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沒有垂花門,就稱不上是大宅門。它是大宅門詩意最濃的部分,堪稱是其靈魂。
外地人來北京旅遊,別忘了到古樸的胡同裏轉轉。但應該了解,什麼是普通的四合院,什麼才是真正的宅門。假如你有幸走進了一座結構繁複的大宅門,一定要找一找它的垂花門立在哪裏,並且慢慢品味那絕妙的造型。哦,簡直像一個尚未完全醒來的華麗的舊夢似的!
想把老北京的風味給琢磨透了,是要有技巧的:不僅需掌握一定的曆史知識,還應對中國古代的建築藝術充滿興趣。最好是有備而來,但也不妨邊參觀邊補課。
大宅門可比一般的四合院講究多了。除了垂花門之外,四隅還有抄手廊曲折相連,雨雪天氣也不影響主客通行。有的增加了好幾組向縱深發展的跨院,最後麵甚至蓋有兩層的後罩樓。加上魚池,假山什麼的,真是重巒疊幛,別有洞天。
“天棚魚缸石榴樹”,是四合院一景。可最有權勢的大宅門,瞧不上石榴樹了,種的是海棠樹。也摒奪了小家子氣的金魚缸,而就地挖掘了仿真的池塘。貴族的作派,是市井人家沒法比的。
大宅門啊大宅門,胸有城府,深不可測。因而藏龍臥虎。進進出出的皆非等閑之輩。在花開花謝的舞台上,演繹過數不精的繁華富貴、悲歡離合。也可以算作豪門恩怨吧。
老舍的《四世同堂》,應該發生在大宅門裏。曹雪芹的《紅樓夢》,同樣是大宅門的故事——榮、寧兩府,都是有資格安裝石獅門礅兒的大宅門。虎坊橋附近,紀曉嵐的閱微草堂(今晉陽飯莊),屬於文化意義上的大宅門——書香門第,這位頗受乾隆皇帝器重的清代大學士、禮部尚書在此寫了著名的《閱微草堂筆紀》。至於恭王府、攝政王府什麼的,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宅門。至於皇帝住的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呢,堪稱大宅門中的大宅門了。
隻不過,歲月無情,人事變幻,所有的大宅門,都已經飽經滄桑了。
溫故而知新。要想了解這座城市的變化,要想重溫老北京的生活,又怎麼可能繞過胡同深處那一座座殘存的大宅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