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母親的遺像
今天是2010年3月14日,坐在陽台的靠背椅上,看著紛紛揚揚的雪花,寧靜的心被紛揚的雪花紛擾著,腦際浮現出2006年的五一回家時看到的母親的遺像。因為是剛過完清明節,母親的遺像前還擺著親人們供獻的果品類。由於有段時間了,果品都蔫了。盡管如此,它們仍然表達著親人的思念、祭奠。
母親的遺像,還是65歲那年照的,那是她生平第一次照相。記得那是1976年的春季,是我接母親去我那裏住,路過省城時,我領到照相館給照的。否則,老人連張遺像都沒有。76歲時,我又接母親去我那裏住,那時我已經住樓房了,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在樓房的花壇旁為母親照了不少相,每年回家看望母親時,都要帶上相機,為母親和家人照些照片。後來的照片,似乎在我心裏沒有留下多少印象,唯獨65歲那年的第一張照片,母親的形象刻在了我心裏,清晰無比。
回憶著母親65歲那年照的第一張照片,追憶著母親在世時的點點滴滴,細細節節,熱淚漣漣滑落,以至不能自已。
細細想來,清明節將至,腦際浮現出母親的一舉一動、細節末枝是再自然不過的了。看著紛紛揚揚的雪花,腦際又浮現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
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寫上幾句,以釋對母親的思念,表達對母親的祭奠。
生活的感動
從小生活的時代家庭環境,生存狀態及家庭的經濟條件,都使我養成了特別簡單隨意的生活習慣,從來不要求吃穿的好壞。即使現在經濟富裕了、物質豐富了、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我簡單隨意的生活習慣一點也沒有改變。記得小時候渴了,拿勺在水缸裏舀勺生水,一口氣喝下;餓了,找塊雜麵饃充饑。現如今,我也是渴了,倒杯溫開水喝。盡管家裏放著各種茶葉、咖啡、奶茶,我卻很少去泡茶、衝咖啡喝。
現如今,雖已退休在家,有的是時間,有的是條件,但我仍保持著從小養成的簡單隨意的生活習慣。
近兩年,老伴也退居二線,較之在職時閑適了不少,一旦有閑暇時間在家,他會為我們的退休生活營造出一種溫馨、舒適、美好的氛圍。有時他會為我們倆衝上冒著騰騰熱氣、散發著濃鬱醇香的咖啡;有時會有茶香盈鼻,心兒甜甜的感覺;特別是在我進廚房做飯時,他會放上旋律優美的歌曲,讓我在享受音樂中愉快地進行家務勞動;有時周六、周日他會說:“今天不用做飯了,帶你到外麵吃點好的,改善改善。”心裏暖暖的,特別的感動,特別的享受。每當節假日來臨,或外孫女放寒暑假,他都會考慮、安排帶我們出去休閑放鬆,這既讓我盼望,也讓我感動。其實他因工作關係,不僅走遍了全國各地,也到過世界各地。
有時一個人時,常常回味咖啡飄香,茶香盈鼻,旋律優美的氛圍,這些看似不經意,實則有心有意,常常使我心中升騰起一種莫名的感動,繼而會生出些愛情不老,越久越醇香的感慨。
陽陽
外孫女陽陽是4年級的小學生,聰明、可愛、活潑、靈秀,真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特別是爺爺,更是喜愛有加,疼愛無比。
今天是星期五周末,陽陽上半天學,中午就接回家了,與往常一樣,吃過午飯照例要午睡。睡在床上以後,陽陽就有許多節目:一是要看一會兒書,二是要我給她講故事,三是要我陪她做遊戲,折騰一會就毫無睡意了。有時累了,看會書,大約10分鍾左右,不用催,自己轉過身就入睡了。今天我倆躺在床上,陽陽先看書,後為我朗誦我以前寫過的散文,又教我像她一樣做彎曲手指遊戲,睡到床上快半個小時了,她一點睡意也沒有,突然笑眯眯地要和我玩搖籃遊戲——這是我和她小時候經常玩的遊戲,就是她爬到我的肚子上,我來回搖。現在她的身高與我差不多,根本搖不起來,由此我想到了很多她小時候的趣事。
陽陽是1996年4月19日淩晨0∶25出生的。按老規矩算應該是4月18日夜,但她出生在醫院,就按4月19日了。
陽陽的預產期應該是4月底5月初,但她提前近兩個星期出生。女兒是4月17日下午3點住的醫院,按我的想法可能住一個星期以後才生產。4月18日下午陣痛加快,晚上十點我回家打算休息了,接醫院電話,又在23點半左右返回醫院,不到一個小時陽陽就出生了。
滿40天時,習俗有孩子滿月要挪窩的說法。40天那夜,我把陽陽抱到我住的房裏,大約22點她睡著了,一直到6點才醒來,我讚歎她真是乖寶寶。
滿3個月後,女兒要上班,我們就輪流看她;會翻身、會爬時我們極不放心,女兒給她買了嬰兒床,並用布帶從腰間拴住,再去上班。有一次陽陽拉肚子,巴巴拉出來後又蹬又抓,哭累了,又睡著了,手指上全是巴巴。當把這事講給她聽時,她就說:“真惡心。”
1997年春節時,爺爺回家,那時陽陽已是10個月大的嬰兒了,自己已會跳蹦蹦,就在爺爺的肚子上跳,高興得眉飛色舞。全家人為了逗她,用冰冰她,用醋酸她,她就皺著眉頭撮著嘴,樣子可愛極了,逗得全家人十分開心,大笑不止。
快一歲時,陽陽會翻身扶著她的嬰兒床站起來了,有時我看她站得太費勁,想扶她一下,她將我的手撥到一邊,堅持自己站起來。我感歎人的獨立性在嬰兒時就顯露出來了。
練走路時,女兒給她買了學步車,她坐在車裏滿地滑;有一次,她滑到門跟前,竟把小手放到門縫裏,夾痛了手指哭了……
一歲一個月的1997年5月17日,她被送到貴州鴨池河的奶奶家。
兩歲時接到北京,當時我們住在方莊,家裏床頭櫃上有盞觸摸台燈,她不斷地用手指觸摸,一亮一滅的,她覺得好玩極了。當時接陽陽到北京時,由於貴州的爺爺奶奶疼愛,經常抱著,很少讓她走路,所以兩歲時走路不十分穩,我經常拉著她的雙手在床上跳蹦練腿勁。這時的陽陽,特別愛笑,見誰都笑,可愛極了,現在想起,好像昨天的事。
剛來北京,我們給她巧克力吃,經常把她放在飯桌上坐著,有一次她坐在飯桌上,嘴裏喊著“克你——巧!克你——巧!”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後來才恍然大悟,她是要吃巧克力。
還有一次我的學生梅子去方莊家裏,教她一些好玩的動作,學趕馬的動作,她突然說:“我是大馬!”
兩歲半時送她上幼兒園,由我接送,有一次,接她出來後,她什麼都不說,原來嘴裏含著一口玉米麵糊糊,就是不往下咽,後來吐出來了。
三歲時開始上藍天幼兒園,送她去的那天,她高興地逗著幼兒園養的小兔子、小鳥,看到我們要離開時大哭不止。四五歲時,陽陽酷愛聽故事、看書,全家人一有時間就給她講故事、讀故事。陽陽六歲半上小學,剛開始學寫字時寫得不好,自己氣得大哭:“我怎麼寫不好啊!”二三年級時,作業量大,一般都要做兩三個小時的作業,累了就扔書、扔筆、扔本。
上四年級以後,性格變得溫柔了,不容易發火了,字也寫得好,學習成績也很優秀,是班裏的班幹部了。
孫女陽陽,現在已是初二的學生了。1.68米的個頭,黃金分割率的比例,長腿翹臀,真讓時光雕刻成一位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陽光女孩,看一眼都讓人從心裏透出抑製不住的喜愛。
表情生動、豐富、圓潤的臉型,會說話的大眼睛閃著機靈的光,紅潤粉嫩的嘴唇,一頭黑緞子似的秀發,渾身上下都散發著青春美麗的氣息。
獨特的性格、與眾不同的興趣;包羅萬象的閱讀喜好;信息、知識爆炸時代的陶冶;手機、電腦的普及使用;境外、境內旅遊積累的見多識廣,都使陽陽成為一個時代少年、信息少年,與她父母那個年代的少年都有天壤之別,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記得我們老家有句俗語:看孩子自家的好,論莊稼別人家的強。這話雖有道理,別人家的孩子也靈光、優秀,但我熟悉了解的還是自家的孩子——孫女陽陽。
陽陽三歲時就上了北京藍天幼兒園的長托班,在那裏開始學習唱歌、跳舞、英語等,也學著自己管理自己的物品,自己疊衣疊被、洗臉、洗澡。五歲時就是藍天幼兒園藝術團的演員。六歲時,排練了藍天幼兒園四個園區120人參演的歌劇《金翅鳥》。《金翅鳥》是一部反映環保內容的歌劇,陽陽在劇中扮演小鹿。
從2002年春季開始,她們排練的《金翅鳥》,在各大劇院為北京市的少兒及中小學生演出達18場次。在此之前,他們排練的舞蹈《金喇叭》、《小貓釣魚》、《知識窗》等先後在人民大會堂、北京飯店、長城飯店等向外國友人、江爺爺(江澤民)、胡爺爺(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多次演出,參加過2001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申奧成功的慶祝演出。就在陽陽上學前的2002年8月份,他們幼兒園參加了在廈門思明區舉辦的全國幼兒舞蹈大賽,藍天幼兒園拿到了第一名,陽陽也被評為藍天幼兒園的金牌演員,發了獎狀。那段時間,真苦了孩子。孩子為了排練演出,辛苦無比,生活無規律,營養跟不上。一旦要演出,就用麵包、火腿腸、礦泉水當午餐或晚餐,五六歲的孩子竟然掉頭發,出現了斑禿,可見,辛苦、勞累、壓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