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雖天天開放,但那隻是一種僵死的定形,我雖瞬間閃現,但這是我對生命價值追求的體現。我活潑潑地展現那一瞬間,盡管主人沒有看到剛才我生命的閃光!”

塑料花剛想反駁曇花,不料主人突然醒了。他一眼看到水上漂著剛剛凋落的花瓣,便驚呆了,懊悔不迭,恨恨地捶打自己的腦袋,嘴裏喃喃自語:“想不到竟然開過了!真是,我怎麼搞的……”他頹然坐下,又猛地立起來,手捧著花瓣掉淚。

塑料花滿心喜悅地盼望主人能欣賞自己,然而主人再也沒有光顧過塑料花,而是把她移到牆角,更辛勤地培育曇花。

許多東西因短暫而美麗,因瞬間而永恒,人們之所以苦苦地追求它們,正是因為那稍縱即逝的閃光。

長期僵死地保持一個凝固的形態,即使美好也會讓人厭倦,不如讓你的光芒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集中綻放,世界都將為你驚豔。

牛角兩端

一隻十分勤奮的螞蟻,有一天誤入了牛角。螞蟻很小,彎彎的牛角在他看來就像是一條極寬闊的隧道。他想,走出隧道,定會是一個水草豐美的洞天福地。誰料,腳下的路卻越走越窄,到後來竟難以容身。為此,螞蟻不得不停下來進行認真思考,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他決心掉過頭來,重新開始。

這一回,他由牛角尖向牛角口進發,結果他驚喜地發現,道路越走越寬廣,而且步出牛角,天藍瑩瑩的,極其高遠,地鬱鬱蔥蔥的,宛如綠浪滾滾的大海。一時間,他覺得自己就是那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兒,大海中隨意競遊的小魚兒。

之後,螞蟻逢人便說:“當你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時,不妨換一種方式。這就像麵對一扇打不開的門一樣,換一把鑰匙,希望之門或許就會為你敞開。”

人們常把那些頭腦不開竅、認死理的人稱作“愛鑽牛角尖”,其實,走出牛角再容易不過,簡單得隻需變個方向。但是,隻這一點便難倒了許多人,無數人都是在碰了壁之後才知道回頭,但大多已為時過晚。

要時時留心腳下的路,如果是越走越寬便但走無妨,如果是越走越窄可就要懸崖勒馬了。

山雀誇口

山雀飛到海邊上,誇下海口,要把大海燒枯!

全世界都為山雀驚世駭俗的舉動而不安地議論紛紛。海邊擠滿了吃驚的居民,鳥兒成群結隊地往海邊飛,森林裏的野獸也川流不息地跑過來,大家都想看海水怎樣燃燒,熱量又有多大。在那些聽到這轟動消息的人們中間,有一個經常應酬赴宴的家夥,手裏還拿著一把銀湯匙,跟著第一批人來到海邊。他要享受這其味無窮的魚湯,這樣的筵席,連最有錢的百萬富翁也沒有吃過。

大家擠到一塊兒,張大嘴巴等待奇觀的出現,他們默默地凝視著海洋,到處有人在竊竊私語。

“你瞧!你瞧!快看見海沸騰了!快看見海著火了!”

“不對頭!海在燃燒嗎?不,沒有燃燒,海水甚至都沒發燙呀!”山雀吹牛誇口,結果如何呢?我們的“英雄”羞慚地逃回了它的巢。山雀鬧得滿城風雨,卻不曾把海燒著。

在事情還沒有眉目之前就隨意地吹牛誇口,這的確是一件十分糟糕的事,尤其是山雀所誇口的事情,根本就是個天方夜譚。

對於不可能實現的事,不要抱有幻想,對於沒有把握的事不要妄下斷言。

靈泉的啟示

據傳,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上,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它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瘸一拐地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家夥,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在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世界上不會真的有一汪靈泉能讓亡者重生,死灰複燃,它能給予我們的至多不過是繼續生存的勇氣。而即便是這一份勇氣,也隻會在堅強的心裏生根發芽。

不要為已然破損的東西掉淚,應該多想想在殘缺的狀態下,我們應該怎樣生活。

看這對父子

有一對父子倆,性格都十分剛烈,從不肯讓人一步。

有一天,父親留客人在家飲酒,派兒子進城買肉。兒子提著肉回家,剛要出城門,正巧有一個人迎麵走來,兩人都不肯相讓,便橫眉怒目,挺著身子麵對麵地站在那裏,許久都僵持不下。

父親見兒子這麼長時間也沒有回來,就出去尋找,看到這種情景,就對兒子說:“你暫且帶著肉回去陪客人飲酒,由我來跟他對峙,看到底誰站得過誰!”

這對父子的“執著”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樣一件小事,難道一定要分出勝負嗎?父子倆的脾性也確實太強硬了。

可想而知,在家苦等的客人聽到這樣一個可笑的理由時會作何感想。那些性情暴戾、不能容人的朋友,不交也罷。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一步海闊天空。”做人就應有這樣的胸襟和氣度,如果人人都不讓步,世界將變得多麼荒謬啊!

蝙蝠戰勝野馬

在非洲草原上,生長著一種吸血蝙蝠,別看它身體弱小,卻能致野馬於死地。它在攻擊野馬時,總是趴在馬腿上,用尖尖的嘴巴吸血,吸附得十分牢固,不管野馬如何掙紮、奔跑,都沒法擺脫它,最終在憤怒和絕望中死去。然而,動物學家在分析這一現象時指出,吸血蝙蝠的吸血量遠遠不能導致野馬的死亡,野馬之所以會死亡,完全是因為它暴躁成性,被吸血時放足狂奔,導致筋疲力盡而死的。

弱小的蝙蝠之所以能夠致野馬於死地,完全是因為抓準了野馬的致命點,那就是暴烈的性情。假如野馬在遭到襲擊時能夠平心靜氣一些,下場就不至於如此悲慘。

人又何嚐不是如此,遇事時沉著冷靜是一種最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是一個人成熟的顯著標誌。

換個角度思考

有一個老太太終日愁苦,悶悶不樂。別人問其原因,她回答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車夫,小女兒嫁給了傘匠。每到晴天,我就擔心小女兒家的傘賣不出去,難以維持生計。每到雨天,我又擔心坐車的人少,大女兒賺不到錢。所以就天天愁眉不展。”

來者說:“這又是何苦,為什麼不換一個角度想想看呢?你這樣想,晴天的時候,大女兒家收入豐厚,而雨天的時候,小女兒家必定生意興隆,每一天對於你來說都是值得高興的啊!”

聽了他的話,老太太果然不再愁苦,而是變得終日興高采烈。

這個小故事蘊含的道理十分深刻,完全相同的情況,隻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所得到的結果將會是截然不同的。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有時候,適當地變換一下看問題的視角,會使你對一切事物都有一個嶄新的認識,你會發現,世界原來是這樣美麗,這樣豐富多彩。

夢與現實

每天上午11點,一輛耀眼的汽車都會準時穿過紐約市的中心公園。車裏除了司機,還有它的主人--一位百萬富翁。

百萬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著破爛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盯著他住的旅館。一天,百萬富翁突然對此發生了興趣,他要求司機停下車並走到那人麵前說:“請原諒,我真不明白你為什麼每天上午都盯著我住的旅館看。”

“先生,”這人說,“我沒錢,沒家,沒住宅,隻得睡在這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都夢到住進了那所旅館。”

百萬富翁靈機一動,得意洋洋地說:“今晚你一定美夢得償。我將為你在旅館租一間最好的房間並付一個月房費。”

幾天後,百萬富翁路過這人的房間,想打聽一下他是否對此感到滿意。然而,他出人意料地發現這人已搬出了旅館,重新回到了公園的凳子上。

當百萬富翁問這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時,他回答:“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會夢見自己住在那所豪華的旅館裏,真是妙不可言。可當我真的睡在旅館裏,卻夢見我又回到了那硬梆梆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至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

在人們的生命裏,有時夢比現實更加重要,人們寧可在困苦的生活中品嚐美妙的夢境,也不願意在舒適安逸的生活中噩夢連連,難以安枕。

夢想對於人的靈魂的重要性正如食物和水之於身體。隻要還有夢,再艱難的生活都會充滿希望,而一旦失去了它,再殷實的生活都將是一片死灰。

眼中的泉

這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四十裏荒山隻有一戶人家。這是一片幹枯的荒山,卻是貨物運輸的必經之路,每天來來往往的行人,渴了累了,隻能到這戶人家休息。這家有一個盲女,每逢有人來,盲女都手捧一碗清水,站在門口笑。因為她看不到,接受恩惠的人也就很坦然,一轉身,便成了陌路,一句話也沒有。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接過盲女手中的水,看到其他人對盲女的冷漠,很氣憤,便說:“你何苦呢,幫助一群不懂感激的人。”盲女笑一笑,並不搭話,仍舊摸索著去舀水。年輕人跟著走進去,追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盲女想了想,不好意思地說:“媽媽告訴我,等到把這缸裏的水全部送給過路人,我的眼睛就能重新見到太陽了。”缸裏的水是滿滿的,年輕人忍不住向裏看,竟沒有底,原來,這是一個壘起的泉眼,一眼不涸之泉。

一眼不涸之泉,一個永不可能實現的希望,竟成了支撐一個盲女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如果沒有這個美麗的謊言,盲女的心中將和她的眼睛裏一樣,滿是黑暗。

有時候,給人以勇氣和力量的就是那麼一個希望或一個簡簡單單的承諾,哪怕它永遠不可能實現,而我們被欺騙得卻是多麼心甘情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