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情緒情感篇 第二十章、優化情緒,優化學習狀態(2 / 3)

輔導員:哭一天一夜,沒完沒了地哭?……她會哭上十天半月?她會不想活了?

孩子:(笑)

輔導員:你瞧,糟糕至極的意思是徹頭徹尾的糟糕可怕,百分之一百零一的可怕!事實上呢?

孩子:(笑)我把事情誇大了。

的確,我們在輔導中可以用某種誇張的方法,把當事人認為非常可怕的事情推至一個顯得有點滑稽可笑的地步,這往往會起到一笑而化之的去災難化作用。

當然,上述策略隻是化負麵想法和情緒為正性想法或情緒的一部分。最為關鍵的是,我們成人應該幫助孩子培養對事物或對某件事情的結果做積極的思考的習慣,因為一個人的想法是最為重要的。正如《聖經》裏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成果是由心發出。……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

能接受最壞的情況,在心理上,就能讓你發揮出新的能力。

——林語堂

【學海泛舟】

林語堂是現代著名的文學家,著有《京華煙雲》和《生活的藝術》等名著,留下許多人生哲思。在散文《失敗之後》中,他告訴我們,有很多人要是沒有大難臨頭,往往不會發揮出其真實的力量。除非遭遇失望之悲哀,喪家之痛苦,及其他種種創痛的不幸事實,足以打動他的生命核仁,喚起他們的新動作。一言以蔽之,“能接受最壞的情況,在心理上,就能讓你發揮出新的能力”。

為此,林語堂認為,測驗一個人的品格,最好是在他失敗的時候,失敗了以後,他要怎樣?失敗會喚起他的更多的勇氣嗎?失敗能使他做出更大的努力嗎?失敗能使他發現新力量、喚出潛在力嗎?失敗了以後,是決心加倍的堅強還是就此心灰意冷?

就如我們如何學會溜冰一樣,每次跌跤之後,立刻爬起來繼續,才能最終掌握要領。麵對失敗,你可能會想,你所親愛的親戚朋友可能會因此而離棄你;你的前途可能要毀於一旦……這些最壞的情況就能打垮你嗎?你就再沒有勇氣繼續前進了嗎?不論遇上多大的不幸,多麼壞的情形,所幸我們還有堅韌不屈的生命在,隻要你是永遠不甘屈服的,勝利就會等在遠處向你招手。

林語堂反複地讓我們明白,有千萬的人,已喪失了他們所有的一切東西,然而他們還不算是失敗,因為他們是有著不可屈服的意誌,不知頹喪的精神。人格偉大的人,對於世間所謂成敗,不甚介意,災禍、失望雖頻頻降臨,然而總能超過、戰勝它們,從來不會失卻鎮靜。在暴風雨猛烈的襲擊中,在心靈脆弱的人唯有束手待斃的時候,他的自信的精神,鎮定的氣概,仍然存在,從而可以戰勝外界一切的境遇,使之不危害於己。

“什麼是失敗?不是別的,失敗隻是走上較高地位的第一階段。”許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賜於先前的層層失敗,頻頻遭遇不幸的境況,讓他們看到了更為強大的自我和更新的人生境界。假使他沒有遭遇過失敗,他恐怕反而不能得到大勝利,因為安逸的處境總能使自我處於休眠狀態,從而不利於發現新的能力。

【智慧心語】

患得患失,常常是妨礙我們上進的消極心態。隻有內心平靜地接受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才能真正專注地投入我們手頭的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到精益求精。因為人隻有始終處在良好的身心狀態下,才能極大地發揮自身的潛能。《聖經》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平靜地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勇敢地改變可以改變的狀況,並培養出辨別兩者的智慧。”的確,對於可以改變的事情,若有勇氣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局麵,當然是最好的。但是,生活中有很多既成的事實,是客觀存在了的,我們不能改變它了,那麼就要學會平靜地接受這些既成的事實。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經告訴他的學生說:“這才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個步驟。”

在卡耐基的成功之道中,曾經提到過一種克服我們患得患失的毛病的辦法,並講了卡瑞爾這麼一位人物。卡瑞爾是一個很聰明的工程師、很有成就的企業家。在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公司主管派他到密蘇裏州水晶城的匹茲堡玻璃公司去安裝一架瓦斯清潔機,目的是清除瓦斯裏的雜質,使瓦斯燃燒時不至於傷到引擎。這種清潔瓦斯的方法是新的方法,以前隻試過一次,而且當時的情況很不相同。

不幸就這麼發生了。卡瑞爾先生到密蘇裏州水晶城工作的時候,很多事先沒有想到的困難都發生了。經過一番調整之後,機器可以使用了,可是情況並不十分理想。卡瑞爾從未遇上過這樣棘手的工作,也是第一次把工作做得如此糟糕。他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非常地痛苦,就好像有人在他頭上重重地打了一拳,他的胃和肚子都開始扭痛。好長一陣子,他整夜地輾轉難眠。最後,他終於找到了出口,那就是他自創的解決憂慮的三大步驟:

第一步,先靜下心來仔細地分析局勢,然後找出萬一失敗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是什麼。經過分析,他覺得很可能會丟掉差事,他的老板也許會把整個機器拆掉,使投下去的兩萬塊錢泡湯;但沒有人會把他關起來,或者把他槍斃。

第二步,找出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之後,他就讓自己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接受它。他對自己說,這次的失敗,將會成為他人生檔案上的一個很大汙點,可能他會因此而丟差事。但即使真是如此,他還是可以另外找到一份差事。至於他的老板——他們也知道他現在是在試驗一種清除瓦斯的新方法,如果這種實驗要花他們兩萬美金,他們還付得起。找出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並讓自己能夠接受之後,他馬上輕鬆下來,感受到幾天以來所沒有體驗過的一份平靜。

第三步,他平靜地把時間和精力拿來試著改善他在心理上已經接受的那種最壞的情況。他努力找出一些辦法,盡量減少目前麵臨的兩萬元損失。他做了幾次實驗,最後發現,如果再多花五千塊錢,加裝一些設備,問題就可以解決。他照這個辦法去做之後,公司不但沒有損失兩萬塊錢,反而賺了一萬五千塊錢。如果當時他一直擔心下去的話,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憂慮的最大壞處,就是會毀了他集中精神的能力。

這是很明智的一種辦法:平靜地接受最壞的情況,才有精力去改善最壞的情況。否則,一味地沉湎在自我的情緒中,思維就會因此而變得狹隘,也斷然不可能從不利的情況中找出有利的出口來。在你事與願違或處於不幸境遇時,都可嚐試用卡瑞爾改善情緒的三大步驟,也許很快你就能夠豁然開朗,發現另一番新天地。

人要高高興興地活著,育人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改變人的苦樂觀。有些無法選擇的事情就要放得下。

——魏書生

【學海泛舟】

從教三十年的魏書生成就斐然。他的顯赫名聲不僅譽滿教育界,而且聞名全國。這位特級教師早已進入全國勞動模範之列,並且是“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之一,他還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稱號。這些榮譽稱號的獲得,不僅是他卓有成效的教育實踐的標誌,更是他個人品質的有力寫照。

魏書生為了當語文老師,向學校申請了150次。他的樂觀、熱忱,促成了他的理想;又是他的樂觀、熱忱,成就了他了不起的教學業績。他說,教師要保持精神的最佳狀態,課堂就會成為樂園。同時,他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非常看重學生們的個性品質和積極心態的養成。

魏書生說:“人要高高興興地活著,育人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改變人的苦樂觀。有些無法選擇的事情就要放得下。”最為簡單的一點,我們的出生是無法選擇的,你要是總想著“我出生在××家那多好啊”就是自尋煩惱。我們無法選擇時空與環境,但我們能選擇一個樂觀進取的自我。我們活在哪段,就要看到哪段的明亮處,而不是陰暗處。這樣你一輩子都能活得燦爛且美好。

學校曾安排了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魏書生的班級。他和顏悅色地說:“你們先做一件事,每人找到自己的優點。”結果兩個孩子說:“沒有優點。”他繼續友善地說:“不可能。我都已替你找出兩條了。你們一上課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哪!……”後進生習慣了批評與否定,一旦有人真誠地說出他們的優點,他們反而會害羞臉紅,內心積極的、向上的、樂觀的腦神經就會活躍起來。魏書生自嘲說:“我就這麼點本事,能把人家積極向上的神經激活。”

魏書生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是能從別人的“沒意思”中看出“有意思”。他從不用否定的心態來看待人和事,即便是最平凡的中學教師的工作,他也能看出其中的許多意思來。他帶學生每天早晨跑步,跑了20多年。有人就說,魏老師,你何必自己跑呢,多累啊。他回應說:“不累啊,我這是用公家的時間鍛煉自己的身體。”

魏書生因這種悠然自得的“苦樂觀”而獲得了燦爛的事業、幸福的人生,所以他也總希望自己的學生“學中求樂,苦中求樂”。他有一個絕活,就是讓學生寫日記,寫《談學習是享受》之一、之二、之三……直到之一百。他這麼向學生介紹這份作業。他問學生,吸毒是不是享受?學生說,不是。他說,不對,肯定是享受。再問,賭博是不是享受?學生說,不是。他說,不對,肯定是享受,不然的話,怎麼就是戒不掉呢?你們看,不同的享受觀,決定著不同的人生觀,咱們要談學習的一百種享受。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這是第一要緊的事情,一旦學習成了享受,學習就是戒不掉的癮,就能使之終生受益無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