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的境地,可以激發你的潛力,會使你綻放出生命的潛在光彩。是的,我們災區的人們,目前的困境,就像一個懸崖,它可以激發我們潛在的力量,讓我們不怕困難,奮力拚搏,發揮出所有的潛質,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千萬別在地震麵前自認倒黴,一蹶不振。我們要把‘5·12’大地震看做是上天給我們的一次考驗,讓我們在這次‘考試’中得到高分。”
“古人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請相信,在困境中,讓所有的人奮力‘起飛’,在絕境中,讓所有的人‘重生’得更加美好!”
項從德看著孩子們領悟得這麼快,心態發生了這麼積極的變化,喜得合不攏嘴。
他因勢利導地給想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快樂,便采取了第二招:“笑話悟理法”。
他給學生講一個“下蛋”的故事,讓孩子在笑聲中懂得道理。
從前,有位小朋友叫阿傻。他讀小學三年級,由於比較懶惰,所以認識的字很少。
一次,他的舅舅生了一種會傳染的病,阿傻的媽媽就讓兒子給他舅舅寫一封信,因為舅舅平時對阿傻很好,而且阿傻在學校上課也不能去醫院探望舅舅。阿傻二話不說,就準備給舅舅寫這樣一封信——
親愛的老舅:
聽說你有了病,請你好好養病,不要隨便下床。
你的外甥阿傻
可是,阿傻寫這封信的時候,發覺其中老舅的“舅”字、生病的“病”字、下床的“床”字、外甥的“甥”字不會寫,怎麼辦呢?他抓了抓後腦勺,怕煩,就決定用“O”來代替這些字,因為他知道舅舅很有水平,用“O”來代替不會寫的字,舅舅能明白他寫的信中的意思的。
幾天後,舅舅收到了阿傻的信。開始他讀不懂外甥的信,舅舅想:是字母“O”?不對,數字0?也不對,嗯,可能是畫一個蛋,因為我生病了,需要多吃幾個蛋,加強加強營養。於是,舅舅就按“蛋”的意思讀起了這封信——
親愛的老蛋:
聽說你有了蛋,請你好好養蛋,不要隨便下蛋。
你的外蛋阿傻
舅舅讀後,又納悶了:不對呀,外甥怎麼會說我“下蛋”呢?舅舅禁不住大笑起來……
直到有一天,阿傻放假了,親自去看舅舅。舅舅見到他就問:“阿傻,你上次給我寫的信,是什麼意思呀?怎麼說我下蛋呀?”阿傻不好意思了,紅著臉把事情的前前後後告訴了舅舅,舅舅聽了哈哈大笑,然後對他說:“所以呀,舅舅要求你平時學習認真,不要偷懶,要不然將來還會鬧出大笑話的……”阿傻被舅舅說得低下了頭,暗暗下決心:克服缺點,努力讓自己進步,爭取好成績,給舅舅看看……
在他上完課後,學生魏鑫悅寫下了如此的話——
誌願者項老師一邊講故事,一邊還給我們表演,他的表情豐富極了,我們聽他的課,就像看趙本山演小品一樣,帳篷教室裏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笑聲……
學生的高興,也是項從德的高興,學生的情緒好了,聽課了效率也會更好了。他便出第三招是:“循循善誘法”。
項從德走進帳篷學校時,走到孩子們的麵前,告訴孩子們是專來教他們寫作文的。一聽這話,孩子們個個沉下了臉。
他微笑著問學生:“你們知道什麼叫語文嗎?”帳篷教室裏鴉雀無聲……
項從德聽說,學生們流傳著一句話:“寫作文就像殺豬一樣難!”
殺豬難嗎?項從德笑了笑……
——隻要掌握了技巧,什麼都不難。關鍵是要解除孩子們懼怕心理,他拿出自己多年教寫作文的“招數”,以“循循善誘法”作為情感的紐帶,激發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項從德說道:“‘語’就是說話,‘文’是寫文章……其實,寫作文並不難,隻是把你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心中想說的話,寫在紙上而已。你想怎麼說就怎麼寫。”項有標的一番話活躍了氣氛,拉近了距離。
一位孩子似乎驚叫起來:“作文這麼容易?”其他孩子也一個個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隨後,項從德用一個個實例,引導孩子們如何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心中想說的話,寫出來就行。
項從德的話拉近了與學生心靈的距離,孩子們似乎吃了“開竅丸”,一個個輕鬆地笑了。大概他們得到了項從德“寫作很簡單”的秘訣,個個都下筆刷刷,飛快地在紙上寫起來。
“地震,就像地球內心受涼了打了一個噴嚏……”
“地震雖然奪走了我們很多東西,但它奪不去我們的生活信心……”
課後,項從德欣喜地從交上來的作文中發現了這樣的語句:“本來我覺得寫作文像殺豬一樣難,聽了項老師的課,原來寫作文就像滅螞蟻一樣簡單。”
看到這樣初步的變化,項從德倍感欣慰。孩子們表達雖然隻是原生態的,但他發現了孩子們心靈的閃光點,他編選了孩子們的部分優秀作文,在課堂上高聲朗讀,讓孩子們看到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