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幡又被人們稱為“風幡”,尺寸規格像旗幟的,人們又叫它做“嘛呢旗”。在藏區,越是高的地方,越是要掛上經幡,好讓經文傳播得更遠。
經幡的色彩相當豔麗、悅目,其顏色有著特別的象征意義。藍幡象征著天穹,白幡象征著白雲,紅幡象征火焰,綠幡象征草原和水,黃幡象征土地。這些象征意義的排序也有講究的,藍天在上,黃土在下,各色經幡的排序也不能隨意改變的。這樣的講究,不僅僅是一種信仰的規範,對於後人來講,無形中也是一種自然、地理知識的無聲教育。經幡的使用還包含了藏族紀年的知識,在藏區的民居頂上,常掛有一種星火無字幡。星火無字幡的下麵,有鑲邊的主幡。主幡的顏色也是由五種色彩構成,但與主幡的顏色不同,它的顏色代表了這所房子主人,或這個家庭中最受尊敬的人的生辰年號,或鐵或土或木或火或水。鐵年出生的用白色象征;土年出生的用黃色象征;木年出生的用綠色象征;火年出生的用紅色象征;水年出生的用藍色象征。主幡上有鑲邊,鑲邊的顏色也有其特殊的含義。它是由藏曆中關於母子生克學說中的相生原理衍生出來的,主幡用藍色,那麼鑲邊必須用白色;主幡用白色,那麼鑲邊必須用黃色;主幡用綠色,鑲邊必須用藍色;主幡用紅色,鑲邊必須用綠色;主幡用黃色,鑲邊必須用紅色。
凡藏曆的新年,藏族同胞就會換上新的經幡。另外,在一些重大的節日裏,像宗教節日、祭祀、喬遷、婚嫁、外出朝拜等,人們還要升掛經幡。在藏區的一些地方,更換和升掛經幡都有固定的日子,尤其是那些被人們認定是神山神湖的地方,到了轉經日,經幡便會煥然一新。像林芝的筆日神山,每到藏曆的四月十五這一天,就要舉行更換經幡的儀式。筆日神山的山頂,矗立著一根巨大經幡旗柱,像個擎天之柱。柱上裹滿了五色經幡。在更換經幡的這一天,人們會把舊經幡取下來,換上新的經幡。林芝附近的僧俗、一些遠道而來的學者、遊客也會聚集於山頂,爭相目睹這一盛況。當舊經幡被取下時,人們便去爭搶舊的經幡。據說,舊經幡吸附了神山的靈氣,可以消災避難。
在藏曆馬年舉行的更換經幡儀式更是觀者數萬,盛況格外。因為人們相信,在馬年轉山,轉一圈可以相當平時的十三圈,比平時積累的功德更多更高。
在藏區,幾乎隨處可見轉經的人,因為藏傳佛教信徒認為轉經就相當於念經,是懺悔往事、消災避難、修積功德的最上乘方式。為了讓這種最好的方式得到最充分的運用,藏區各處都修建有佛塔,置有大型轉經筒,甚至隨身攜帶著轉經輪,一有閑暇,便轉動經輪。
圍繞筆日山轉經,是林芝人眼中高級的轉經方式。筆日山是林芝一帶藏傳佛教信徒心中的神山。他們認為,圍繞筆日神山轉經,可以洗去人生的罪孽和地獄之苦。有些信徒更為誠心,他們會許下願,一生中圍繞筆日山轉一百圈或幾百圈甚至上千圈,之後,即可超脫。無論這個願望能不能夠實現,他們都會為此而努力,絕無懈怠。
居住在世界最高的藏族人民,抬手可觸天際、張臂可攬雲彩。有著容納天與地的胸懷與胸襟、有著堅忍不拔的意誌力,為了承諾自己許下的願,他們都會懷著虔誠的心,定期不定期到岡仁波齊、筆日山這些神山,轉動經筒或經輪不停地走呀走,以轉經的方式走過自己的人生。
岡底斯山藏語稱之為“岡仁波齊”,意為“雪山的寶貝”。表現了藏族人民對它的敬仰和崇拜。岡底斯山主峰海拔高度6656米,唯獨雄姿、氣勢磅礴、淩空直聳雲霄。在藏傳佛教信徒心中,圍繞岡底斯山轉經是最為高級的轉經方式。圍繞岡底斯山轉上一圈即可洗去一生的罪孽,轉上十圈即可洗去地獄之苦,轉上百圈即可成佛。
“馬年轉山,羊年轉湖”,這是藏族人淵源流傳的習俗,轉山朝湖,藏族人向神靈祈賜福祉,叩拜出一條條發光的路。倘若在馬年,轉一圈筆日山、岡底斯山相當於常年的十三圈。所以,圍繞筆日山、岡底斯山轉經,是藏傳佛教信徒心中最神聖的願望。
朝拜呀?棲息靈魂
藏魂
藏魂
朝拜呀?棲息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