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也許是我們聲音特征很小,它也無法獲得諸元?”
“如果我們聲音特征足夠小,為什麼擺脫不了它呢?”
“艇長,它在靠近。”張尋寧說道。指揮艙內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是嘛?”
“是的,比30分鍾前,近了很多。我感覺它就在拖曳聲呐後麵不遠的地方。”張尋寧沒有任何測距設備,純粹是感覺聲音更清晰,更真切了。
“而且,它越來越不像一條魚或者一群魚了。”
“這是什麼意思?”
“我能聽到一些周期的聲音,像是……照相機快門的聲音。”
指揮艙陷入了死寂,江小洋開始思忖下一步計劃,是加速快跑,還是掉過頭來發射幾枚魚雷?
現在的種種跡象確實又表明,身後這個東西是通過某種自己不清楚的手段跟蹤自己的。以他和燈塔水下兵器交手很多年的經驗,燈塔的探搜索手段,除了磁探測,無論主被動聲呐,都並不出色。燈塔似乎一直沒用它的複製人來操艇,隻有複製人可以在理論上獲得和人類海軍類似的能力。
江小洋與航海長商議了一會兒,決定增加潛深,看看能不奏效。對潛艇而言,增加深度可以擺脫很多問題,比如潛深不超過200米的機械鯊魚,不過問題是,潛艇本身也不能承受太大的水壓,不可能無限下潛。
江小洋將潛艇開到南海中的深水區,就是為了用這一招。除了堅固的外殼,另一項優勢在於中國海軍在這一帶建立的水文地理資料。大致上潛艇就是一個閉著眼睛在水裏航行的東西,其有探測手段,但是通常不用(會暴露自己)。有了水下地形資料和精確得慣性導航,就可如同蒙上雙眼,在迷宮中穿行,敵人如果沒有這兩手貿然追擊,那麼可能會撞到複雜的海底起伏地形上。
潛艇開始減速,並增加深度。減速是為了減少噪音。張尋寧很快意識到,那個似有似無的聲音到了較上方的位置。它發出某種絲絲聲,如同氣體泄漏的聲音,而且很連貫,與烏賊的那種,間歇的噴水還不太一樣。
江小洋慢慢減速,他很小心地選擇了一段海溝,要不是剛剛離開金甌半島基地時,校驗了位置,他也不敢這麼托大。慣性導航總是有誤差,潛艇在水下時間長了,誤差積累過大,可就不敢在地形複雜區域潛太深了。
壓載水艙不停地進水,潛艇舵效正在失去,慢慢向下向下。這是危險的時刻,如果控製不當。潛艇可能從他預想坐底的懸崖邊變墜落下去,如果無法及時恢複速度或者恢複浮力,下降太多,艇殼就會被水壓壓扁。鑒於目前已經下潛到450米左右,距離危險深度不過200米,幾乎沒有出錯的餘地。
“魚雷管注水,準備將探測器發射出去。”
他準備釋放一個偵察裝置,有點兒冒險,因為打開魚雷管的時候,容易暴露。所以他需要張尋寧來確定風險。
“艇長,它在靠近,但是一直沒有下降。”
潛艇龍骨輕輕撞到海底,與海圖紀錄的分毫不差。
“打開魚雷管,啟動水下偵察器。”
一個外形象魚雷,隻是略小的水下航行器悄悄從潛艇裏發射出來,這個東西通過光纖控製,使用聲呐和光學設備探測,還有一套照明裝置,不過在漆黑的海底,其光學探測距離十分有限,當然它還帶有強光探照燈,但是這樣一束光在深海裏,也很難穿透太遠。
指揮艙內的一麵屏幕亮了起來,現在可以從這裏接收那個偵察器的視野。江小洋決定先不開探照燈,因為控製纜線隻是光纖,沒有輸電功能,其照明隻能靠自身電池,電池還得負擔動力,所以照明得非常節省使用。這就是張尋寧的價值所在。江小洋希望張尋寧的耳朵,能盡量精確地將這個東西引導到目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