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京華煙雲 7.《公園》?(2 / 2)

北京的公園啊。不知為什麼,我尤其偏愛天安門西邊的中山公園,置身鬧市中心,園內的環境卻分外清靜,遊客不是很多,路畔的灌木修剪得極整齊,像被遺忘的一方淨土,大隱隱於市——對於公園難道也如此?中山公園有五色士社稷壇——江山社稷,皇帝時也要頂禮膜拜的。但與現實聯係得最密切的是它的音樂堂,我多次在那清高的殿堂裏聽過音樂會——而且是西洋交響樂團的演奏。聽交響樂就需要類似的與塵世既親密又疏離的外部環境。城南的陶然亭公園也很有名士風采,有山有湖有亭子,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據說陶然亭美景不可或缺的一項條件是還要有雪。在下雪天去逛陶然亭才能體會到它本質的神韻,所以陶然亭的雪景出名了。又有一種說法:陶然亭其實沒有亭子,它所謂的亭子隻是高基上一個南北略長的方形院子——至少不能算做亭子。張中行老人告訴我們:“陶然亭是清朝康熙年間江藻所建,所以又名江亭……每到秋風送爽的時候,銀灰色的葦梢隨風擺動,伴隨著斷斷續續的蟋蟀的哀吟,使人不能不感到春光易盡,綺夢難償。這正是文人墨客願意經曆的,所以二三百年來成為京城士女的吊古傷懷之地。這麼說陶然亭是憂鬱氣質的——以此區別於其他公園。憂鬱也是一種貴族的品味。陶然亭,陶然亭,從清朝起就這麼叫了,越叫越順口。難道一代代才子佳人都被它的名稱欺騙了?所以我寧願相信陶然亭是有亭子的。它那感傷的夢就是一座無法取締的空中樓閣。亭子永遠是它的製高點。

紫竹院公園、團結湖公園、水碓子公園、紅領巾公園……北京的大公園大得嚇人,譬如香山公園,那因紅葉而出名的山區就是整個公園的麵積;但最小的公園仿佛也隻有巴掌般大,或者套用福克納形容自己故鄉小鎮的比喻:小得像一張郵票。北京的公園大都是古老的,但也有極年輕的。南郊的大觀園建於80年代末,是仿照《紅樓夢》小說中的建築格局設計的,憑空而起(據說原址是一片農民的菜地),卻很有勇氣地給自己取了個經典的名字:大觀園。它有瀟湘館、怡紅院、稻香村等等,於是林妹妹寶哥哥便從讀者的想象中遷居此地了。甚至有不明內情的外地遊客信以為真:一部世界名著的故事就是在這裏誕生的。作為公園的大觀園實際上相當於重複表演才子佳人悲劇賺觀眾眼淚的戲園子。北京最年輕的公園要算是豐台以南的世界公園了——它的名稱也最大氣。裏麵按比例縮小地仿造了從埃及金字塔到巴黎聖母院等全球名勝古跡。它既是對遠方的模仿與企及,又是對世界的縮寫:世界在這裏變小了。也許世界本身就是一座大公園。在這座最博大最廣義的公園裏,我們不是短暫的遊客,而是永恒的居民。世界的意義有一半是它自身具備的,而它的另一半——世界的文明,則是人類創造的。

是北京的公園使我聯想到這麼多。

逛公園,逛著逛著,我就走神了,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的遊記寫著寫著就跑題了。我要盡快返回原先的思路——北京的公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