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征程(上) 3
項從德還有一個心願,他總感覺到在邵麗麗生死的緊急關頭向他求救,他卻沒有盡到責任,所以內心十分愧疚。這天,他帶著部分生活物資驅車來到邵麗麗家鄉,向邵麗麗年邁的父母親表示慰問。
邵敏聞訊,從附近村落趕赴過來。
邵敏說,是這個社會害了妹妹。妹妹原本是一個十分純潔而懷有理想的女孩子,卻抵抗不住這個社會的腐蝕,竟成為了貪官的玩物。項從德回憶當年在鄉村學校時,邵麗麗曾奮起為自己鳴不平,那時的她多麼勇敢無畏。這一切的變化從何時開始的呢?他們來到邵麗麗的墳頭,小小的墳墓已經長滿了野草。項從德采集了一束野花放在邵麗麗的墳頭。他們誰也找不出確切的答案,是什麼害死了一個天真向上的好姑娘。
後來,項從德聽了一堂理論課。老師在講台上說,不是說隻有官員才有情人,老百姓也可能有。但從官員對情人痛下殺手的原因來看,官員的情人更不像是情人,因為悲劇不是發生在感情糾葛,而是利益糾葛。導致發生利益糾葛,一定有一份可觀的利益客觀存在,這種可觀利益官員是具備的。官員及其情人,哪怕是以男歡女愛開始,醉翁之意還是其中一方是官員。官員獲得異性的青睞,是職位的含金量讓官員形象熠熠生輝,是權力帶來的利益讓異性心動不已。能做官員情人的,也有年輕漂亮的資本,如此兩“情”相悅,即使萍水相逢,也當相見恨晚。如若相安無事,做官員的情人還是有很大優勢的。如果衝著這種優勢做官員的情人,隱含著的風險也是很大的。如果是一個清官,一般不會養情人,而且按國家俸祿也養不起情人。能夠金屋養嬌,或提供情人奢侈消費的,大多數有不義之財,一旦東窗事發,其情人也就成了恥辱的陪襯。既然成了情人關係,不管動機如何,也少不了山盟海誓,但癡心的人兒不能因此陶醉。作為官員,最高的信仰是權力,這是比性命還重要的。所以,每當用“要把我們的事說出去”相威脅,往往招來殺身之禍。這一點,做官員的情人要比做普通人的情人危險得多,因為官員丟臉意味著丟烏紗帽,與烏紗帽相比,生命是無足輕重的——而且不是自己的性命。
官員鋃鐺入獄之後,往往十分後悔。但是後悔和懺悔不同。後悔隻是表層上的,比如恨自己不小心,恨自己運氣不好等。懺悔則是從內心深處認為自己走錯了路。
懺悔問題也是信仰裏麵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一個真誠的懺悔,或許會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貪官原本也有一個與邵麗麗類似的童年。謝再榜的童年正是這樣。從後來官方透露出來的謝再榜的身世來看,他的童年也很艱苦。
項從德找尚朝人教授解答自己心中的疑問。尚朝人建議他:“好好研究下謝再榜的沉淪經曆吧!在被關押於看守所期間,謝再榜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於是聯合另外兩位獄友合寫了一本30多萬字的小說。由他口述提供素材,另一人執筆。這本尚未出版的小說記錄了謝再榜從年輕時滿載著理想拚命奮發向上的熱血男兒,到垂暮之年淪為罪犯的曆程。這對我們非常有啟發作用。”
下麵就是謝再榜獄中口供的部分內容——謝家跟大多數農村的家庭一樣,生活十分困難。當年沒有吃的,父母為了保住孩子們的生命,就把曬在牆頭上的幹紅薯葉拍打拍打做成窩窩來充饑。母親冬夏深熬半夜紡線織布,用微薄的收入來換取家中必要的生活必須;父親總是幹生產隊裏的那些沒人做的艱苦活和危險活,總想多掙點工分來減少家中的欠款。當謝再榜記事的時候,第一印象便是送養妹妹的眼淚:那時因家裏太窮,父母實在養活不了這麼多孩子,把剛出滿月的二妹送給了臨猗一家人,當來人抱走妹妹的時候,全家哭成一團。謝再榜記得清清楚楚自己爬在牆角放聲大哭,在他幼小的記憶裏就留下了親人分離的淒慘場景。
當謝再榜到入學的年齡的時候,家庭太困難了。別人家的孩子都進入了學校大門,他隻能趴在教室的窗外看他們上課、聽老師講課,後來還是在善良人的幫助下,謝再榜才坐進了接受知識的課堂。在學校裏,謝家沒錢買鉛筆,他就在地上寫,沒有凳子就搬塊磚頭當做凳子,唯一的作業本正麵寫過反麵用,鉛筆寫過鋼筆添。大地當紙、磚頭做凳的時光,永遠留在謝再榜幼小的記憶之中。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每次考試都在全班是第一。由於學習成績的優秀,才使這個貧窮的娃娃在教室裏有了立足之地。在艱難中謝再榜以優秀的成績順利地讀完了五年的小學和兩年的初中。
為了能減輕父母的負擔,每個星期日,謝再榜不是挖野菜就是拾幹柴,來填補生活中的不足。當他第一次從山上挖到的防風、遠誌、地骨皮、甘遂(腫手花根)等中藥材,拿到陸角錢回報的時候,他的心中有多麼的高興啊!心裏在想——這下有學費了,能自食其力了。由於大雪天也要出去勞動,他小時候手腳上留下的凍傷隨處可見。謝再榜12歲那年,家裏的房子實在住不成了,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父親的幾個朋友助了二百多元錢,將房子進行了翻蓋。可房蓋成不到十天,他的奶奶卻離開了人間。這對謝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後在親朋的資助下才安葬了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