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曆山大繼續率軍向迦德羅西亞和歐瑞坦人的邊界前進。歐瑞坦人和迦德羅西亞人已經聯合起來,在亞曆山大必經的峽穀入口紮營,擺好了打一仗的陣勢,但一聽說亞曆山大來了時,大部分人卻又都棄陣逃跑了。歐瑞坦人的頭目隻好前來投降,並代表他們全族表示歸順。亞曆山大讓他們把歐瑞坦人都召集起來,叫他們放心回家,保證不會傷害他們。亞曆山大派阿波羅發尼斯當歐瑞坦人的總督,派近衛軍官利昂那塔斯為當地駐軍司令,撥給他一部分軍隊。令他在這裏建城,並為即將路過這裏的艦隊提供其必需的給養。亞曆山大就是這樣,不斷地征服新的地區和部族,建立新的城市。
隨後,亞曆山大率軍向迦德羅西亞(南俾路支)前進,所經過的地區大都是沙漠。沙漠裏生長著許多沒藥樹,樹幹上產一種樹膠。沙漠裏還產一種甘鬆根,又多又香。隨軍的腓尼基商人非常熱衷於收集沒藥樹樹膠和甘鬆根。他們讓騾子馱上這些東西走。沙漠裏還生長其他一些奇怪植物。但亞曆山大的部隊行進在這樣的沙漠裏,逐漸陷入困境。路途坎坷,供應難籌,特別無法忍受的是,部隊常常找不到飲水。部隊人馬不得不利用夜間趕路,以避開白天令人難熬的酷熱。每晚長途跋涉在離海很遠的地方。因為迦德羅西亞沿海完全是一片荒漠,亞曆山大曾派人到海邊考察一下,看看那一帶有沒有淡水和其他必需品,結果令人失望,那裏淡水奇缺。這樣就使亞曆山大原來的計劃落空了,因為他本來計劃沿海邊走,一路視察現有的海港,並盡可能地為海軍創造一些方便條件,如,挖井、準備拋錨的地方等。後勤供應組織的周到是亞曆山大軍事勝利的重要條件,但現在後勤供應陷入困境,亞曆山大不僅無法給他的海軍提供必需的物資,他自己率領的部隊也嚴重地缺糧缺水。
糧食的匱乏已使糧食的分配無法正常進行。亞曆山大來到迦德羅西亞境內的一處糧秣較充足的地方,搞到了一些食物。他下令把這些食物包紮起來,貼上蓋有自己圖章的封條,分配給各運輸隊,讓他們運到海邊去。飽受饑餓之苦的士兵,甚至警衛,竟在運送途中,劃開加封的給養包,把食物分吃了。他們實在餓極了,已顧不上考慮這種行為是否會受到國王的懲罰了。亞曆山大知道後,饒恕了這些犯法的人,並派部隊到各處去盡量多搞一些糧食,隻要是可以吃的,如椰棗和羊,都盡量多收買一些。
但是,這隻是困難的開始,更可怕的歸途在後麵,對於某些人來說,歸途將成為不歸之路。到迦德羅西亞的首府還有一段漫長的令人生畏的路。從歐瑞坦地區出發,到最後到達迦德羅西亞首府總共走了整整60天,多數人都認為,亞曆山大的部隊在亞洲所經曆的一切苦難加起來,也比不上他們在這段行軍路上所遭受的罪。事前曾有人告訴亞曆山大這條路非常難走,從來沒有誰率領部隊走過這條路。有一個女酋長從印度逃跑時走過這條路,幸存者隻有12人;居魯士曾到過這裏,企圖侵入印度,結果由於一路荒無人煙,全軍損失了絕大部分。據說,亞曆山大聽了這樣一些傳說後,反而激起了要和居魯士一比高低的鬥誌,毅然決定走這條路。尼阿丘斯說,亞曆山大走這條路,是因為海軍艦隊距這裏不遠,他可以有望得到海軍給他提供的給養。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亞曆山大走這條路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決策,使原來一直組織得很好的後勤工作陷於癱瘓,使部隊遭受了不必要的嚴重損失。
在迦德羅西亞沙漠,夜晚的溫度也在35度以上,白天更熱如火爐。巨大的流動沙丘使部隊不斷改變行軍方向,沙土既深又燙,踩在上麵就像受火刑,每邁出一步都非常艱難。酷熱和幹渴使大批人馬倒下了,特別是隨軍的婦女和兒童,死亡的非常多。馱運重物的牲口大都因疲勞、幹渴而倒斃了,沒有倒斃的也被部隊士兵殺了吃肉,然後報告說它們是累死的或渴死的。亞曆山大雖然知道士兵殺牲口吃肉,也隻能假裝不知道,因為他知道大家都參與了這種犯罪活動。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軍隊的團隊精神也減弱了,病號和累壞了躺倒的人,無人照顧了,甚至沒有人扶起他們前進。
這段路上的有些災難完全出乎意料。迦德羅西亞這樣一個幹旱地區,在季風吹來時,卻又暴雨成災。有一天,部隊好不容易找到一條有水的小溪旁宿營,半夜,沒見天下雨,小溪卻突然暴漲,洪水排山倒海般湧來,隨軍的婦孺大多被山洪席卷而去,亞曆山大用的帳篷連同裏麵的一切也都蕩然無存,殘存的牲口竟被一掃而光。戰士們好不容易才擺脫了洪水,保住了性命,但除了武器外,什麼都沒有了,有的甚至連武器也丟了。這次洪水造成的災難可能不比沙漠小。
亞曆山大在這可怕的歸途中,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顯示了作為一個偉大統帥應有的品質,和將士們同甘共苦,以身作則。在沙漠中行軍,亞曆山大和戰士們一樣,徒步前進,忍受著幹渴和酷熱。有一次,一支找水的部隊在一個小得可憐的水坑,費了很大勁才淘出一點點水,然後他們飛快地跑回來,把盛在頭盔裏的那點水送給國王,亞曆山大接了過來,向他們表示感謝;他雖渴得要命,卻毫不猶疑地當著全軍的麵,把那點水潑在地上。他這一潑,贏得了全軍的歡呼,大家心情振奮,好像都喝到了亞曆山大潑出的那點水。
亞曆山大不隻是和將士們一樣忍受著同樣的苦難,而且能在看似無望的絕境中,保持信心,臨危不亂,想方設法把部隊帶出困境。這支艱苦行進在沙漠裏的軍隊,後來迷路了,狂風把一切可顯示方向的標誌都吹得模糊不清了,在茫無邊境的大沙漠裏,看到的隻有沙丘沙岡,向導也不知應往哪裏走。這時亞曆山大顯示了他的傑出才能,他親自帶領一些人前去探路,走到了海邊,並在海邊的砂石下麵找到了清新的淡水,這真是救命之水,於是,亞曆山大派人把全軍都帶了過來。部隊就沿海岸走了7天,一路都有水喝。後來,向導認出了路,部隊便又向內陸行進。
亞曆山大終於率領部隊走出了沙漠,到達了迦德羅西亞首府,部隊在這裏休息數天後,開始向卡曼尼亞進軍。進入卡曼尼亞後,與克拉特拉斯率領的部隊會合了。克拉特拉斯從印度返回,途經穆拉山口和坎大哈,一路並沒遭遇亞曆山大所遭遇的困難,雖也曆盡艱辛,但部隊和大象都順利而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尼阿丘斯率領的艦隊,如同亞曆山大艱難地在沙漠中跋涉,曆盡艱辛地沿著海岸航行。那裏的海岸一帶盡是些不毛之地,人跡罕見,給養難尋。他們要不斷登岸,籌集淡水和食物,開始他們還可得到亞曆山大的幫助,後來,亞曆山大自顧不暇,當然就顧不上他們了。和亞曆山大一樣,他們也常常缺糧缺水。艦隊上岸尋找淡水和食物時,碰到過吃生魚為生的、還生活在石器時代的莫克蘭民族,並和他們打了一仗。在這種情況下,研究海岸、開辟航道的任務完全被拋在腦後了,艦隊隻是為生存下去而奮鬥。特別使艦隊害怕的是鯨魚群。這些鯨魚噴出小山高的水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艦隊的一些較小的船撞翻。每當碰到鯨魚群時,尼阿丘斯就讓船隊像準備海戰那樣擺開,號角齊鳴,士兵高聲呐喊,紛紛用長矛和長標槍向鯨魚刺去,鯨魚立即被嚇得潛入水中。士兵們高興得大聲歡呼,讚美他們的司令的勇敢機智。由於大海神秘莫測,而有各種怪異的傳說,有一次,艦隊駛近一個小島,舵手說,這是太陽神的聖地,人隻要登上這個島就會無影無蹤。尼阿丘斯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他以他希臘人慣有的勇於探索的精神,毫無畏懼地登上了這一小島,用事實證明這一傳說的荒誕不經,也提高了他自己在士兵中的威信。
尼阿丘斯離開印度河,航行了80天,到達了阿爾穆茲海峽,艦隊在艾馬尼斯河河口停泊,尼阿丘斯帶領了幾個人上岸,在卡曼尼亞的古拉什凱德找到了亞曆山大。亞曆山大見到他們時,見他們個個麵黃肌瘦,蓬頭垢麵,還以為他的艦隊隻剩下這幾個人了,當尼阿丘斯報告說,艦隊已到達波斯灣,隻損失了4艘船時,亞曆山大欣喜過望,高興得流出了眼淚。
三支大軍終於會合了,亞曆山大的遠征軍勝利地班師回朝了。不過班師途中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有人估計,死於荒漠和海上的人數有45000人,幾乎是亞曆山大整個軍事力量的三分之一。特別是亞曆山大率領的那一路,出發時,連同隨軍人員,可能有4萬之眾,而生還的隻有15000人。由於損失的巨大,有人認為亞曆山大所選擇的回師之路是錯誤的。不過,對於亞曆山大來說,他要征服沿海尚未征服的部族,開辟一條從印度河到兩河流域的航道的目的基本達到了。尼阿丘斯不僅勝利返航,而且對沿途的曆史和地理作了較為詳細的記錄,諸如天氣、風浪、海潮以及沿岸的一些土著民族及其奇風異俗等都一一作了記述。可以說,尼阿丘斯第一次探明了一條尚未為人知的海岸,在東西方之間創出了一條海上通道。其意義是巨大的。
公元前325年年底,為了慶祝征服印度和勝利班師,亞曆山大在卡曼尼亞舉行了盛大的祭神活動和體育和文藝比賽。祭祀海神波賽冬、祛邪者阿波羅和赫拉克勒斯,向主神宙斯謝恩。慶祝活動持續了好幾天,以致後來有人說,慶祝活動好像成了酒神節的尋歡作樂。
慶祝結束了,尼阿丘斯奉命率領艦隊駛向底格裏斯河。公元前324年初,亞曆山大派赫斐斯申率領大部分軍隊、運輸隊和象隊經卡曼尼亞沿海去波斯,他自己則帶領輕裝步兵、近衛騎兵沿著通向波斯境內的帕薩伽代城的道路前進。就在6年前,他們第一次進入波斯,現在他們從印度返回這裏,心中肯定充滿了自傲、喜悅和不可一世的自豪感。但亞曆山大的腦海中,除了自豪感,可能正在考慮如何鞏固他的帝國和進行新的征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