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尋根問祖 第一章祖先的子孫夢(1 / 3)

第一篇尋根問祖 第一章祖先的子孫夢

優秀並不能產生卓越,但習慣絕對可以成為自然。我們從遙遠的地方尋找巴菲特家族的智商密碼與財富線索,會發現,原來沃倫·巴菲特的今天,早在兩百年前就已經注定。

紡織工人的夢想

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這種才能的,即始終能知道一切。但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有這樣的才能。他們尋找和精選世界上被錯誤定價的賭注。當世界提供這種機會時,聰明人會敏銳地看到這種賭注。當他們有機會時,他們就投下大賭注。其餘時間不下注。事情就這麼簡單。

——沃倫·巴菲特

1.成功源自敗而不餒

在17世紀末來到北美(當時還不是美國)的時候,身為法國新教徒的約翰·巴菲特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他會有一個被世人膜拜為“股神”的子孫。

如今“股神”沃倫·巴菲特在21世紀坐在自己的小辦公室裏操縱著自己的投資帝國,而三百年前他的祖先約翰·巴菲特還在進行繁重而無趣的紡織工作。

這種工作不但無趣,而且尤其讓約翰·巴菲特難過的是,它不能給自己帶來生活上的寬裕與富足。17世紀的北美,任何一個人都在做著發財夢想。約翰·巴菲特自然也不例外,但是,重複而又重複,看不見一絲財富光明的紡織工作讓他痛苦不堪。

這本來是一個最平凡的故事,一個社會下層的紡織工人,辛苦工作,汗流浹背,卻隻圖一個溫飽。他發財的夢想被現實擊得粉碎,最終可能是平庸一生。

但是,在1696年,當他與一位女士結婚後,整個故事就變得不平凡起來。正是這個看上去平淡無奇的紡織工人,孕育出了三百年後的沃倫·巴菲特。

倘若給巴菲特家族找到一個源頭,那麼,1696年應該是巴菲特家族永遠都不能忘記的一個年份。

因為巴菲特祖先的一切財富夢想在三百年後都將變成現實。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如果在1956年,你把1萬美元交給巴菲特共同投資,如果你非常走運或者說很有遠見,你的資金就會獲得2.7萬多倍的驚人回報。而同期的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僅僅上升了大約11倍。再說,道瓊斯指數是一個稅前數值,因而它是一個虛漲的數值。如果伯克希爾的股票價格為7.5萬美元,在扣除各種費用,繳納各項稅款之後,起初投資的1萬美元就會迅速變為2.7億美元,其中有一部分費用發生在最初的合夥企業裏。在扣除所有的費用和稅款之前,起初投資的1萬美元就會迅猛增至3億多美元!無怪乎有些人把伯克希爾股票稱為“人們拚命想要得到的一件禮物”。也就是說,在1956年,你把1萬美元交給巴菲特,到2000年時,你就有了2.7億美元。

我們假設一件事,如果你錯過了1956年,十一年後,巴菲特收購伯克希爾公司時,你開始投資,那麼,你所投資的1萬美元到2000年的時候就變成了6000多萬美元。如果你把1萬美元投資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它的價值現在約為50萬美元。

這就是巴菲特的威力!

紡織工人約翰·巴菲特倘若還在人世,聽到這一事實一定會瞠目結舌。他雖然有過財富夢想,但絕對不是將這樣的天馬行空瞬間變作現實。

當然,如同約翰·巴菲特所想象的那樣,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一帆風順的。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同樣如此。在1973—1974年的經濟衰退期,巴菲特就受到了嚴重打擊,公司的股票價格從每股90美元跌至每股40美元。1987年的股災中,股票價格從每股大約4000美元跌至3000美元。這還不是最糟糕的,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它再次遭到重創,股票價格從每股8900美元急劇跌至5500美元。而在1998—2000年僅僅兩年的時間裏,伯克希爾公司宣布收購通用再保險公司之後,它的股價也從1998年中期的每股大約8萬美元跌至2000年初的40800美元。

眾所周知,巴菲特財富的迅速膨脹是在20世紀60年代廉價收購瀕臨破產的伯克希爾紡織廠開始的。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是巴菲特在完成他祖先的一個夢想。約翰·巴菲特當年肯定有過擁有一家自己的紡織廠的念頭。但是,終其一生,他並沒有實現。

巴菲特幫他實現了,可巴菲特並非紡織工人,他是個戰略家。當時有人說過,伯克希爾公司隻是一個“抽剩的雪茄煙頭”,所以,巴菲特把一個價格極其低廉的投資稱作是僅“剩一口煙”。我們可以試想,倘若約翰·巴菲特真的有能力有錢買下了這個紡織廠,還會有後來的伯克希爾嗎?

回答是否定的。

因為即使如巴菲特這樣聰明睿智的人,對這家紡織廠的原始業務——紡織的運作也是力不從心。大概真的為了實現祖先之夢,巴菲特在接手這家紡織廠的第一天開始,就抱定了重振公司紡織業務的決心。但是讓他無可奈何的是,隨著大量的資金被抽投到其他業務中去,紡織業的追加資金出現了嚴重困難,最終,巴菲特放棄了祖先的夢想。而他努力振興紡織的結果就是導致了200萬美元的巨額虧損。無望的巴菲特不得不將紡織品公司廉價賣給了別人。一家權威報紙這樣報道:“這是少數幾個讓巴菲特賠錢的商業項目之一。”

但是,巴菲特堅信“成功源自敗而不餒”。巴菲特並沒有因為這次失敗而喪失熱情。他第一個站出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由巴菲特親自起草的當年年度報告中記載著這麼一段話:“我知道這是一樁很難做的生意……當時我或者是傲慢自大,或者是天真無知。現在,我吸取了很多的教訓。”

許多人都知道,巴菲特並非是傲慢自大之輩,他之所以想要把紡織廠經營好,不過是祖先的一個夢想,大概他的祖先根本就沒有留下文字記錄來希望子孫為他實現開辦紡織廠的夢想,可巴菲特血管裏流淌著祖先的血脈,在某些時候,這種血液還是在不經意地提醒他,紡織是巴菲特家族在美國的一個情緣吧。

可這種情緣注定要被巴菲特延續,也注定要在巴菲特手上終止。紡織廠的經營失敗後,巴菲特四處出擊,投資各種業務,唯獨沒有紡織業務。由此,他才將伯克希爾建造成了可以同美國任何一家企業相媲美的商業帝國。在今天,按照標準會計股東權益(淨資產)來衡量,伯克希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在美國,據2004年的統計,伯克希爾公司的淨資產排名第五,位居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花旗集團、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維亞康姆公司之後。

2.夢想之旅的實現

奇跡並非是一日創造的,我們可以由下麵這條信息說明。在1965年春,當巴菲特收購伯克希爾公司時,伯克希爾的股票價格隻有十幾美元,而道瓊斯指數接近1000點;可到了1983年,伯克希爾的股票價格約為1000美元,而道瓊斯指數依舊是1000點;到了2002年,道瓊斯指數約為10000點,伯克希爾的股票價格呢,居然漲到了大約75000美元。

所以,當2002年的時候,一位婦女告訴她的經紀人說,自己的銀行戶頭上有2500美元,想用來購買一股伯克希爾股票時,她的經紀人幽默地回答她:“親愛的夫人,還得在你的存款賬戶上加一個零才行。”

紡織工人約翰·巴菲特如果在17世紀擁有2500美元,他會不會購買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呢?

這位始終信奉勤勞,同時懷抱夢想的巴菲特祖先,即使有先見之明,又如何能預料到巴菲特能將1萬美元變成3億美元呢?

豈止是他,即使是優秀的證券經紀人特威迪·布朗也沒有這個先見之明。

1970年9月,這位證券人的弟弟結婚,他要求他的父親將價值1000美元的伯克希爾股票送給他的弟弟作為結婚禮物,伯克希爾的股票價格當時約為每股40美元。他的弟弟結婚後,在征得了他的同意後,將那些股票賣掉了。三十年後,當他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不無遺憾,卻又不以為然地說道:“我弟弟這樣做隻是為了度蜜月。這都是三十年以前發生的事情,我們就不要提了。”

但是,任何人都知道,他非常後悔。

如今,伯克希爾股票已經成了最昂貴的一種奢侈品。10股伯克希爾股票可以購買15輛寶馬車。就連那種價格是伯克希爾A股價格1/30的B股,也可以買一架舊飛機。

正是這種昂貴,使人望而卻步。

許多股票經紀人在談到伯克希爾股票時說:“我是不會推薦它的。”

因為事實是,在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經紀商那裏,買賣1股到100股甚至更多的伯克希爾股票,傭金還不到100美元。而買賣另一隻交易總金額相同但價格較低的股票,傭金可能是數百美元、數千美元。這讓股票經紀人很是惱火,一位美國著名的股票經紀人就帶著點無奈氣憤地說:“伯克希爾股票類似於共同基金(由於這種基金的低傭金結構),它基本上沒什麼承銷費。”事實上,伯克希爾股票真正是一個費用很低的免傭基金。

況且,任何人都知道,一旦投資者持有伯克希爾股票,就沒有人願意把它賣掉。

正如一位購買伯克希爾股票的人所說:“我相信巴菲特的高素質管理和長期投資理念。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購買伯克希爾股票直到現在,我從未賣過任何一股股票……我要將它們留給我的孩子們。”

這是一個不願意賣掉伯克希爾股票的典型代表。倘若人們買到手裏不願意賣,那麼,經紀人便不可能圍著傭金打轉了。有人承認,時下的伯克希爾股票已不適合股票經紀人的業務計劃了。

所以,倘若你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細心打聽就會發現,由於伯克希爾股票的價格雖然最高,僅僅幾股就是一筆很大的交易,可成交量卻最低。

因此,許多投資者和股票經紀人見到伯克希爾股票就如同見到了洪水猛獸,“伯克希爾怎麼了”這樣的疑問經常發生,許多經紀人多年來都在克製自己,不去碰伯克希爾股票,“那是一個什麼玩意”“一定出了什麼差錯”是他們談到伯克希爾股票的口頭語。

也有投資者認為,這是一隻不分紅的股票。更有投資者抱著樂觀態度:“我準備等到它的股價跌到低穀時再買進。”

當然,這絕對是一種毫無前途的樂觀態度,隻能說給自己聽著玩兒。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去查看紐約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的價格,它們大都是每股30美元或40美元。而當你把眼光移到B字開頭的一類股票,就會發現伯克希爾股票的交易價格已經是五位數,並且一直在向六位數前進。

約翰·巴菲特倘若能成為百萬富翁,那麼,巴菲特家族是否還會有今天的輝煌,倒真是個問題。事實上,從約翰·巴菲特來到美國直到巴菲特曾祖父的爺爺,這個家族就沒有出現過一個富人,而巴菲特似乎是為了完成所有祖先的夢想一般,多次成為億萬富翁。

事實上,巴菲特沒有繼承任何財產,他持有投資控股公司伯克希爾30%多的股份,這家公司擁有大量的股票、債券、現金、其他投資品種以及眾多的實業公司。常識告訴我們,由於巴菲特持有大量的伯克希爾股票,那麼,巴菲特就是伯克希爾公司,伯克希爾公司理所當然就是他的智慧與財富的結晶。頻繁地在把自己創造成富翁,來讓他的祖先為之驕傲。

當巴菲特坐在他的小辦公室裏讀書、思考,講幾句笑話,做幾項大宗交易,有的時候會在幾分鍾內決定收購一項業務時,他的祖先泉下有知,不曉得會作何感想。

在他實現祖先之夢的過程中,是不是還繼承了巴菲特家族的其他特質?要知道,非常之功是由非常之人創造,而非常之人的各種品質,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決定著非常之功的走向。

在他的祖先創造生活與渴望財富的過程中,巴菲特從中汲取到了什麼呢?

3.締造簡單奇跡

在比較詳盡的記載中,巴菲特家族來到內布拉斯加州的第一人是他的曾祖父西德尼·霍曼·巴菲特。在他之前,他的爺爺澤布倫·巴菲特與巴菲特在美國最原始的祖先——那位紡織工人之間的所有家族成員,都沒有記載。

這種對當今世界巨富的不負責做法,實在讓人心痛。也許,許多巴菲特家族成員沒有名列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太平凡,經曆太簡單了。這些人大概一生都在從事著如紡織工人一樣簡單而又乏味的工作,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無論是乏味還是刺激,簡單還是複雜,他們始終努力地將巴菲特家族血脈延續了下來。這倒給了巴菲特一個尤為重要的啟示。那就是,做任何事力求簡單,包括企業,“我們喜歡簡單的企業”。

任何一個伯克希爾公司的員工都知道,自己公司下屬那些獲取巨額利潤的企業中,沒有一個企業是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的。伯克希爾屬下的可口可樂公司在1999年年報中將“簡單企業”解釋為:“我們公司生產濃縮糖漿,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製成飲料,我們把它賣給那些獲得授權的批發商和少數零售商進行瓶裝和罐裝。”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句解說詞如同開場白一樣始終出現在它的每份年報當中。簡單和永恒正是巴菲特從祖先那裏挖掘出來並珍藏的東西。

作為一名矢誌不渝的公司收購者,巴菲特喜歡收購企業,不喜歡出售企業,對那些擁有大型工廠、技術變化很快的企業通常退避三舍。

簡單的人通常都不喜歡把一件事搞得相當複雜。在一次訪談中,巴菲特說,他不喜歡雇員跳槽。員工跳槽首先意味著公司要重新進行一次業務調整,而員工自己更是麻煩得很,還得從頭開始適應另一個環境。

正是這種影響力,在病故或者退休的例外情況下,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的三十八年裏很少有哪個企業的經理離職。同樣地,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在衣食住行上,與幾十年前相差不大。

許多富人都非常節儉,但這並非是他們在故意做樣子給別人看。比如巴菲特,他原本就崇尚簡單,又因為他的家族在幾百年的曆史中沒有奢侈的習慣,所以,他的節儉就顯得那麼自然讓人欽佩了。

有一件事可以證明,巴菲特的平常生活並非符合作為世界富翁的身份。1999年,在向一家慈善機構奧馬哈孤兒院捐款時,他拿出了自己的錢包進行拍賣。這個錢包跟隨了他二十多年,由於主人的不離不棄,錢包也成為一件破舊不堪的物品了。一次,巴菲特在湖中釣魚時船翻了,錢包被水浸泡過,巴菲特把它拿出來給在場的人看時,還有斑斑水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