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1 / 2)

第四十三章 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

拉薩城的東、西、北三麵,坐落著著名的三大寺:西麵的哲蚌寺、北麵的色拉寺和東麵的甘丹寺。

哲蚌寺位於拉薩西郊5公裏的根培烏孜山南麓,始建於1416年,由宗喀巴弟子嘉樣曲結主持興建,第二、三、四世達賴均在此坐床,二至五世達賴喇嘛居住該寺,並在寺內建立了統治西藏的甘丹頗章(宮)。

“哲蚌”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積米”。因為哲蚌寺建築倚山而建,錯落有致,又以白色為主調,遠看像米堆。哲蚌寺是西藏規模最大、喇嘛人數最多的寺院。到20世紀50年代,實際居住喇嘛已達1萬多名。哲蚌寺布局按轉經禮儀布置,由門廳、回廊環繞,中間是天井、經堂、佛殿。正殿是措欽大殿,氣勢宏大、蔚為壯觀,大殿以183根立柱支撐,可容納9000名喇嘛同時誦經。經堂有凸起的天窗采光,天窗周圍掛滿唐卡(藏傳佛教卷軸佛像)、帷幕;佛殿光線幽暗,隻有一小束光通過天窗照射到佛像麵部,這一切都使觀者感覺到神秘的氛圍。大殿和主要經堂的外部都用金頂、相輪、寶幢等進行裝飾,使廟宇建築顯得輝煌華麗。寺內保存有大量曆史文物、佛教經典、法器、供器、工藝美術品等,還有3座銀皮包裹的靈塔。

哲蚌寺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色拉寺位於拉薩北部色拉烏孜山下,1419年由宗喀巴弟子絳欽卻傑和釋迦也失創建,前者曾代表宗喀巴進京,並被明朝封為“大慈法王”。他興建色拉寺的目的,就是為了供奉明朝皇帝賜予的佛像、佛經。“色拉”在藏語中的意思是“酸果林”,因為色拉寺所在的色拉烏孜山下長滿了這種酸果林,所以用色拉來命名。

大殿內供奉著造型精美的彌勒佛和菩薩銅像,壁畫保存完好。寺內保存有從北京帶回的《大藏經》一部、大慈法王緙絲像一幅、紫檀木雕十六羅漢像一套,還有各種佛像、法器、供器等珍貴文物。

夏天的青藏高原真是個嫵媚的世界,因為與高山上的白雪一樣的空氣,因為與天空潑灑下來的陽光一樣的心情。在這裏,適宜做一隻迷途的羔羊,充分享受陽光和雪山的眷顧和親昵。

青藏高原就像是蒼穹和大地之間的真空地帶。自然景觀美到極致,人文景觀妙在其中,藏傳佛教獨異而傳奇。

信仰藏傳佛教的僧俗民眾,以一生能親自朝拜達賴、班禪一麵,受到兩位活佛的摸頂為最幸福的事。

在色拉寺,眾僧俗民眾參拜釋迦牟尼和宗喀巴塑像、敬獻哈達,再到法輪殿進行誦經活動。在法輪殿,麵對宗喀巴塑像誦經。法案上香煙嫋嫋,散發著一股特殊的香氣。

誦經完畢,由辯經師開始辯經。

色拉寺的辯經活動最具特色。辯經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辯經的喇嘛彙集在樹林空地上,借各種手勢,引經據典,喋喋不休,欲戰對方。另一種是由四個辯經師上場,每兩個人為一方,用藏語對仗,且歌且舞,且舞且用手擊掌作節。你來我往,你剛住口我便接唱,各自陳述自己對佛經大意的見解和理由。辯經師是從眾喇嘛中選出來的出類拔萃的人物,知識廣博、對答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