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輪被一個暴跳如雷的妖魔抓在手中。輪外有兩個或是更多的已經逃出此輪回的佛。輪子正中間,因為這裏是輪轂,有一隻公雞、一條蛇和一頭豬,各個銜著前者之尾連在一起。它們象征著欲望、仇恨和愚昧,是一個人難逃輪回的三大罪孽。輪子的“輻條”把輪子分為六個扇麵形,繪出了六種來世的情形:天堂、眾甚或是巨人的家園、動物世界、各種陰私地獄、受耍弄的鬼魂的去處、人的王國。在每一部分中,都繪有一個佛,這些佛都如那些高僧大德一樣,為了普度那些在絕難逃脫的輪回之中苦苦掙紮的眾生而摒棄了達到涅的境界。外麵一圈分為十二個部分,代表人生的不同階段,說明這人生輪回的原因。從這些壁畫中可以看出,藏傳佛教對生死的看法十分輕鬆自然。在他們的觀念裏,生與死都是順其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
試問什麼樣的哲學家能把生與死解釋得比“輪回”更明白?
事實上正如藏族人對生與死的看法,生命在這個世界上遠比我們想象得脆弱,死亡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從生到死是一個連綿的循環,生死皆連綿不斷。逝者,已經遠去;而活著的,還有很多路要走。在驚濤駭浪般的混沌世界裏,一個人的命運就如那些漫天飄蕩的雪片,騰空旋升隻是它的瞬間瀟灑,回歸大地卻是它的定數。
“其生也寂寞,其去也清白,匆匆過往而已,何須絲痕留人間?”
非洲的馬拉維湖有一種搖蚊,其生命隻有一天。但是這一天的生命它們也不會輕易放過——為愛情而生、為愛情而死。數以億萬隻的搖蚊為了這一天的交配,衝出湖麵形成壯觀至極的淡紅色煙霧。
真是感人至深、為生命而奮鬥的場景啊!
通過死而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惜平凡生活中瑣碎的細節,因為那些細節包含了活著的人的愛和關心。隻有懂得生命是多麼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貴。當一個人漸漸離開生命的時候,一切都顯得明白了,就如離開了一幅美麗的畫那樣,凡是遠近看來是互相衝突的色彩都化成了一篇和諧。死亡降臨,人們會感到在巨大的靜謐之中,生命的脆弱和無意義,曾經的滄海桑田隻是風的一聲歎息,轉瞬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時,無論是誰都會去想,在遲早要來臨的死亡麵前,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意義?
人的肉體無非是碳水化合物,不能夠永存,“災難這個東西從來都是不打招呼就來了”。而由內心和思想化做的精神和靈魂是永存的。從事醫學的人自然而然地會意識到,無論是誰,對自己的健康過於自信是愚蠢的事情。死亡距離我們絕不遙遠,或許它就在我們的周圍晃悠,隨時可能突然前來拜訪。有很多人正常地去上班、上學、玩耍、工作著,看起來無比健康,卻突然倒下失去了生命,這樣的人全中國每年就有十萬人以上,都是因為引起了心律不齊或心肌梗塞或腦溢血等突發病的緣故。由此可以看出,自己的生命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如打仗的八卦陣,有生門,有死門。人生在世也如闖那八卦陣一樣,也有福門、禍門、善門、惡門。唯一和那八卦陣不同的是“善門難開”、“福門常閉”罷了。
許許多多的人為了莫名的理由死去,卻不能如溪邊臥剝蓮蓬的小兒簡簡單單地長大、活下來——生命是一種賭注,賭天下蒼生。要知道,你的救星就是你自己。也許正因為活著,死亡不足與任何事較量。
鍛煉身體這類事兒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去做,可是因為年輕的你認為那是老年人的事兒、或者是因為自己的工作忙、或者是因為自己的惰性而不去做。可是相對於一個具體的人來說,歲月也是成長的。一旦哪天發現自己的年齡大了、身體臃腫步履艱難、心髒也不對頭了、血脂高了、血糖高了、血壓也高了,才唉聲歎氣後悔自己當初怎麼就沒想到去鍛煉身體呢?看看我們周圍吧,人人都以事倍功半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按現代生活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水準,花最短的時間、用最快的節奏完成最漫長的旅程。於是人們出門開汽車、出差乘飛機,從這個城市飛到那個城市,早點在東部某城點綴、中飯在西部某城品嚐、晚餐在海島某城享用,山珍海味加上美酒美眉,多麼爽啊!但是,你看到了什麼?你領略到了什麼?你見過可可西裏卓乃湖畔成群結隊呼朋喚友的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可愛撒歡的姿態了嗎?你見過柴達木盆地盛開的黃得耀眼的蘆荻了嗎?你見過南迦巴瓦峰銀須銀首的站姿了嗎?你見過與原始森林共生同長的米堆冰川、見過它那落差在千米以上的冰瀑了嗎?
這些為了生存四處奔跑的生靈與這片廣漠的無人區互為依存的自然界是多麼令人心慟啊!
這些為了生存而相互和諧的自然界是多麼感動人心啊!
這些你看到了嗎?你曾為這些而感動過嗎?
貝多芬說過,要是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力在這忙忙碌碌的人生中消耗了,還有什麼可以奉獻給最高尚最完美的東西?
在田野裏,在草和花的葉尖上,露珠已無聲墜落,而葉片上的露珠,有的不知是怎麼消失的,但有一粒,你非常清楚地捕捉了它浸潤彙聚到葉脈裏的那一瞬間,確實,非常短暫,然而又非常輝煌——那晦暗中令你覺得萎蔫的葉片,因露珠兄弟姐妹的短暫生命,變得挺秀碧鮮!
怎樣看待自己的生命?譬如朝露?是的,即使能活到一百歲以上,放到無盡的宇宙坐標裏去衡量,實在也短暫得可笑可憐。但是,倘若我們短暫的生命過程裏,哪怕僅有一次,我們真像朝露一樣,奉獻自己而浸潤了世界,令世上有價值的東西得以興旺,那麼,短暫還能構成焦慮嗎?
請聽一聽有些人的自我寫照吧:鏡子裏的我,皮膚是白的,肌肉已深埋在厚厚的肥肉之下,安逸的生活條件動輒香車寶馬的日子令我變得臃腫笨拙,這可以從走路或者上下台階的動作中看出來。每每,我突然感到了恐懼。那些住在重症病房裏上氣不接下氣的人最初是否和我現在的狀況一樣呢?大概是一樣的。脂肪、贅肉、貪欲、懶惰委托舒適的生活為人們鋪設了一條通往死亡的花徑,走到頭了你才醒悟——上了惰性的套啦!被丫忽悠啦!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不妨抽空去體育場或者其他運動場所看一看,在那裏,隻見“老年人在拚搏、中年人在覺醒、年輕人在沉睡”。
那些沉睡的年輕人是否該醒醒呢?答案很簡單:運動健身從年輕開始。那些正在“拚搏”的老年人,當他們年輕的時候,社會背景不是很好,他們都在為生計奔波,根本顧不上鍛煉。現在退休了,當然應當去追求那些逝去的年華,練好身體,一來可以避開高昂的醫藥費用,二來可以讓自己的晚年更健康、更快樂。那些中年人,正值為家庭、為社會、為事業、為積累財富奮鬥的關鍵時刻,工作忙,顧不上鍛煉身體。但是他們正在覺醒,覺醒後的他們一定會把自己的身板兒練得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