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2)

歲月悠悠情意深

——序張玉蘭散文集《歲月流情》

張勝友

朋友囑為張玉蘭的散文集作序,卻之不恭。

我想曾經做過幾十年中學教師的張玉蘭同誌,她的散文,大概會用更多的筆墨,寫她的教師生涯、她的閱讀和她的學生……果然,翻開目錄,我看到許多描寫教師、學生、讀書思考的篇目。除此之外,文集還用大量的篇幅反映了作者隨建設者隊伍輾轉大江南北、親曆水電建設工地的火熱生活,以及對親情、愛情的感受、體驗和對祖國壯美河山的歌頌……這一百三十多篇散文,我體察到了作者濃濃的西北風情和曲折的人生曆練。作者敏銳的觀察力,流暢抒情的文筆,真摯醇厚的感情,清新質樸的風格,如此鮮活地再現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北農村風貌,鄉土氣息濃鬱,場景描寫細膩,心理刻畫準確,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寫散文,需要一種情致,一種思考,一種對生活的發現。把這種人生體驗和思考表達出來,賦予文學的情感色彩,就能感染人,打動人。

可喜可賀的是,張玉蘭做到了這一點。

張玉蘭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從西北農村考入大學的,畢業後一直執教於鄉村中學和水電工地的職工子弟學校。三十多年的漂泊生涯,舉凡西北農村的貧困拮據、青年學子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盲目熱情、數萬水電大軍在工地上改天換地的建設場麵,一一流瀉於她的筆端。作為教師,她培育過眾多的學生;作為女人,她享受過愛情;作為妻子,她追隨愛人輾轉南北,走過了幾十年漂泊不定的心路曆程。她的散文,寫的就是她的經曆,她的生活,她的悲歡苦樂。因為對文學的喜好和一往情深,使她在尋常的生活中平添了許多睿智的思考。

文如其人,張玉蘭的散文真實質樸,用一顆真誠的心在感受親情、友情、愛情,分享生活的甘苦。她筆下的《母親》,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卻是一個有心智、有遠見的母親;她筆下的《大姐》,是一個凝聚了千千萬萬中國勞動婦女優秀品質的典型代表;《女兒》把當代女性自強不息、奮鬥向上的時代精神無聲傳遞;她寫水電女工《雲嫂》《迎春花》時,用女性的視覺,寫出了水電人獻了青春獻子孫的博大情懷、巾幗不讓須眉的自強精神,更把水電女工堅韌不屈、默默奉獻的人格力量呈現在讀者麵前。

張玉蘭善於寫熟悉的親人、朋友、學生,尤其善於寫她的感悟。她寫的《窗外春色》把人生的感悟、內心的力量、求索的精神悄無聲息地滲透在讀者的閱讀中。她用手中的筆熱情謳歌和諧社會、多彩生活。她的山川遊記《走過新疆》、《沿海散記》展現了她對社會、自然的觀察和思考。

讀她的散文,能感受到她是在用心感受生命、用情謳歌時代。正如她的散文集將歲月流情一一記錄。

辛卯歲春於北京

張勝友,著名作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原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一樹玉蘭萬縷香

一樹玉蘭萬縷香

——序張玉蘭散文集《歲月流情》

關水青

今歲仲春,雜花生樹,郭君建堂南行公幹,事畢專程來訪,餘喜出望外,促膝傾心,暢敘離緒,攜賞萬花,悠遊湖畔,快哉斯情,感動不已。別後二十餘載,三度垂顧寒舍,其情較人走茶涼之輩,豈止天上人間之遙!魚在水中,冷暖自知。吾得高朋,心亦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