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育兒妙法 第14節教孩子學習溝通,協調技巧(2 / 2)

利用計時器或將名字寫在紙上,可以幫助幼兒學習等待。同時,將名字寫在紙上,可幫助幼兒了解文字的功用,並認識自己的名字。二位小朋友達成協議時,也別忘了讚許他們:“我真高興,你們的問題解決了。”並帶小華先拿別的玩具來玩,使小華不會因等待而覺得無聊。

四、“我喜歡他,才打他。”

也有時候,當我們問幼兒為何打人,會驚訝地聽到幼兒說:“因為我喜歡他。”

這是因為三四歲幼兒的語言能力有限,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可以告訴幼兒,打人人家會痛,再教幼兒說:“我喜歡你”,或是畫張圖、寫封信(幼兒說,我們寫)給那位小朋友。

當我們聽見幼兒說:“我不喜歡你打人。”“我可以玩你的洋娃娃嗎?”“我玩完了就換你玩”時,記得給幼兒鼓勵:“我真高興,你告訴小華你的感覺。”亦可輕輕地摟摟幼兒,表示我們的讚許。

五、不要以吼叫或處罰的方式製止幼兒傷人

幼兒有傷害他人行為出現時,千萬不要對他吼叫或處罰他。

三四歲的幼兒正處於自我中心的認知發展階段,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也缺乏處理事情的經驗,不知道打人、推人對別人造成的後果。

吼叫隻會令幼兒恐懼,而處罰隻不過又給了幼兒們一個以打來解決問題的榜樣。幼兒會想:老師或爸媽比我大,可以打我。明天,我看到比我小的,我也可以打他。這些處理幼兒打架的方式,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反而有負麵的影響。

同時,要避免使用:“小明,你是壞小孩。”這種指責方式。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喜歡他,但不喜歡他傷害別人的行為。

不過,有時孩子實在太生氣,無法阻止他打人、咬人、踢人、哭叫等行為時,怎麼辦?

首先,先帶開其他小朋友,讓生氣的孩子無法傷害別人,然後再輕輕地、但很嚴肅地說:“你似乎很生氣,這裏有個枕頭,可以讓你打,但你不可以打其他的小朋友。等你平靜了,再告訴我,為什麼你這麼生氣。”而後走開,去和別的小朋友玩。這種方式,我們不僅認同了幼兒的感覺——生氣,也提供他一個可以發泄情緒的工具,同時也告訴他,我們在什麼情況下,願意幫助他。

幼兒的情感需要成人了解,幼兒的情緒亦需要發泄。老師和家長宜一同帶領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了解自己行為所帶給他人的影響,並引導幼兒以理性的態度去麵對挫折,學習與人溝通,共同解決問題。給予幼兒一個抒發情緒的空間,進而促進幼兒在語言、社會行為和認知方麵的發展,幫助幼兒快樂的成長。