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天子腳下皇城根 7.《陶然亭》(2 / 2)

香塚是假的,賽金花的墓倒是真的——她確實安葬在陶然亭。她也是妓女出身,在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還出了點風頭:給一位德國將軍當上情婦,後來還去歐洲晉見過維多利亞女皇和威廉皇帝。賽金花這個名字,今天的中國人念起來總有點拗口——或許,這就是恥辱的感覺吧?她在曆史上惹的是是非非我們姑且不議,一切都已交給黃土來評價——但是三尺之下,她會對自己的一生作何感想呢?西方的詩哲說過“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隻是對賽金花這樣的“弱者”,我們在譴責的同時卻不敢寄予絲毫的同情。青苗在半個世紀前的《陶然亭訪墓記》中,倒是有勇氣說了些溫和的話:“賽金花的墳墓,就斜對著陶然亭,沒有鬆柏,沒有白楊,一片寂涼的荒野,我相信,那位名媛的孤魂在這荒涼的地方會覺得寂寞的吧。”生前最熱鬧的人,死後常常最冷清。那時候,賽金花的墳塋雖座落下不毛之地,但至少還能尋找得到——至少還剩半堆黃土和一塊殘碑吧。如今我再去陶然亭,按圖索驥,發現這位著名的交際花的荒塚早已被夷為平地,原址已沒有任何標誌。當初那些曾經“驚豔”的高官巨賈(包括她本人在內),是怎麼也想象不出一代名花會落得個這樣的下場。所以陶然亭雖確有賽金花之墓,但已名存實亡。

陶然亭之側,還有個鬆柏庵,荒塚密布,雜草叢生——辟有六十多畝的梨園義地(公墓)。最初是程長庚大老板,於1871年倡議買下了一塊地營建“安蘇義園”,動機很明確:“我們這些南方的藝人,一旦客死都下,連掩埋七尺之軀的一塊黃土也難得。從皇上到那些權貴大人,隻看台上取樂,不知台下寒苦。多虧我們鄉裏同舟共濟,置辦下這塊塋地,從此藝人們得有長眠之處了。”後來梨園子弟又繼續籌資,使公墓的範圍不斷擴大。民國初年,京劇界三巨頭梅蘭芳、楊小樓、餘叔岩率先登台義演,集資增設了梨園先賢祠堂。後來,楊小樓、金少山等都安葬在這裏。隻是像金少山這樣的一代名角,臨終時連副棺材都買不起,全靠同行捐助才得以安葬。這也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一個例子。生前的榮花富貴,皆是過眼煙雲。陶然亭啊陶然亭,什麼話也不說。

捫心自問的陶然亭。守口如瓶的陶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