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杯美酒最芬芳 尾聲舉起這杯葡萄酒03
舉起這杯葡萄酒
西夫拉姆酒文化之根——葡萄酒文化之我見——現代葡萄酒的分類——葡萄酒餐桌文化
西夫拉姆酒文化之根
西夫拉姆的文化之旅,到這裏就要結束了。我願意為您的西夫拉姆文化之旅添一個難忘的驚喜。
在這歡送的宴會上,讓我們一邊品嚐著西夫拉姆美酒,我一邊給你講著葡萄酒的知識和文化,在這西夫拉姆酒堡裏優雅而高貴地享受美麗的人生,我覺得,這是對讀者朋友西夫拉姆文化之旅的一點饋贈,也是魯祥雲總裁的一片心意。
我先來介紹一下,到西夫拉姆酒堡,當喝哪種酒。西夫拉姆葡萄酒,目前有三個係列,幾十款酒,我不能一一介紹,隻能挑著我喜歡的談談我的感受。
我最早喜歡的是烈性的白蘭地,透明的琥珀色,它是一種幽香加清香的感覺,橡木香變成了濃濃的槐花香。
讓酒杯在手裏暖著,香氣把一個家或一個餐廳都彌漫了。加茶水,加冰,都不影響香氣的幽雅與高貴,輕輕地抿一口,立馬使你全身的毛孔都充滿橡木香,酒體飽滿得讓你覺得是進了橡樹林和槐花穀。
人的情感興奮起來,一切的敏感神經被調動起來,生活就在這時候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霓虹光亮閃爍……
因為保健的原因,我後來喝上帝賜下的生命之水——幹紅葡萄酒了。
我就特喜歡西夫拉姆的“老樹”係列的“老樹”和“春夏秋冬”。斟酒時,便覺得它如紅綢子般柔軟絲滑,如晶瑩剔透的紅寶石般閃亮,這時,果香便絲絲地飄來。
如果您願意跟我一起享受這葡萄美酒,那麼,此時——
您手上是一個大大的高腳杯,裏麵僅有一兩口幹紅葡萄酒,搖著杯子,聞一聞,秋天的葡萄香,還有點酸;酒慢慢地醒好了……
我們高高地舉起杯,會看到眼前舉的杯裏宛若一堆流動的石榴籽,亮亮地透著晶瑩的火紅,立時,使您的心情愉悅,眼前的或綠或黃或紫或藍各種色彩互融翻飛……
一口喝下去,心裏口裏,便是漫山遍野的紫葡萄、紅葡萄、黃葡萄,便是酸裏帶點澀,澀裏帶著香,香裏帶著半絲兒甜,回味兒還沒完全品盡,您就會自己趕快添上第二杯……
因為我喜歡這樣的自由與豪放:
我的狗
上了它丈母娘家
老葡萄樹 剛發芽
上年的好酒
開了
坐在橡木桶上
哈 朋友 幹吧
春風吹拂著法蘭西吉龍德河兩岸廣袤的原野,滔滔的河水滋潤著土地,大片大片的葡萄,正在探頭呼吸著春光。濕潤的空氣中,微風裏帶著負氧離子輕拂著臉龐。留著長胡子的酒堡主人,從莊園裏出來,循著嘚嘚的馬蹄聲望去,隻見朋友的馬車正迎麵駛來。
老堡主熱情地迎上前去,握著朋友的手,拉起了家常:
“啊,我家的狗啊,就順著這條小道跑到那邊去了——上了它丈母娘家吧——你放心進莊園吧。”
朋友高興地跟他擁抱,看看莊園旁邊的葡萄園,碗口粗的老樹上,已經長出了小嫩芽,就問:“去年的葡萄收成如何啊?”
“當然看好了,是個豐收年嘛。”
“今天有口福,該有好酒喝了。”
“是啊,正好我的妻子走親戚去了,今天咱就在酒窖裏自由地喝個醉吧!”
在昏黃的油燈光亮裏,兩位好友,為著相見的快樂,為著去年的豐收,主人騎在橡木桶上,客人坐在橡木桶上,手裏拿著滿杯紫紅的葡萄酒,興奮地碰杯、碰杯、再碰杯,幹、幹、再幹……
生活的河,在酒中豪放;生活的美,在酒河裏浸潤;生活的煩難和苦惱,都在酒河中流向遠方,惟有田野的芬芳,生活的芳香沁人心河,使人生如老葡萄樹一樣,再一次發芽、開花、結果,有豐收的秋天的爛漫果實,豐盈美滿;使友誼地久天長,使人生光芒耀眼。
你慢慢斟酒吧,趁你斟酒、喝酒的時候,我給你講一些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葡萄酒的文化和故事。
葡萄酒文化之我見
在引子裏,我們說過,葡萄酒作為舶來品,與基督教有著深厚的淵源,至於葡萄酒的釀造曆史,史學家認為,它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的波斯,葡萄酒業始於埃及古王國時代。
希臘,是歐洲最早種葡萄釀酒的國家,公元前700年就有葡萄酒的慶典。公元前6世紀,葡萄種植和釀酒傳入法國。前4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公開承認基督教。做彌撒要用葡萄酒,教會人員就把葡萄種植和釀酒作為聖工。後來,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遍世界。
在我們中國,說起葡萄酒,很多人第一個意念就會想到法國,想到法國的波爾多、勃艮第,換句話說,一提葡萄酒,人們就覺得是外國酒,這是自然的事,因為葡萄酒是舶來品。
早些年,在國人的印象中,說酒就是白酒,是茅台、杜康、劉伶醉,是五糧液、酒鬼酒外加我們市酒廠的、縣酒廠的還有村裏的黃酒廠的酒等等,葡萄酒是不在列的。
中國的酒文化典籍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典籍如山。但自古到今,尚沒有一個人把酒這個概念是什麼,價值是什麼統一起來。對酒的褒貶也自然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從“李白鬥酒詩百篇……天子呼來不上船”到溫酒斬華雄,從“一壺濁酒喜相逢”到“醉臥沙場君莫笑”,從帝王將相到平頭百姓,從騷人墨客到破瓦寒窯,從一泓水到浩瀚江河,從一馬平川到喜馬拉雅……
白、黃、清、米、甜、幹,凡類多之不可勝數,其味別如漫天繁星,哪裏是人間的筆墨所能寫盡的呢?其實,早在沒有文字記載以前,好像就有了酒。酒,與人類的文化史是不可分割的。
如今,葡萄酒也成為我們民族酒文化中的一員了。
就我所見到的,葡萄酒的文化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是現在張揚的外酒湧入,是舶來的葡萄酒文化。這是我們生活印象中最主要的一種,而且實際上也是這樣,我們中國的現代化企業生產的葡萄酒,的確是從歐洲引進的。
另一類是民間的自我釀造文化。很多人認為,葡萄酒並不難釀造,隻要想造就能造。我認識一位果業工程師,據說退休後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自釀葡萄酒。每年葡萄熟了的時候,他買很多葡萄來,盛幾個大缸,釀造葡萄酒。據說,他自釀的葡萄酒,好像比酒廠造的還好喝。
據媒體報道,在2010年煙台舉行的國際葡萄酒節和美食節上,有不少市民拿著自己釀造的葡萄酒到這裏炫耀風光,甚至要跟名牌廠家的名牌酒媲美。有的報紙刊登的照片上,專門記錄了外國客人在葡萄酒節上品嚐煙台農民自釀葡萄酒的興奮的樣子。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葡萄酒在煙台民間的普及了。
我有一親戚,每年過春節時給我的禮物中,都有兩瓶自釀的酒,其中一瓶便是自己家釀的葡萄酒,那是他引為自豪而我也高興的雅事。
他告訴我,秋天,他家院子裏的巨峰葡萄熟了,先是送一些給鄰居,餘下的就做葡萄酒了。挑那些紫瑩瑩的熟透了的,裝在瓶子裏,加上約三分之一的紅糖或白糖,再加上醃過葡萄的涼開水,然後蓋上蓋子,這就算第一道工序了。過些日子,葡萄發起來了,先是發泡,再過一段時間,葡萄沉下去了。這個時候,算是第二道工序。嚐嚐如果不大甜,還可以再加上一些糖,讓它甜一些。再過些日子,大約兩個來月吧,葡萄酒就釀好了。這個時候,就用紗布之類的,把葡萄酒濾出來,一次一次地濾,用不同細目的紗布,濾幾次後,就成了澄黃帶紅的葡萄酒,紅瑩瑩的透明寶石色,喝起來甜絲絲的,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