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昆明在中國人心目中還沒有那樣崇高的地位,即使是這樣,昆明也永遠是獨一無二的。時光仿佛特別眷顧這座城市,它在這裏放慢了腳步,於是昆明人的生活一直是一種慢節奏的、很休閑的樣子。充足的陽光,幹淨的空氣,使昆明多了許多露天茶座。昆明人愛睡懶覺,但是這並不妨礙茶座的生意。下午二三點鍾以後,大大小小的茶座裏,總是會坐著昆明人。他們或三五成群打牌,或獨自一人享受午後的寧靜,更多的則是談天說地,消磨時間。仔細端詳後,你會發現:他們端在手裏的青花或是白瓷的茶盞,他們斜倚在坐椅中散漫的身姿,他們在陽光下眯縫著的眼睛,甚至那各色茶湯中嫋嫋上升著的熱氣,都像極了塞納河的左岸——那個咖啡座林立,“出產”詩人的地方。昆明需要詩人嗎?不需要。昆明本身就是一首永遠吟哦不完的詩。它的美麗和浪漫,是那些寫在紙上的詩句永遠無法表達出來的。
昆明的秋天和巴黎的一樣,雲南大學校園內的銀杏大道上的黃葉怎麼掃也掃不完。傍晚的時候,也總是能夠嗅到炒栗子的甜香。
有空的時候,巴黎人喜歡在勝利廣場上喂鴿子,而昆明人則扶老攜幼到翠湖戲鷗。
巴黎人用香水訴說對愛情的憧憬,而昆明人則用大把大把的鮮花證明愛情的熱烈。
巴黎是藝術的。然而這藝術多了許多陽春白雪的東西,卻少了與民同樂的味道。其實,很多的東西都是這樣的,桎梏多了,反覺得淡而無味。正如巴黎聖母院和艾菲爾鐵塔。前者全都由石頭砌成,而後者則全部由鋼鐵鑄就,兩樣東西都讓人覺得很冷。而昆明的金馬碧雞坊體現的則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也許,這就是東西方文明的不同。
當然,盧浮宮裏的《蒙娜麗莎》、《自由女神》和《米羅的維納斯》包括盧浮宮本身,都讓人駐足良久。然而細細品味之後,給人留下的依然是森然的貴族氣息。
昆明是平民的。如果說它雍容,那麼這種雍容也是平民的。
所以,如果一生中,你沒有來過昆明一次,那麼你的人生就不能說是完整的。
昆明VS深圳
說起深圳,不能不說深圳精神。因為深圳就是深圳精神在南粵大地上造就的奇跡,這個奇跡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出現的,這裏邊還有深圳精神的另一種外延——深圳速度。城市成長的太迅猛了,生活在城市的人轉眼就被它拋在了腦後,他們努力調整著自己的步伐,好跟上這城市日新月異的節奏,最後,他們忘了自己最初走路的樣子。城市把他們的麵孔淹沒了,於是,深圳人被定格下來的臉孔,大多是麵無表情的——他們已經遺失了自己。深圳生活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所以“深圳人”被泛指為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他們在那裏怡然自得,實現並創造著各自的價值。深圳人也許融合了所有城市的人的性格,他們可以像美國人一樣自信,可以像日本人一樣律己,可以像德國人一樣嚴謹,然而,他們恰恰不像深圳人自己。隨著上海浦東的開發,六大巨頭相繼移師上海,這或許可以解釋為“戰略轉移”,然而也恰恰印證了深圳的地理優勢正在進一步淪喪。深圳今後的路應該怎麼走,走向哪裏,這或許是每一個深圳人應該開始思考的問題。
而昆明,因為地理環境等原因,“覺醒”的比較晚。
四季如春的氣候,養就了昆明人溫良敦厚、容易滿足的性格。看著外地人在昆明大把大把的撈錢,昆明人自己並不著急。浙江人和廣東人來了一撥又一撥,四川人和貴州人也是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從這些南腔北調的外地人出沒在昆明城開始,昆明人一直是安之若素的——該曬太陽的依舊曬太陽,該聚在一起“款古”的依然每天端著大碗茶侃天說地。
城市變了,昆明人的生活卻沒有變。昆明是個包容性比深圳還強的城市,形形色色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包括飲食習慣都被這個城市無私地接納下來。就連昆明人最喜歡的食物米線,被貴州人重新包裝後再賣給昆明人,他們也一樣吃得津津有味。他們與世無爭,他們容易快樂,他們是昆明人。
深圳,那片曾經寂靜的海,那片曾經荒涼泥濘的灘,那水邊上矮矮的紅樹林,還有滿地亂爬的指甲大的小螃蟹……一回頭間就已經一去無蹤了,剩下的隻有焦慮、麻木和浮躁。
倒是昆明,雖然高樓林立,雖然霓虹閃爍,但是在那些巷子的拐角處,在花窗的格子裏,在牆角的苔痕中,在橫亙在天空的電線上,依然可以看到純淨、自然、浪漫和輕鬆。
昆明VS荷蘭
一座城市可以同一個國家相提並論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昆明的確可以同荷蘭媲美。
眾所周知,荷蘭被稱為鮮花之國,其花卉業非常發達,鮮花出口占全球市場的60%,在24小時之內,荷蘭的鮮花可以空運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
無獨有偶,距昆明18公裏的呈貢縣鬥南花卉市場不但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鮮花批發市場、鮮花生產和出口基地,同時也是亞洲鮮花交易量最大的市場。
2002年底,鬥南建成了昆明國際花卉交易中心拍賣市場,這說明了昆明花卉已經由最初的自發形成和無序發展,走向規範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花卉早已成了昆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昆明人習慣在買菜的時候順便捎上一把鮮花回家。昆明男人可以隨時用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來表達他的濃情蜜意——因為這裏的鮮花便宜到論斤賣。
如果一個國家旨在發展全球化的服務,那麼肯定會以一種完全開放的態度來對待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荷蘭就是如此。若幹世紀以來,貿易國的形象從未改變過。不僅在商務貿易上向世界開放,在社會事物及文化教育上也同樣向世界完全開放。這樣荷蘭自然就成了世界各國莘莘學子理想的求學之地。無論你來自何方,在這個安全、開放的國度都會感受到荷蘭人一貫的好客處世之道——無論是與人交往或一起協同工作,都是一樣的熱情與真誠!
昆明也是如此。在昆明的街頭,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並存。但是所有的昆明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不但能尊重他人的觀點,也能虛心聽取和接受他人的意見。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講,昆明人都深深地懂得,每一個人相對而言都隻是屬於某一個小環境,要想獲取他人的尊重,必須要首先尊重別人。正是這種海納百川的傳統美德,才使得今天的昆明呈現出勃勃的生機,也使得昆明成為世界各地人們向往的居住地之一。
記不清是誰說過這樣一句話:城市猶如夢境,凡是可以想象的東西都可以夢見,但是卻不能被實現。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來過昆明。
昆明的變化是令人炫目的,就像一個正在成長的女孩——幾年不見,就變得成熟而優美起來。它崇尚平淡,卻不是平庸,因此這個城市和這個城市的人,永不疲倦地汲取著知識,借鑒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經驗,積累著優點、才能、涵養與魅力。
它喜歡變化,也許它有著六個或者六十個別的城市樣貌的麵具,但麵具下的昆明永遠隻有一張臉孔——也許不夠精致,卻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
它是如此地年輕而富有活力,它的純真和質樸常常給世人以驚豔。
這樣的城市,它的前程是遠大的,它的未來充滿著無數的可能性,隻要它努力,我們相信,各種榮譽會紛至遝來。
南方以西,有一座城市,那裏的鮮花永遠盛開,那裏的陽光永遠明媚,那裏的天空永遠澄清,那裏的人們永遠自在,那裏的春天永遠醒著,於是它有了征服一切的魔力。
它的名字叫做昆明。
3.昆明市井生活八景
每個城市都有她特有的人文、自然景觀,透過這些景觀,你可以最直接地了解這個城市和居住於其間的人。住在昆明久了,自然會被這個城市的某種氣息某種風格所洇染,閉上眼睛,想都不用想就會有一幅一幅的畫麵從眼前經過,那是昆明人再熟悉不過的場景:
翠湖品茶
在翠湖邊喝茶是昆明人最常規的情調,從西南聯大時代以來,翠湖邊的茶館就承載著那時的樸素而浪漫的情懷。情調的奧秘正在於反常之中、日常之外,與花多少錢無關。這種情調兩個人享用也行,但還是三五個朋友最好。無論是在明媚的春光中,幾人聊聊天,打打撲克,買份報紙翻翻,借翠湖的綠色養養眼,看人放風箏,還是在冬日暖暖的陽光中看看海鷗,發發呆,曬曬心情,或者就隻是坐在翠湖邊的石凳上看看從麵前經過的千奇百怪的寵物狗狗們。翠湖邊的閑人永遠都那麼多,可是卻又不讓人覺得煩躁,翠湖邊的氣息就是昆明的氣息。
重返校園
這個校園指的是雲南大學,雲南大學的校園看不出太多的學府氣氛,隻能算是塊戀愛寶地,尤其是對那些剛離開校園的人。秋日裏在校園金黃色的銀杏大道散散步,看看鍾樓,看看從前的貢院、至公堂、會澤院,數一數會澤樓意味著“九五至尊”的95級台階,或者在月光下聞一聞桂花的清香,坐在操場邊的階梯上數數星星……雲大最大的好處在於它不排斥任何想在裏麵懷想的人,暖風熏得人兒醉,怎麼竟在這兒!
昆都:夜生活裏不知疲倦的眼睛
昆都是被昆明夜生活熬得通紅的眼睛,燈紅酒綠美女如潮的昆都偏偏又是明朗的,沒有那種燈紅酒綠間讓人敗興的曖昧感覺。她一夜間可以目睹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少男少女的一見鍾情、閑雜人等的無聊消遣、老板小款的協議和約都在這裏發生著。要了解這個城市的流行脈搏,就到昆都吧。來昆都的MM不見得都是美女,但差不多她們都有一個愛情的肩膀可以幸福地依偎著。戀愛中的女人是美麗的、養眼的。
滇池影院:捕捉時尚流行的耳朵
這裏指的不僅是這個電影超市,還包括滇池電影院一帶,尤其是和平村的那條人擠人的小街,這條街的性別我想應該是女性。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昆明人這麼喜歡從四麵八方打的騎車來到這裏湊熱鬧。要說這裏賣的東西,高檔比不了金龍,專賣比不了國防,便宜比不了螺螄灣,可就是人多。仔細逛逛那些小攤,你會發現許多新玩意兒。所以男人們每次去滇池,都會有些支離破碎的流行新發現和警惕,以免哪天大街上的女人突然流行起某種觸目驚心的玩意兒,把自己嚇一跳。不過話說回來,你要是想給女朋友買個時尚的禮物,而時尚是個啥東東你又兩眼一抹黑,到滇池去吧。
尚義街:聞香識花都的鼻子
雲南花市全國有名,昆明花市在尚義街。尚義街的花多:交易大廳是名副其實的“花海”,除本地資源優勢外,熱帶蝴蝶蘭、香草蘭、勿忘我、非洲菊、滿天星等許多從前未見過的奇花異草也在這裏落戶;尚義街的花便宜:在鮮花上市時,兩三元買到的康乃馨、石竹可能需要用麻袋馱回去,算起來每枝花不過幾分錢,比同等重量體積的白菜還便宜得多!因為這個城中花市的存在,昆明人買花也就跟買菜一樣的方便和隨意起來了,不像在有的城市買花那樣莊重——總有什麼是要紀念或祝賀的吧。每天總有些叫不出名的花草在這裏上市,與其說這裏買賣的是花卉,不如說是在買賣一種好心情。難怪常有外地遊客驚歎,要是俺們那地兒花也這麼便宜,讓老婆每天樂顛顛地洗衣做飯又有何難?
花鳥市場
幾乎每個都市都會有這樣一種地方,外觀貌不驚人,卻延續傳統脈搏,成為都市中獨具風格的所在,南北走向的甬道街位於市中心光化街中段的人民勝利堂前,景星街上長度不過200米,卻集中了數百個攤位。這裏出售的東西五花八門:有花卉、鳥雀、奇石、根雕、工藝品、藝術品、古玩、魚缸、魚食、釣具等等。如果你想感受昆明這座陽光之城的依依餘韻,就算不想買什麼東西也該到這裏轉轉。你可以到這裏領略一下老昆明的氣氛,有心要買什麼東西,還可以沒有負擔地檢驗一下自己討價還價的工夫。然後再品嚐一碗老字號“建新園”的過橋米線,吃上幾塊滿街飄著有人說香有人說臭的燒豆腐,把所有感覺都找齊。
海埂:年輕人跳動的心髒
海埂對國足來說也許是場噩夢,年年的封閉訓練一開場就是10000米長跑,也許退役後想起那段日子都覺著苦。但海埂訓練基地對於精力旺盛好動的年輕人來說卻是周末首選的遊樂場,踢球、遊泳、溜旱冰、打網球,也許還可以爬爬旁邊的西山。在陽光明媚、海風徐徐的草地上,即便什麼也不幹,拉直了睡個午覺也是愜意無比的美事。昆明的球花子們可以在一天之內,從3號場轉戰到10號場之間,連著踢上好幾場自娛自樂的比賽,約幾隻差不多的“臭腳”興許還能踢出頓晚飯來。
金馬碧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