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這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天津人在這一天也很熱鬧,家家買糖瓜,夜裏十二點祭灶王爺。那時天津燒柴鍋,糖瓜是為給灶王爺封嘴的,我們小孩在這天都一起念順口溜:
臘月二十三
灶王爺要上天,好話多說隨風推船。
灶王爺騰雲前邊走,灶王奶奶緊跟在後顛。
灶王爺點起一把火,灶王奶奶用小扇子扇。
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灶王爺回宮降吉言。
糖瓜很講究,是麥芽糖做的。形狀也多種多樣:有元寶形,有瓜形,有圓形,大小都有,還有帶芝麻的;圓形叫金豆子,長條形叫金條。這種麥芽糖做的糖瓜在臘月初八這天滿街鋪麵攤販都有賣的,還有的沾上青絲、玫瑰,紅紅綠綠可好看了。祭灶把灶王從灶板上請下來,就是取下來燒香磕了頭,把灶王圖點火燒了。年三十再買來新的換上,灶王爺習慣叫“灶王碼子”,年年都是這樣燒了舊的再換上新的,一年到頭灶王爺被煙熏得黑黑的。
父親是做小買賣的商販,走街串巷,到了臘月是窮人掙錢的忙日子。二十三灶王爺上天要趕這日子賣糖瓜;年三十供神了,要趕做糖葫蘆。我們全家大小都為父親在這個日子忙活著。臘月二十三夜裏祭灶王爺,父親總是舍不得把大糖瓜拿來祭灶,拿幾個小球球和幾根小條條。但他說的好聽:“小鳳,快拿金豆子來,再取幾根金條……”父母燒香磕頭,我們一群孩子一個不少也都要跪地磕頭,父親念一句我們也學念一句:“灶王爺上天,好話多說,求神保佑……”把祭灶的那套話一句不落都說完。我們看著父親用一個小圓糖瓜在火上烤烤,沾在灶膛嘴上,我們孩子們就想著分糖瓜吃了,可是父親總是說:“過幾天吧。咱們做小買賣的,哪能老想著自己吃呀。如果貨存在手裏了再分給你們吃……”所謂存在手裏,就是沒有賣完剩下了。但剩下的父親也舍不得分給我們吃,還要想盡辦法甩出去。父親挎著小籃出門叫賣,回來看見籃子空了,我們就敢大聲說話;看見父親回來籃子裏有剩貨,就小心翼翼的。小本生意剩了貨就難了,日掙日吃,日賣日空才能天天上新貨。我們都知道父親的甘苦!
一次,父親籃裏剩了不少糖瓜,母親說:“都甩出吧,反正哪家不祭灶哇,就在街坊鄰居中甩個方便。”父親是忠厚老實人,甩貨賤賣他不好意思,母親說:“這事你就是不好意思,你又沒那麼闊氣,要不就都送了!這麼吧,叫小鳳去,她是小閨女,好歹把這一籃子貨都甩出去,不能窩在手裏呀!”父親把剩下的這些糖瓜都包成了包,分成了大的小的,金豆子,金條子,甩貨賤賣,讓我跟街坊鄰居親朋們麵帶笑容說話,和氣生財,叫人高興。我答應著提起小籃,照父母的囑咐先到二伯母家,進門先笑著問:“二娘,您家買了糖瓜嗎?”我故意把籃子挎在背後。二伯母說:“還是小鳳惦記著我們,你二伯窮忙了一天,他呀都忘了。”我說:“給您。”就把一包糖瓜放在炕上,二伯母高興地笑著說:“太好了,那就謝謝,我們小鳳啊,可真想的周到……”二伯母最喜歡占小便宜,她接過糖瓜包就說聲謝謝,沒給錢。我也不好說是爸爸讓我賣錢的,二伯母一串話我也插不進一句。因為還有半籃子得去賣,我就趕快走出了門。我們胡同的大雜院都是老街坊舊鄰居,我去一家家問:“大娘二嬸,您家買了糖瓜嗎?”對方都說:“還沒買。”我拿出一包,人家說:“謝謝,太好了還沒買。”我拿出一包,人家說:“謝謝,太好了,我們可省事了……”結果這樣沒有一家給錢的,怎麼能找人家要錢呢。最後我把幾包小的送給了實在窮困的瞎大爺和守寡的五嬸。回到家籃子空了,我手也是空的,母親生氣爸爸歎氣,母親大罵:“小鳳就是太不懂事,誰讓你去做人情啊?可倒好都送了!”我看籃子裏還丟下一個小球球,趕快拾起拿在手裏,怕叫父母看見又要因這件事挨罵,我偷偷把這個小球球遞給小弟弟,他也舍不得吃,用小手攥著。他一直攥了一天一夜,糖化滿被子,母親生氣地說:“看看,你們都罵小鳳吧!她幹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