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難忘可可西裏(2 / 2)

進入現代社會後,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微妙,一方麵人類為保護自己的生命必須去同侵襲他的動物搏鬥,另一方麵人類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或者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又不得不強調與動物和諧相處,無論是人與藏羚羊還是與華南虎,甚至於一隻小小的花蝴蝶,在地球這樣一個共同生存空間裏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聯係。

我們到底是該站在動物的對立麵,還是應該和動物們和諧共處,這是一個需要審慎思考又必須馬上解決的問題。

去過可可西裏的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在藏北高原上,有一位以打獵為生的獵手,幾十年的打獵生涯,練就了蓋世無雙的好槍法,隻要是他舉起槍,從不會落空。一天早上,他在草原上看到一隻肥碩的母藏羚羊,他平心靜氣,像平常射擊別的獵物一樣舉起手中的獵槍。就在這時,那隻母藏羚羊突然前蹄跪倒,渾身顫抖,眼淚刷地一下流出來。老獵手被驚呆了,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神槍手”、“槍不虛抬”的虛榮心掩蓋了他的驚異,扣動了扳機。當他剖開母羊的肚子,他哽咽了、捶胸頓足、悔恨不已。原來,在母藏羚羊的腹中有一隻還有些生氣、馬上要出生的幼崽!

從此以後,老獵手扔掉手中的獵槍,藏北高原上再也沒見到他的身影。

這是一個傳奇故事,但我寧願相信它是真實的,至少說明我們人類還保有一點點憐憫、慈悲、善良之心。

在可可西裏或者其他一些動物世界裏,連吃飽的獅子對身邊的羚羊都打不起精神。

可可西裏是一個安詳、蘊滿性靈的世界:

月自明,

風自靜;

花自飄零,

江湖自平,

乾坤天自定。

於此,你找不到一點躁動和茫然。

它以恬靜之心擁抱著自然,生命的血脈,已外化其間了。

可可西裏的寒冷也是難以用文字表達的。它先是冷,繼而寒,再令你身心發顫,最後才把冰森的凍意布滿你的心室擴散至全身。可可西裏冷起來連石頭都能凍裂,所以可可西裏連大塊兒點的石頭都不好找。

四下黑魆魆的,抬眼望去,偶爾一輛汽車從青藏公路駛過,它那失眠的燈光泄露了秘密,向茫茫海上高挑著的一盞孤燈,更加逼迫出夜的神秘與安靜。

奇怪!疲勞、辛苦、渾身難受的滋味就像一把能敲響某種共鳴之鍾的錘子,它可以讓你的精神振奮起來,忘卻疲勞、辛苦和難受。每次,在接近或觸摸可可西裏無人區的時候,越是覺得自己是將要崩潰的時候,也恰恰是這種時候,越能體會到那種精神上的愉悅。因為我心裏很明白,自己和可可西裏還有約會,不能垮!然後,回過頭去望已經走過的路,成就感即刻湧上心頭。看來,人類原本的性格就是被艱難困苦磨礪出來的,而現代文明的快速進程卻把人類的這一原本的性格逐漸磨去——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敢於或願意去體驗鞍馬勞頓的辛苦、幾近崩潰的邊緣、讓人毛骨悚然的恐懼以及生死攸關之際果斷做出決定的能力了。

不光是可可西裏,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謝絕別人關注的,它們留給外人的始終是一個謎。隱蔽構成的神秘一直是緊密相伴,讓人於狐疑之中帶著試圖解秘的牽掛,這好比沉浸於地下的疑團、青草覆蓋於上愈見歲月的交錯,忽一日赤裸裸地暴露於陽光之下,從那一刻起,懸念灰飛煙滅。可以說,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留戀,在於許多未知,它們總是以一種隱含內斂潛伏著,甚至永遠不可抵達。

一個精靈的世界,如阿裏、可可西裏、唐古拉山、崗仁波齊、南迦巴瓦峰、珠峰……隱蔽的總要比敞開的多得多。

我們對於精彩世界的深情和向往,由暗中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