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重創大流士三世(3 / 3)

亞曆山大18個月所取得的成就是驚人的,也是空前的。他的父親腓力在赫勒斯滂海峽就停步不前了,他似乎已完成了他父親的未竟之業,實現了他的夢想。但他並不想就此止步,他在鼓動戰士勇猛作戰時,曾說伊蘇斯是最後的一場大仗,實際上,他的遠征的路還長得很,好像還隻走了第一步。亞曆山大下一步向何處去,沒人知道,但有一點大家很快就清楚了,那就是他拒絕和大流士和談。

大流士從伊蘇斯逃跑後,不久就派使者給亞曆山大送來了一封信,請求亞曆山大把他的母親、妻子和孩子們還給他。他的信中並沒有絲毫自責之辭,也沒有提出用什麼來交換他的親人。反而對亞曆山大和他父親腓力的不友善的態度和挑起事端頗有微詞。信中說,自從大流士繼位為波斯國王之後,亞曆山大也沒派使者到他那裏去重修兩國舊誼和盟約,反而率領全軍越界侵入亞洲,已給波斯臣民造成極大危害。因此,大流士不得已才率軍前來保衛國土和祖傳的主權。現在,他作為一個國王,向另一個國王請求把他那被俘的母親、妻子和孩子們放回,並願意和亞曆山大修好結盟。他還提出,讓亞曆山大派全權代表跟隨他的代表到他那裏去,接受他提出的保證,同時,也代表亞曆山大向他作出保證。

大流士這封信顯示,他雖在戰場上被打敗了,在外交上,他仍要以一個國王的身份,平等地和亞曆山大談判。他無法通過戰爭取得的,或他在戰場上丟掉的,他想通過外交手段得到或要回來。他甚至把戰爭的責任完全歸罪於馬其頓。

亞曆山大怎能容忍戰敗逃跑的大流士在信中以平等者的口吻和自己談話,並責備自己無故率兵侵入亞洲。他寫了一封言辭嚴厲的信,派了一個使者給大流士帶去。這不是一封討論問題的信,而是戰勝一方給戰敗者一方的最後通牒。他在信中,首先開宗明義地指出:“雖然我國從來都未曾侵略過你們的祖先,但你們的祖先卻侵略過馬其頓和希臘其他地區,對我危害極大。我已經正式被任命為全希臘總司令,並已率軍進入亞洲,目的是攻打波斯,報仇雪恥。”亞曆山大在這裏說得很清楚,他是為報仇雪恥而來。接著,亞曆山大進一步指出,戰爭是由波斯人挑起的,他列舉了波斯挑起戰爭的各種事例,其中包括入侵色雷斯、鼓動並用金錢賄賂希臘人來反對馬其頓、收買並腐蝕他的朋友來破壞他在全希臘建立的和平局麵等確有其事的事情,但也有諸如指使人刺殺腓力、大流士非法占有王位的莫須有的罪名,當然,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結論便是,挑起爭端的是大流士,他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出兵的。出兵是被迫的,打勝仗和侵占對方土地則是天意。“因此,你應當尊我為亞洲霸主前來拜謁。如果你擔心來到之後我會對你無禮,那你就可以派你的親信前來接受適當的保證。等你前來拜謁時,提出請求,就可以領回你的母親、妻子和孩子以及你希望得到的其他東西。隻要我認為你提的要求合理,就可以給你。將來,不論你派人來還是送信來,都要承認我是亞洲的最高霸主。不論你向我提出什麼要求,都不能以平等地位相稱,要承認我是你的一切的主宰。”這就是亞曆山大的要求,他要主宰波斯的一切,他要把整個波斯都置於他的統治下。他在信的最後威脅說:“不然,我就會把你當作一個行為不正的人對待。如果你想要回你的國土,那你就應當據守陣地,為你的國土而戰,不能逃跑。因為,不論你逃到哪裏,我總是要追的。”

這就是亞曆山大給要求結盟修好的大流士的答複。顯然,亞曆山大在伊蘇斯一役後,已下決心侵占整個波斯了,要當亞洲的最高霸主了,這裏的亞洲霸主其實就是他心中的世界霸主。他說霸主而不說大皇帝,說明這個時候,在他的心中,他所要建立的帝國還是希臘式的,而不是波斯式的。但他已不能容忍任何人和他以平等地位相稱了,這已有點皇帝的味道了。亞曆山大的信徹底打破了大流士企圖通過外交方式停止戰爭的幻想,他現在隻有兩條路,要麼屈辱地投降,要麼繼續戰鬥,和平解決已不可能。

帕米尼歐在大馬士革除截獲了大流士的財寶外,還俘虜了來向波斯人求援的斯巴達、底比斯和雅典的代表。亞曆山大令人將底比斯和雅典的代表無條件地釋放了。因為亞曆山大把底比斯的居民都貶為奴隸,他們派代表來向大流士請求幫助情有可原。他私下還對人說,因為底比斯的兩個代表,一個是貴族,讓他回去照顧家庭,另一個則因為是奧林匹亞運動會的優勝者。釋放雅典的代表是因為這個代表是伊索格拉底的兒子,而伊索格拉底是他父親腓力的擁護者。其實,他是用這種手段來安撫希臘人。對於希臘人,他有時顯露嚴酷的一麵,有時又顯示仁慈的一麵。他就是用這種又打又拉的辦法來穩定希臘,穩定他的這一後方。對於斯巴達的代表則沒有這樣仁慈,下令把他關了起來。

不久,大流士又一次派使者來求見亞曆山大。這一次大流士不再以平等的地位和亞曆山大講條件,而是以戰敗者的身份向戰勝者求和。他提出他出1萬塔倫特,贖回他的母親、妻子和孩子們。他還提出兩國以幼發拉底河為分界線,把河以西直到愛琴海的所有亞洲地區都割讓給亞曆山大。他請求亞曆山大娶他女兒為妻,互相修好,結成盟邦。

大流士提出的條件太誘人了,占有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全部亞洲地區,這是希臘人想都沒有想過的。我們不知道亞曆山大讀這封信是如何想的,但他的部下,他的跟他出生入死的將士中的不少人肯定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仗打完了,他們可以回家享樂了。他父親的老臣、他的副手、戰功卓著的老將帕米尼歐,沒有等亞曆山大表態,便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他提醒亞曆山大,波斯船隊仍在活動,並可能在希臘煽動人們反對馬其頓,大流士仍有很大的力量,而大流士提出的條件,使東征取得所有能夠合理預期的最好結果。他肯定地說,如果他是亞曆山大,他就會同意這些條件,停止戰爭,不再冒險。

亞曆山大此時的目光已不在他所占領的地方,他看得很遠很遠,他已經看見了他的帝國的遠景。他的部下沒有他那麼深邃的目光,看不了那麼遠。亞曆山大對帕米尼歐的意見不屑一顧,他有點嘲弄意味地回答說:“是的,如果我是帕米尼歐,我當然也會同意這些條件。”

亞曆山大和帕米尼歐的對話後來成了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對話不隻是顯示了亞曆山大的幽默,也顯示了亞曆山大和他的親信之間已出現的裂痕。亞曆山大東征開始時所提的目的,複仇和解放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都已達到了,馬其頓所取得的成就和所擁有的威望已遠遠超過了過去,在以帕米尼歐為代表的馬其頓人看來,該滿意了,戰爭該結束了。亞曆山大本人不是也說過伊蘇斯會戰是最後一場大戰嗎?他們不知亞曆山大要把他們帶到何處去,他們開始不理解他們的國王的行動了。

亞曆山大給大流士回了一封十分傲慢的信,信中說,他不需要大流士的錢;也不願意隻得到他的國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為大流士的全部財產和整個國家都已經是他的了;假如他願意的話,他當然可以娶大流士的女兒,大流士不給,他也可以娶。至於大流士本人,如果他願意從他手裏得到友誼的話,那他就應當親自前來。

亞曆山大這封信完全關上了和談的大門,杜絕了和解的一切可能。亞曆山大給大流士的第一封信,還隻是把已占領的地區看成是他的,並沒提出另外的土地要求,而這封信,竟把波斯的全部國土和所有的財產都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其思想變化之快,非常人所可想象。

亞曆山大的回信打碎了大流士的和談的一切幻想,開始準備和亞曆山大再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