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寧海濤聲——中國農村巨變係列之一 第一章(2 / 2)

門。又是莫名其妙的事!大門、小門共兩座門出現在他的麵前。好陌生哪!

那是在中學課本裏學的吧。有篇古文叫《晏子使楚》,說晏子是個矮子,楚王想羞辱他,便讓他從小門進宮見駕。晏子對楚王的心計自然明白,卻不慌不忙地說,出使大國的時候,要走大門,現在我出使的是小國,自然要走小門了。楚王為了表明自己是大國,便讓晏子從大門進去了。

也許當年學這篇課文時,學生們對晏子是非常敬佩的,認為他保衛了自己的尊嚴,也保衛了齊國的尊嚴。其實,這位晏子並不值得人們敬佩,你瞧他養尊處優,身價不落,連個小門都不願意走。天下成千上萬的貧民百姓大都走的是小門、柴門、土門……為官的為什麼就不能從小門走走?

張鐸保勒住想象的韁繩,把自己的思緒牽回現實之中:

路,今後的路,該如何走……

創業難,突破更難。

他要遠航,岸依然是原先的岸,船依然是原先的船……

3

座談會。

清一色的鎮辦企業的十幾個廠長、經理們圍張鐸保而坐。全是一張張陌生的麵孔。

為什麼要開這樣一個座談會?

來由很簡單。這些年,寧海鎮的鎮辦企業搞得不如村辦企業,村子走到了鎮上的前麵,是好事,也是件令人焦急的亊。就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而言,總會有人在前,有人在後,這是正常的。但是,就寧海鎮的具體情況講,鎮辦企業的條件並不比村辦企業差,這就很不正常了。何況這種鎮辦企業落後於村辦企業的局麵已經凝固了似的,維持了好長時間。

張鐸保上任後,有人給他遞話:抓抓鎮辦企業吧,他們再不奮起直追,就應該被開除球籍了……

今天,張鐸保開的是鎮辦骨幹企業的頭頭會。他要聽聽他們的意見,看看他們心中的藍圖,讓他們與村辦企業一起撐起寧海的新天地。

可是,他失望了。

下麵,是他與一個先進鎮辦企業頭頭的對話一“寧海的鄉鎮企業辦得有起色,經濟效益也算好。請談談你們廠在寧海鎮鄉鎮企業中所處的地位。”

“你是讓我排名次吧?”

“也可以這麼說。”

“這首先要看跟誰比。與村辦企業比,我們確實有一段差距,當然不是所有的村辦企業都比我們強,如果在鎮辦企業中比,我們雖然談不上龍頭,可也能排到前幾名。這麼說吧,我們全廠上上下下都盡力了,也做出了成績,心裏是踏實的。”

“如果咱們不要在自個家裏比,走出去跟全省全國的先進廠家來個橫比,是不是你們的心裏也那麼踏實?”

“沒有這樣比過,外麵的世界我們不大了解。”

“應該這樣比,也應該了解自己以外的更多的廠家的情況。在中國有一句流傳很廣的成語叫‘井底之蛙’,意思是說久居井底下的青蛙隻能看到井口大的一塊天,它便以為天就那麼大,自己已經看到了全部的天,因而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其不知,井口之外的天還大得很,它看到的隻是天的一個小角角。井底之蛙患的目光短淺、心胸狹窄之症,醫治的唯一辦法是將其放到大海裏去,這樣它就會看到真正的天了!”

對方聽後,又提出一個問題:“就算你講得對,可是我認為我們沒法跟人家外麵的企業比,咱們設備差,技術也落後,怎麼個趕法?”

“任何奇跡都是人幹出來的。更新設備,引進技術,招攬人才。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不加大投入,哪來的大產出?”對方不吱聲了。

張鐸保的心情不好。他又來到了幾個連年虧損的後進企業。下麵,是他與一虧損企業的廠長的對話。

“你們這個企業不像個工廠的樣子,也沒有像樣的產品,明明是虧損戶,卻要自欺欺人地說年年有盈利。鎮裏進行過審計,你們廠是千真萬確的虧損戶。現在,我要你說句心裏話,為什麼你們不報實情自欺欺人?”

“……”

“把一個企業搞成這個樣子,作為一個廠長,你有什麼責任?”

“……”

連提問兩句話,張鐸保心頭不由得湧上一股火氣,他隻好直截了當:

“明年你們廠能不能扭虧為盈?”

“有困難。”

“不行,就請你下台。”

“……”

張鐸保按捺不住心頭的焦慮,他想突圍,他要進攻!他找到了三個字: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