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物與景物 6.《慈禧太後的頤和園》?(1 / 3)

第六章人物與景物 6.《慈禧太後的頤和園》

說起老北京的戲樓,不得不提及頤和園仁壽殿北花台後麵的德和園:慈禧太後看戲的地方。

這絕對屬於“皇家大劇院”了,始建於光緒十六年(1891年),是慈禧親自下令在清漪園(頤

和園前身)怡春堂舊址上修造的。林語堂在講述頤和園時,也未敢忽略這座戲樓:“在園中

不計其數的建築物中,包含著一座三層的戲台,一個設有鐵製轉藏輪的亭子和庭院。這是為

慈禧太後建成的一處絕妙居處,位於一片美麗的石庭之前,裝點有一對銅鶴和其他擺設,最

講究的是從特定角度、位置上觀覽景致時可見出的匠心。”

占地麵積3851平方米的德和園,主體建築自然是那層層皆可表演的三層大戲樓(高21米),附

屬建築則有兩層扮戲樓(化妝間)、看戲廊及慶善堂。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正麵對大戲樓的頤

樂殿。頤樂殿正中即是太後的“雅座”,她在執扇、端茶的宮女侍候下,搖頭晃腦、旁若無

人地看戲——所有的戲目都是特意為她安排的專場演出。可真會享清福啊。所謂的德和園,

其實是一個人的劇場。所有的演員都是跑龍套的。真正的主角,坐在看台上呢。

這個老女人獨自看戲,是感到熱鬧呢,還是感到寂寞?這恐怕就是萬人之上,惟我獨尊的感

覺:連寂寞都不願與別人分享。她哪是坐在看台上,分明是坐在雲端,抑或坐在月亮上——

像偷吃了靈藥的嫦娥一樣。陪伴嫦娥的是伐木工人吳剛和一棵桂花樹。陪伴慈禧的是太監李

蓮英和一根雕龍描鳳的拐杖。

據說慈禧看戲的戲單,皆由南府總管商選後,交李蓮英呈送慈禧禦覽。姚天新先生曾描述:

“慈禧是個戲迷。她不僅能改戲,而且還能編戲,對戲劇有一定的修養。當大戲樓排演新劇

時,慈禧曾‘坐戲樓中,仔細推敲,終日無倦容。其見有應當改正之處,則即刻飭太監傳知

後台,一經改正,則自覺生色不少’。”可見她對“文藝工作”管得還挺細,時有“最高指

示”。她讚賞的戲目計有:《群英會》、《定軍山》、《芭蕉扇》、《鐵弓緣》、《穆柯寨

》、《金山寺》……這是她一個人的“樣板戲”。

戲樓底層下麵挖有一口深井和五座水池,一方麵可增強演唱的共鳴效果(最原始的音箱),另

一方麵,當劇情需要用水烘托氣氛(譬如《羅漢渡海》中鱉魚噴水,或要噴出水柱的龍燈),

隨時可借助壓水機自井中汲水。空中還有配合演員表現特技動作的滑車五部。由此可見,大

戲樓的技術裝備(包括音響、布景)在當時還是極先進的,堪稱全國一流。

慈禧太後挪用二千四百萬兩白銀的海軍軍費,建造了自己的超級大別墅:頤和園。僅修築德

和園,就曆時三年,耗資七十一萬兩銀子。頤和園多了個大戲樓,戍邊的北洋水師就少了艘

鐵甲艦。慈禧太後,你就盡情地糟踏去吧。會有你好看的時候。

為了趕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慈禧的六十大壽)之前竣工,德和園的工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可戰爭的步伐邁得還要更快一些:這一年的七月,中日甲午海戰打響了。

大戲樓雖然平地而起,為給太後慶壽需款而讓道——卡緊褲腰帶“停購艦艇兩年”的北洋水

師,卻全軍覆沒。

設施先進的戲樓,和裝備落伍的海軍,恰成鮮明對比。慈禧太後的錯誤在於:她把舞台上的

氣氛看得比戰場上的氣氛還重要。

當昆明湖的荷花爭香鬥豔之時,遠處的黃海水麵,漂散著帝國海軍的斷槳殘櫓。這是戲外的

戲。這是簡直非人力所能設計的悲劇布景。

這一年,慈禧度過了她一生中最尷尬的一個生日。血腥的甲午風雲大大地抵銷了北京城裏的

喜慶場麵。日本人用轟鳴的炮聲為中國的老太婆呈上一份沉甸甸的“賀禮”。而大清帝國的

海疆,像堆滿奶油的生日蛋糕一樣被輕易地切開了。

原定在德和園給慈禧慶壽的那場演出,被推遲了。然而僅僅在第二年的九月初三,慈禧就好

了傷疤忘了痛,她的注意力又由脆弱的邊防轉向了歌舞升平的戲樓。她在頤和園裏看戲,一

看就是十三年。

在我眼中,慈禧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一個“商女”——不知亡國恨。她在德和園十三年共觀

看二百多場戲,花樣繁多,內容各異——其實都不過是《玉樹後庭花》的翻版。她在大清帝

國的後花園,翻唱了一曲悲哀的老調。

慈禧:紫禁城裏天字第一號的票友。熱愛文藝,本身並沒有錯,但她確實不適宜治國。

果然,1912年,苦苦撐持的大清帝國終於像草台班子一樣垮掉了。曲終人散,隻在頤和園裏

留下一座冷冷清清的大戲樓。

中國,在出過喜歡歌舞的陳後主、喜歡填詞的李後主以及喜歡書法的宋徽宗之後,也出過一

個喜歡戲曲的慈禧太後。

慈禧挪用海軍軍費興建頤和園,遊山玩水,搭台看戲,這當然算假公濟私。她恐怕也不是沒

有一點兒慚愧。考慮到應該象征性地為海軍事業做點什麼,於是下令營造了一條數十米長、

兩層樓高的巨大石舫,停泊在昆明湖水邊。“老佛爺”經常坐在上麵賞荷、品茶、納涼、會

晤大臣與使節,私下裏估計將這般皇氣逼人的石舫視為帝國海軍的旗艦。旗艦都如此笨重,

那麼整個海軍還有什麼指望呢——同樣也不過是一種擺設。我每次逛頤和園,看見這條又大

又傻的石頭船,總覺得可用作覆滅了的北洋水師的墓碑。其實,當時的中國,也像這“假冒

偽劣”的石頭船似的,徒有其表,毫無靈魂,隻能處處挨打,連閃躲的力氣都沒有。

慈禧不曾視察過海軍,更不曾去海防督戰,隻是乘坐高價進口的豪華遊艇在昆明湖上轉悠過

一圈:“有一次慈禧太後弄來了一條遊玩的汽船遊湖,船遊一周達四英裏長,但她後來卻沒

有再遊——也許是她買不到零部件吧!”(林語堂語)場麵確實挺滑稽的。不僅整個北洋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