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成功有約 輯二十一管好你的嘴
一、力圖說真話;二、不能說真話,則保持沉默;三、無權保持沉默而不得不說假話時,不應傷害他人
——錢理群關於“說話的三條底線”
1.別留下一絲裂痕
婚後,妻子不止一次問丈夫在認識她之前,有沒有跟別的女孩好過?
妻子並不是丈夫的初戀。丈夫與另外一個女孩子相愛過一段時間,並且吻了她。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以後丈夫與女孩再也沒來往過。
丈夫曾在心裏反問自己,倘若妻子告訴自己,她當初與某個男孩戀愛過,自己真會大度得毫不介意嗎?愛情總不願意看到第三個人的出現,哪怕他隻是個越來越遙遠的模糊的影子。
於是丈夫對妻子說:“你是我最初的戀人,也是最後一個。”妻子為此而陶醉在甜蜜之中,兩個人一直美滿幸福著。
愛情是件易碎的藝術品,盡量別留下一絲裂痕,否則,再高超的焊補技術,都不能使之完好如初。
2.給別人一點機會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出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點。哎唷,鍋子歪了!”
“請你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隻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學會體諒他人並不難,隻要你願意給別人一點機會——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看問題,多為別人考慮一點。
3.先了解後交流
孔子在路邊休息。駕車的馬匹鬆了韁繩,跑去吃了別人的莊稼。那戶種田的人就把孔子的馬給牽走了。子貢經孔子允許,前去索要馬匹。子貢像搞外交似的,運用辭令,說得文謅謅的。那個種田人根本聽不進去,也不肯把馬還給子貢。子貢隻好回來向孔子複命。
這時,孔子一行人中有一個剛剛拜孔子為師的村野之人,他請求孔子允許他前去索要馬匹。他走過去對那種田人不客氣地說:“你把地種到了這裏,我經常在這裏走路,活人總是要碰麵的嘛!我的馬怎麼能避免不吃你的禾苗呢?”
那個種田人聽了這話挺高興,回答說:“說話要是都像你這麼說就好了,多有說服力呀!哪能像剛才來的那個人那樣呢,說了半天話也沒說明白。”
說著,種田人就解開拴馬的韁繩,把馬交給了孔子的弟子。
要想與人有效的溝通,就必須先了解對方,然後運用對方所能接受的、所熟悉的語言和所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交流。隻有這樣,才能使對方欣然接受你的意見或主張。
4.惡語傷人六月寒
樵夫救了一隻小熊,母熊對他感激不盡。
有一天,母熊安排豐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對母熊說:“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滿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雖怏怏不樂,但嘴上卻說:“作為補償,你用斧頭砍我吧。”樵夫照她的話做了。
若幹年後,樵夫又遇到母熊,問它頭上的傷好了沒有。母熊說:“那次痛了一陣子,傷口愈合後,我就忘了。不過,那次您說的話,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語言傷害超過肉體傷害,因為它刺傷的是心,是靈魂。有人隻顧一時口舌之快,有意無意地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有時一句侮辱性的語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情葬送掉。
5.管好你的嘴
有個人為了慶祝自己的40歲生日,特意邀請了4個朋友,在家中吃飯慶祝。
3個人準時到了。隻剩一人不知何故,遲遲沒有來。
這人有些著急,不禁脫口而出:“急死人啦!該來的怎麼還沒來呢?”其中有一人聽了之後很不高興,對主人說:“你說該來的還沒來,意思就是我們是不該來的,那我告辭了,再見!”說完,就氣衝衝地走了。
一人沒來,另一人又被氣走了,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該走的卻走了。”剩下的兩人,其中有一個生氣地說:“照你這麼講,該走的是我們啦!好,我走。”說完,掉頭就走了。
又把一個人氣走了。主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最後剩下的這一個朋友交情較深,就勸這人說:“朋友都被你氣走了,你說話應該留意一下。”
這人很無奈地說:“他們全都誤會我了,我根本不是說他們。”最後這朋友聽了,再也按捺不住,臉色大變道:“什麼!你不是說他們,那就是說我啦!莫名其妙,有什麼了不起。”說完,鐵青著臉走了。
說話是一門藝術。不同的詞彙組合,不同的語氣都會收到不同的效果。人際交往中管好你的嘴,一定不要犯了這個過生日的人的錯誤。
6.用3個篩子篩一下
一個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兒,說:“我有個消息要告訴你……”
“等一等,”哲人打斷了他的話,“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用3個篩子篩過了嗎?”
“3個篩子?哪3個篩子?”那人不解地問。
“第一個篩子叫真實。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確實是真的嗎?”
“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現在再用第二個篩子審查吧。”哲人接著說,“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實的,也應該是善意的吧。”
那人躊躇地回答:“不,剛好相反……”
哲人再次打斷他的話:“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請問,使你如此激動的消息很重要嗎?”
“並不怎麼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事,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麼就請你別說了吧!這樣的話,它就不會困擾你和我了。”
平時著急告訴別人事情之前,不妨也先用“真實、善意、重要”這3個篩子篩一下。生活中,很多話其實根本不必說,也不用說。當你管好了自己的嘴,你當然也能管好自己的生活。
7.你能保密嗎
羅斯福當海軍部長助理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基地的事。
“我隻要你告訴我,”他的朋友說,“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其事。”
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絕是好呢?
隻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麼,”羅斯福微笑著說,“我也能。”
在任何時候,你都不能指望別人就某事守口如瓶。你可以給好朋友說,他也會同樣地給他的好朋友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說”。
8.不失信於人
一個商人臨死前告誡自己的兒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記住兩點:守信和聰明。”
“那麼什麼叫守信呢?”焦急的兒子問道。
“如果你與別人簽訂了一份合同,而簽字之後你才發現你將因為這份合同而傾家蕩產,那麼你也得照約履行。”
“那麼什麼叫聰明呢?”
“不要簽訂這份合同!”
謹慎對待你的諾言——既然許下諾言,無論刀山火海都不能反悔——你不能言而無信。不要輕易向人承諾——決不輕易向人許諾你可能辦不到的事——這是不失信於人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