而使我熟悉我們的羅老師在中共黨內還有其顯赫一時的鬥爭曆程。當年我們在校時根本不會想到,也絲毫覺察不到他曾有過的光輝。”1944年畢業於西大經濟係的台灣校友張鴻春在一篇《憶城固師友》的文章中寫道:“經濟係的台柱教授,當推羅仲言師,他是湖南人,也是德國留學,曾在河南大學任教。羅師勤於治學而拙於言辭,木訥質樸,藹然學者風,課間每為吾輩釋惑解疑,嚐急得麵頸泛紅,猶吃吃無法盡其意。但他對經濟學說方麵,確有相當精湛的研究,他所講授的經濟學,可以說完全以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為藍本,他對英國的古典學派批評甚多,就我的記憶所及,他在經濟理論方麵,大體言之,是反對個人主義而提倡國家主義,反對自由政策而提倡保護政策,他強調國民生產力的培養應為國家財富之本。”還有一些聽過羅章龍講課的學生回憶,他講中國經濟史這門課很有獨到見解,他能正確評價我國經濟曆史人物,宣揚中華民族在發展經濟方麵的偉大成就,以此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批評一味崇洋和自卑心理,他把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秦始皇、曹操、王莽、王安石一一列出,對他們在變法改革中對國民經濟所起的作用及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實事求是的評價,同學們聽後既感到新奇又感到合乎情理,大大激發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在偏僻的城固,羅章龍真的“遠離政治”了,他將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投入“授徒自給”,抓緊中國國民經濟史的著述。1944年,他的力作《中國國民經濟史》上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書以翔實的史料,獨到的見解,嶄新的方法,建立起一個獨特的中國經濟史研究體係,精辟地闡明了中西經濟史發展的關係。全書論述條理明晰,要言不贅,取材確當,引起學術界強烈反響,國內出版界及經濟學和史學方麵的專家給予高度評價,視其為“近年出版中國經濟史中之佳構”,國學大師錢穆及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著名史學家顧頡剛等皆有好評。該書還獲教育部學術審議會獎金,並被教育部列入大學叢書。《中國國民經濟史》可說是羅章龍從政界轉向學界後一個裏程碑式的成果,他有一首題自著《中國國民經濟史》的詩記述感懷:“史學荒傖幾究心,扣盤捫燭哪堪尋。博聞約取尋常事,巨眼憑誰識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