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俗事也風流
“你若敢摧毀佛法,我就啄瞎你的雙眼,讓你不得善終。”
西藏的民俗文化,堪稱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身臨其境,則無法想象那裏的僧人和俗人歸順的是怎樣的超脫與和諧的生活。
西藏美食:
對於中國人來說,口福就是幸福的一部分。飲食是一座最容易兌現的天堂——或者說是通向天堂的捷徑。美食的傳承,始於腸胃之需,衍生於對味覺的不斷挑戰。有人說,美食是物質的,同時也是精神的具象化。當吃飯由最初的果腹和溫飽演繹成一種精神的至高追求和享受時,餐飲就演繹成了吃到嘴裏的文化。
西藏的民俗文化,堪稱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無論曆史、風景、服飾或飲食,都洋溢著藏民族陳年的醇香。不身臨其境,則無法想象那裏的僧人和俗人歸順的是怎樣的超脫與和諧的生活。西藏的珠寶玉器,琳瑯滿目,令人愛不釋手,西藏的美食都會令人耳目一新,因為它是那樣的獨具風味。滿漢全席固然很是豪華,但它終敵不過糌粑、酥油茶、藏烤羊腿的實在。當你邊撕扯著美味的烤羊腿邊就著青稞酒咕咚咕咚灌進肚裏——那個爽,別提啦!可以說,藏式飲食太棒了,似乎每一種擺設和物件、每一種菜品都富有文化的使命。吃藏餐,與其說是吃它獨特的味道,莫如說是品嚐它的文化氛圍。甚至它傳統的飲食,在我心中比西洋大餐更輝煌。
以樂侑食:
周朝皇帝吃飯時要“以樂侑食”,簡單地說,就是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還要滿足聲色之娛。聲:絲竹音樂;色:天女之舞。皇帝的享受隨著時間的消失成為曆史的煙雲,但“以樂侑食”這一風雅的行為還是傳承了下來。
藏宴也不例外,它在就餐形式上繼承了“以樂侑食”的傳統。在粗獷的藏族音樂中,一邊麵對著一桌豐盛的藏餐一邊觀看著美麗的藏族少女揮舞著長長的袖子,跳著熱情歡快奔放的舞蹈,這是何等的風情?
偷得浮生半日閑,舒服地靠在椅子上,端上一杯青稞酒,烤肉香濃而糌粑味甜,耳邊音樂縈繞不絕,眼前少女笑靨如花,這千般紫薇、萬種風情,好像一場短暫的美夢,簡直可以讓你忘卻自身是客!
來吧、來吧,在這裏,靠近一場雪域貴族宴,和偉大的布達拉宮相會。
藏烤羊腿:
藏烤羊腿帶有一絲雪域高原的匪氣,外焦裏嫩。
這道菜是豪華藏宴中的主打菜式,在遙遠的過去曾受到藏族王公們的熱捧。如今,它也坦坦蕩蕩進入到普通藏族人的家裏了。這道菜的最大特點就是羊肉鮮美,外焦裏嫩。它選妙齡綿羊一隻,取其矯健大腿,切而以香料醃之,而後在炭火的輕憐蜜愛中,浴火變身。
待端上桌時,腿烤得金黃,躺在骨瓷盤中,平白增添了幾分高貴。這時,食客們手持藏刀,徐徐切開羊腿,那濃濃的香氣便騰空升起、撲鼻而來,叫人魂之為銷。
糌粑:
糌粑,在中原地區就叫粗糧,因為它是青稞炒熟後磨成細粉做成的食品。糌粑灰頭土臉,像飽經風霜的藏族婦女。
糌粑類似於炒麵,藏民把青稞連皮帶骨磨成細粉,加上酥油,就成為半成品的糌粑麵,炒好的糌粑麵除了有穀香的味道外,還有濃濃的奶香。加青稞酒、奶茶攪拌均勻,用手捏成團狀,就可以食用了。
糌粑在藏宴的菜譜裏必不可少,原因在於它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藏餐主食。就像一場精彩戲劇的幕後工作人員,不起眼但不可少,不嚐嚐它,就等於沒吃過藏餐。
蟲草鴨方:
雪域高原生長有珍貴的中藥——冬蟲夏草。古人說,寧要蟲草一把,不要金玉滿車,可見蟲草的珍貴稀有。將這種名貴藥品和鴨脯肉同烹,就成為藏宴的名菜——蟲草鴨方。
前人趙學敏在他的《本草綱目拾遺》中這樣記載:“夏草冬蟲,功與人參相同,能治諸虛百損。”而鴨肉性涼,古人本來就有秋日食鴨進補的習俗,但當時的藏地不產鴨也不食用鴨肉,故而這兩種食物雖然相契,但碰頭幾率不高。到了清朝時期,西藏不少貴族王公已經開始接受外來的美食文化和習慣,他們除了向往中原地區的風流繁華外,也開始慢慢接受內地的美食,兩種飲食文化的碰撞,使蟲草和鴨子在蒸鍋中相遇,成就了一段美食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