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3)

第十八章

再回貴陽

濃情

2007年的8月4日,我們乘坐海航HU7189航班飛往闊別了13年的故地貴陽。

飛機風馳電掣般地穿雲鑽霧,我的思緒也穿越時空地飄飛。

時間倒流到了1987年的元月,那是我第一次到貴陽探親。從白雪皚皚的青藏高原,穿越幹燥寒冷的黃土高原,進入四季如春的成都平原和雲貴高原,那種眼目的鮮亮、心情的愉悅,如沐浴盼望已久的春天。風的濕潤柔和,山野的青翠欲滴,水的清亮柔滑,將一顆久經風霜嚴寒的心頓時融化在這如詩如畫的風景中了。

那時丈夫正在貴陽西南一個名叫鴨池河的地方建設電站——東風電站。

三年後的1990年,我也調入這個電站工地,在這裏工作了整整五年,留下了難忘的歲月。

在東風水電站奉獻了十年的丈夫,1994年初又因工作的需要調回了青藏高原的水電四局,我因此也隨之調入了他們設在黃土高原被稱為金城的蘭州辦事處,算來闊別貴陽已13年有餘。

再次踏上這片曾經留有自己足跡的土地,心情格外激動、感覺格外親切,那些曾經的人和事,電影畫麵般地在腦海閃現,還沒來得及閃現完,飛機已降落在貴陽新修的龍洞堡機場。一出機艙門,眼球竟被兩束鮮花吸引,隨之是香水百合的濃香,紅玫瑰的耀眼,原來是接站的人趁我們未反應過來時送上的鮮花,令人十分驚喜。闊別已久的貴陽市,時時想念的水電人,以這樣的濃情,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當晚,他們就領我們遊覽了貴陽市的夜景,高樓大廈比肩林立,五彩霓虹競相閃爍,巨大廣告牌鮮亮奪目,地上的車流、人流,湧動著經濟的繁榮、社會的和諧、生活的富足、人民的安康……不見了昔日的舊貌。

甲秀樓是我們要遊覽的主要景點。甲秀樓的倒影在南明河的水中搖曳,各種樹木、花卉,在彩燈的照射下五彩繽紛。天上的星、地上的燈、河裏的影,毫不誇張的把遊人引進了人間仙境,當時竟有一種飄起來的感覺,身體似乎失重了。

還是返回地麵吧。我們停留在“找名字”的攤位前,牆麵上掛著數不清的小掛件,每個小掛件上都有字,按字可以組合自己的名字,然後配上生肖,再配上祝福語,組成很有意義的小紀念品。真是獨出心裁、創意非凡。我們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了小掛件,心甘情願地花錢買高興,買意義。

鴨池河情思

到貴陽的第二天,去了我曾經為之工作、生活了五年的鴨池河水電工地。從貴陽出發到鴨池河,大約兩個小時便到。奧迪車奔馳在寬闊平坦的公路上,眼前的山水依舊,村鎮的麵貌各異,不禁想起20年前第一次走這條道時的情景:道路狹窄,坑窪不平,路兩旁的茅草房,背弟拉妹的小女孩兒,旁邊還牽條牛,初見這般情景,令人詫異,繼而湧上酸澀……

“貴陽的山水真好!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看貴陽山水也不差!”朋友的讚美把我拉回到了眼前。眼前一閃而過的二三層小樓,成熟的玉米、稻穀,公路兩旁的果林,炫耀著初秋的豐收。說著話就到了目的地鴨池河。已尋找不到當年的繁華景象,一片衰敗,當年的職工醫院和子弟中學、住宅樓都已人去樓空。比較好一些的樓房已被當地農民占用,辦公樓已被當地政府利用。特意去看了當年晚飯後經常去散步的辦公樓前的花園,也是野草瘋長、樹葉幹枯,不禁想起當年櫻花怒放,梔子花飄香,情侶雙雙,職工納涼的情景,一股感傷之情陡湧心頭……順便說一下,我們是搞水電建設的,建電站時人歡馬叫,開山炮“轟轟”作響,電弧光映亮半邊天……但當電站建成後,即刻開拔,再美的家園也要放棄,再親的親人也要離開,這就是水電人的生活,這就是水電人的情懷。

遊覽完整個鴨池河工地,就到吃午飯的時間了。記得十五六年前,經常去鴨池河對岸一個叫“望江亭”的小飯館吃酸湯魚,這次重回鴨池河,還想故地重遊,再次品嚐具有鴨池河風味的酸湯魚。記得當年的酸湯魚是用發酵過的青菜做酸湯,現在是用西紅柿做酸湯,當年吃的是大鯰魚,現在吃的是野生魚,大約二三兩重的小魚。雖然吃著現在的酸湯魚,卻在回味十多年前的味道,酸度適中、爽口、開胃。

噢!那留在心底的火紅的鴨池河!

哦!看在眼裏的如今的鴨池河!

啊!我難忘的鴨池河歲月!

黃果樹瀑布

說起遊覽黃果樹瀑布,這已是第三次了。

記得第一次是在20年前的春節。那次是去貴陽探親,第一次踏上貴州這片土地,什麼都是新鮮的。因為黃果樹瀑布是我國第一大瀑布,應是遊玩的首選景點。從貴陽出發,向西南方向大約行車一小時左右就到黃果樹瀑布了。當時不買門票,在公路的左方就看到瀑布了。水不大,我們從公路的一處山坡下去,就到犀牛潭了,我們是從犀牛潭露出水麵的石頭橋上走到對麵山上的。

第二次是陪大姐和朋友去的。與第一次相距六年,正值8月,水量比較大,我們仍可以涉水到對麵山上,還去水簾洞感受了一下。裏麵涼爽潮濕,似在享受秋雨的洗禮,想起了電影《西遊記》中孫悟空穿越水簾洞的情景,唐僧師徒在晚霞中路經黃果樹瀑布的畫麵,透過水簾洞隱隱看到對麵的山峰樹林。

2007年再遊黃果樹瀑布,已相隔十五年之久。十五年的時間,對歲月來說隻是一瞬,但相對人的一生來說是不短的間隔。遊玩的時間不同、條件不同、心情更不同。這次是專門去旅遊,並且是在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富足,旅遊成為人們的休閑方式的條件下遊黃果樹的。此次遊覽不見昔日舊貌,但見高速公路快速延伸。

原來坐車路過黃果樹瀑布,現在汽車奔馳在高速公路上不見瀑布的蹤影。去黃果樹瀑布,必須經過一個很大的森林公園,穿過由人工引進栽培的近3000多種盆景的園林,再經過人工索道即滾動電梯,行走近半小時,才能聽到瀑布跌落穀底的巨大轟鳴聲,感受到空氣的潮濕;再向前,看到水霧遮住了半邊天,既而如勁風吹來毛毛細雨打在臉上、身上。沿護欄前行,有賣雨衣、雨鞋的小商販,必須用雨具才能觀看瀑布的壯觀。那種水跌落穀底噴起的水霧濺起的水花,無比壯觀,撼人心弦,水花似無數珍珠從天而降,水霧似天外白雲飄動山腰,遊客們歡呼雀躍,享受著黃果樹瀑布的淋浴,感受著大自然的恩賜,觀看著白浪滔天的澎湃,耳聽著萬馬奔騰、鐵騎過江的呐喊,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怎比得此景、此情、此時?

青岩古鎮

在貴陽還遊覽了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青岩古鎮。

青岩古鎮地處貴陽南郊,距貴陽市29公裏,城鎮的麵積約6.7平方公裏,全鎮總人口約3萬人,是貴州省著名的文化古鎮。

青岩古鎮形成於明朝洪武年間(1378年),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曆史。

8月9日,我們在朋友的陪同下遊覽了青岩古鎮。清一色的石板牆、石板房,使古鎮古樸中透著滄桑,幽靜中蘊含勃勃生機,潔淨無塵的街道告訴我們古鎮人勤勞好潔。

我們隨導遊先後遊覽了狀元府、萬壽宮、迎祥寺等,重點參觀了周恩來父親曾經居住過的小院。

小院院門矮小,是單扇門。一進門,便看到周總理的巨幅照片被盆花環繞,靜立石牆邊,院內有兩棵不知名的大樹,不少的花卉盆景,清幽雅致。臥室中陳列著周總理父親周懋臣用過的用具。導遊介紹了他的生平為人;講到在國難當頭、為免遭倭寇瘋狂殺戮,年近80歲的周總理的父親曾居住此院兩年有餘。曾在青岩古鎮居住過的還有鄧穎超的母親楊振德、李克農的父母。1931年至1933年他們都在青岩古鎮南街的75號院和今背街的2號院住過,他們都以難民的身份住在青岩鎮。看著屋內的遺物和簡陋的陳設,不禁使我們聯想到我們的國家領導人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所承受的背井離鄉、拋家舍親的艱難歲月,他們為了中國人民的利益,自己和家人過著東躲西藏、居無定所、生活境遇危險的日子。

青岩古鎮的街道皆為石板路,路兩旁是居民們各自的鋪麵,大部分是自家產品,有賣蠟染布、土布、手工編製的飾品、用品;有當地的小吃,什麼米豆腐、鹵豆腐、臭豆腐、豆腐果、糍粑、年糕等;還有各種肉食品,什麼鹵腸、鹵豬耳、鹵豬腳、鹵雞翅等。據說青岩鎮的鹵豬腳濃香糯滑,朋友還特地買了兩斤帶回去讓我們品嚐。

由於第二天要離開貴陽去青島,匆匆遊覽了兩小時便回貴陽了,但古鎮的風貌、風情、風景永遠留在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